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中的介宾后置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介宾后置也就是介宾作状语后置
我们知道,在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谓语之后便是补语。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即翻译时大多数时候要提到谓语前面去翻译。
(1)格式:动十以十宾
①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张衡传》) 译文:“用篆文山龟鸟兽的形状来装饰”
②请其矢,盛以锦囊(《伶官传序》) 译文:“并请出那三枝箭,用锦囊装着”
③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伶官传序》) 译文:“当庄宗用绳索捆绑燕王父子”
④申之以孝悌之义 (《齐桓晋文之事》)译文:“把孝敬父母敬重兄弟的事向他们反复讲述”
⑤覆之以掌 (《促织》) 译文:“用手掌覆盖蟋蟀”
(2)格式:动十于(乎,相当“于”)十宾
①使归就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 译文:“让他回去向孙将军求救”
②能谤讥于市朝 (《邹忌讽齐王纳谏》) 译文:“能够在集市上指出我的过错的人”
③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五人墓碑记》) 译文:“并且在他们的墓门前建立石碑”
④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鸿门宴》 译文:
⑤赵尝五战于秦(《六国论》) 译文:赵国曾经与秦国交战了五次
(3)格式:形十于十宾
①长于臣(《鸿门宴》) 译文:“(他,指项伯)比我长(大)”
②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张衡传》)译文:“虽然才能比世人高,但却没有骄傲的情绪”
③其势弱于秦(《六国论》) 译文:他们的势力比秦国弱
④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译文:
⑤师不必贤于弟子(《师说》) 译文:老师不一定要比弟子贤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9-12
介词应该在宾语前面,古文中用将宾语放在介词前的用法,又称宾语前置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