如何通过活动设计,指导学生有效地自主探究

如题所述

如何更好地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使之成为数学课堂的主旋律呢?在这种理念指导下,通过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构建了适合于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新授课的教学模式。即自主、合作、反思教学模式,其操作程序为:创设情境,激发参与→自主探究,积极参与→合作交流,竞争参与→建构知识,能动参与→拓展运用,创造参与→反思归纳,提高参与。 1、创设情境,激发参与。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时,我通过创设和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相适应的问题情境,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欲望,使学生迅速沉浸于自主探究、欲罢不能的境地,从而为课堂教学的成功奠定有力的基础。问题情境要放在学生跳起来够得着的最近发展区,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学生跳起来主动摘果,教师要做学生探索求知的引发者。 2、自主探究,积极参与。著名的教育家爱因斯坦说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是鼓励学生实际行动。围绕问题情境,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体验、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问题的解决过程,从而在过程中开发了学生的智能,展示了学生的主体个性、创造性、能动性,提高学生素质。这正是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我创新的重要环节,要求教师一定要耐心观察、等待,确保学生的自主探究的质和量,起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做到凡是学生能探索出的绝不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解答的绝不暗示,正所谓好的老师是教学生去发现真理,而不是传授真理。有些课则可在激发学生主动思维的基础上,让学生围绕问题看书自学,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往往更富有挑战性,更能锻炼人的思维,因此不能只让学生做答,不让学生做问。事实上,人都有自主发展的本能,学生的一些灵活思维和创新有些可能是老师想不到的,要让学生自己以发现者、研究者的身份主动卷入学习,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3、合作交流,竞争参与。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适时引导学生同桌合作、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可以取得相互启迪、相互弥补、相互质疑、相互竞争的效果,这是实现课堂教学多维互动的重要环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交流,有助于充分展示思维过程、暴露存在的问题,使学生主体在环境的交互作用中不断能动地进行知识建构,有助于思维的碰撞、灵感的迸发,从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4、建构知识,能动参与。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体验感悟知识的基础上,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发现、概括,完成新知识的建构。要鼓励学生个体能动地思维、特色地理解与加工,并把新知识纳入个体已有的认知结构,找出新知识、新方法的难点、疑点、关键点、易错易混点,让学生能动地建构完整、清晰、正确的新知。 5、拓展运用,创造参与。新知识的运用与拓展,需要教师设计合理的问题层次与序列,让学生在知识运用与创新中体悟、总结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规律,以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其中体验成功、感受解决问题进行创新的快乐。在运用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你是如何想出来的?你的根据是什么?还有别的方法吗?哪个方法更好?为什么?并通过不断的评价激励,鼓舞学生创造性拓展运用,鼓舞学生走向成功。改变传统教学中单一的评价方式为多鼓励、多维度的质性评价。 在《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一单元的学习中,学生经过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实践活动,能根据具体问题的需要制作适当的统计图描述数据,并初步从统计图中学会获取有用的信息,而且不少学生投入了极大热情和智慧。如:我们在讲调查你怎样处理生活中的垃圾?时,先亲自设计一个较为完整的调查问卷,分组实施调查,调查者将设计好的问卷发给被调查者,然后小组抽取样本统计汇报,通过小论文的形式用所学知识简要论述了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学生经历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得出结论以及对所得结论进行解释的过程。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也使学生对环保意识有一个新的的认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自觉地加入到保护环境的宣传和行动中来,使学生对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自主、合作、反思课堂教学模式在数学课中效果明显,有效地整合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反思学习三种先进的学习理论,以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流、学会反思、学会创造为目标,可以使数学课堂教学合理化、科学化,真正做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