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幼小衔接的正确做法

如题所述

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方法:
1、教会孩子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管理好自己物品、用具的习惯。
2、养成倾听教师要求、不懂就问,努力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的习惯。
3、使孩子懂得凡是教师要求做的事情都应努力完成。
4、养成认真、专注做事的习惯,培养自我管理能力。
5、学会与他人友好和睦地相处,积极参与集体的活动。
6、让孩子从幼儿园的作息时间顺利过渡到小学的作息时间。
7、让孩子的思维方式由直观、图画方式顺利过渡到抽象、文字方式。
8、让孩子的专注力由短暂变得逐步拉长,适应分科教学方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29
文章由桃子妈妈伴成长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及收藏!

9月份就快到了,对于今年幼儿园大班的孩子来说,所剩的欢乐时光真就不多了。面对这个全新的环境,不少孩子可能多少有些紧张、兴奋,或出现各种不适应情况,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尽快融入到小学的学习环境及生活方式呢?希望这篇可以帮到你!

到底什么是幼小衔接?幼小衔接的核心是什么?

很多家长对于孩子步入小学都是倍感焦虑的,担心孩子入学后不适应,学习跟不上,于是赶紧报班让孩子提前掌握算数和拼音等。实际上,幼小衔接主要是需要家长帮助孩子做好入学准备,但入学准备并不等同于“超前教育”。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5~6岁学龄前儿童语言领域的教育重点,在于培养该年龄段孩子的口语交流能力,阅读的兴趣习惯以及初步阅读理解的能力;而数学的学习应注重在生活和游戏中感知数学的有用和有趣,初步理解数量关系、形状与空间关系,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对其运算能力的要求是“能通过实物操作或其他方法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

正确的入学准备应该怎么做?

对于即将上小学孩子来说,他们当前很有可能还不清楚“幼儿园”与“小学”的本质区别。家长要做的,就是引导、帮助孩子做好语言表达、初步逻辑思维、良好的学习习惯等能力的培养,并有意识地提高他们的规则意识、任务意识、时间观念以及主动学习的欲望。

那还要不要让孩子超前学习呢?

目前,许多家长都抱着“要赢在起跑线”的心态,让孩子在入学前参加了各种学习辅导班(数学、拼音、识字等),并语重心长地对孩子说“现在辛苦一点没关系,等上了小学你就会比其他同学轻松许多了”。

但事实上,这样的做法时常会导致另一个新问题的出现,那就是,孩子因为提前学习了差不多的内容,于是在刚进入小学正需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认真听老师讲课时,经常出现开小差、喜欢和同学聊天的现象(因为孩子之前听过类似的课程,就不愿意再听),其结果是孩子对上课时学校老师所教的知识,常常一知半解,不能真正领悟到位不说,还影响其他同学学习。所以,建议家长根据自家孩子的情况综合衡量决定,超前学习不是必须,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锻炼其逻辑思维能力才是!

入学前做好这几点,轻松帮助孩子顺利适应小学生活

1、认识新环境:在确定孩子就读的学校后,带领孩子一起报名、领取入学通知书,参观未来的学校,熟悉学校及学校周围的环境。

2、学校情况介绍:家长可以跟孩子讲一讲学校的基本情况,如创办时间、办学理念、师资力量、班级设置情况等,同时客观而真实地告诉孩子幼儿园与小学的区别,既不避重就轻,也不夸大其词(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孩子入学后产生心理落差或抵触情绪)。

3、健康状况准备:检查孩子的预防接种项目是否已全部完毕,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做一个全身检查,尤其是视力检查。

4、生活自理能力准备:幼儿园不比小学,很多事情都需要孩子自己做,如整理书包、打饭吃饭、排队洗碗等。家长可有意识地在平时的生活中多多锻炼孩子。

5、提前规律作息:根据小学的作息时间,逐步引导孩子遵守,如早上7点10分起床,7点30早餐,12点吃午饭、晚上10点前就寝等。

6、物资准备:给孩子准备一个独立的房间、做作业的地方,一起购买书包、铅笔等学习用品。

我是@桃子妈妈伴成长 ,每天和你分享一点儿育儿知识与感悟,欢迎关注!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