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听力障碍有哪些特点?

如题所述

1、年龄分布特点

根据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推算,我国有听力残疾人2780万,其中17岁以下听力残疾(含多重)人数为58.1万0~17岁听力残疾儿童(含多重)的残疾年龄的增加而增长,其中0~2岁现残疾最低,15~17岁年龄阶段发病率最高,35岁年龄阶段多重的现残率高于单纯残疾现残率.

这个阶段是儿童言语发育的关键时期,且听力残疾多数伴言语残疾,因此多重残疾中听力残疾的现残率高于单纯残疾的现残率。所有相对危险度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长。

2、病因特点

在0~6岁听力残疾的主要病因依此为不明原因、遗传、母孕期病毒感染、新生儿窒息、药物中毒、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在0~6岁听力残疾致残的原因中,除原因不明外,遗传因素是第一位。

3、听力残疾程度特点

在0~6岁年龄阶段中,一级占60%以上,二级听力残疾占13.7%,总计为74%以上。7~12岁年龄阶段中,一级、二级听力残疾人数占60%以上。13~17岁年龄中,一级、二级听力残疾和三级、四级听力残疾分别残疾总数的50%。

由此可见,0~3岁组听力残疾以一级、二级居多,占84%,由此,一旦发病就会导致听力言语多重残疾,尤其应引起重视。

扩展资料:

听力障碍的病因:

1、遗传因素

由遗传因素导致的感音神经性耳聋多为重度或极重度耳聋。

2、环境因素

包括母亲孕期、儿童出生时或出生后受到的各种病毒或细菌感染、耳毒性药物、头部外伤和放射线等致聋因素。

3、药物和化学制剂致聋

药物致聋: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致聋是我国听障儿中的主要病因之一。化学制剂:一些工业化制剂如铅、汞等损伤听觉器官,一氧化碳中毒导致血红蛋白携氧障碍,神经缺氧会累及听觉系统,对儿童尤为明显。

4、噪声性耳聋

成人多见,儿童少见。呈双侧或单侧高频听力下降。

5、外伤

儿童活泼好动,容易导致外伤,并发耳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1-01
一、认知特点
1.感知觉特点
感知觉是人最基本的心理活动。其中,听觉是获取信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听觉残疾儿童由于听不到或听不清周围世界的声音,使他们对外界事物的感知和认识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听觉残疾儿童在感知事物时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知觉信息加工不完整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的完整性取决于感觉材料的丰富性。由于听觉刺激的缺损,听觉残疾儿童对复杂的事物和环境感知不完整,缺乏听觉信息加工。听觉残疾儿童的知觉信息更多地依赖视觉、触觉和动觉获得,不易形成视听结合的综合信息。这样,听觉残疾儿童知觉信息加工的整体性和理解性就受到制约。
(2)视觉的优势地位
在一定条件下,各种感觉器官的机能状态都有可能发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当听觉丧失后,视觉在一定程度上处于感知活动中的优势地位。听觉残疾儿童进入学校后,一方面由于长期对视觉的依赖和使用,视知觉经验丰富;另一方面通过专门的训练,他们的视觉补偿能力有了较大的发展。国内的一些研究表明,听觉残疾儿童的视知觉速度提高比较快,在凭借视觉参与的感知活动中,他们的视知觉能力与正常儿童没有显著差异。例如,与正常儿童和成人相比,听觉残疾儿童的视、触知觉能力没有降低。
(3)缺陷补偿
听觉残疾儿童的视觉、触觉和动觉与正常儿童并无两样。由于听觉的丧失,听觉残疾儿童更多地借助视觉、触觉和动觉等感官来认识世界,并进行语言理解和语言交流。这些感官在听觉残疾儿童的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视觉,很多人用“以目代耳”来强调视觉的缺陷补偿作用。但值得注意的是,视觉及其他感觉通道对听觉缺陷的补偿作用是有限的,不能完全取代听觉。
2.注意特点
和正常儿童一样,听觉残疾儿童的注意是由无意注意逐步发展到有意注意的。由于听觉障碍、语言发展迟缓,与正常儿童相比,听觉残疾儿童的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形成和发展都比较缓慢。听觉残疾儿童的有意注意的稳定性较差,需要活动来支持和吸引,使他们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
另外,听觉残疾儿童注意的分配困难。普通儿童可以眼、耳、手、脑并用,同时产生视觉、听觉和思维的集中。而听障儿童不能同时既看又听,视觉兴奋和听觉兴奋不能一起产生,无法实现注意的恰当分配
第2个回答  2019-01-01
感知觉迟钝、缓慢 生活中,只有刺激物十分醒目、鲜明、体积大,并且呈现的时间长,他们才能感觉到,因而单位时间内接受外界信息明显少于正常儿童。 2.注意力不集中 常常会被别的声音、鲜艳色彩的事物所吸引,因而学习不能集中,常表现为不能专注听讲。 3.机械记忆力尚可 这是智障儿童最好的心理能力,许多需要思考来学习的内容,他们是靠机械记忆力学下去的。 4.语言能力薄弱 语言问题比较大,80%都有语言障碍、发语音困难,只懂几个极简单的命令。即使有极少数的轻度智力落后儿童会说话,但说的也是极简单的句型,内容贫乏,往往词不达意,需要家长费尽心思的去猜。 5.抽象思维能力极差 6.比较容易兴奋 智障儿童多动、一刻也不停,而且行为无组织;抵制型的儿童退缩、胆小、不合群。这两类儿童适应环境的能力都很差。 7.意志力差遇见很小的困难都会哭或者去找老师,从来没有看见过他们独自努力去做有难度的学习,如折一个飞镖,在白纸中间贴一个剪好的苹果图形等,毫无毅力。 8.情绪变化快 他们一会儿会嚎啕大哭,马上又破涕为笑,容易被一件事情引起不相对应的情绪反应。 9.独立生活能力差 有些家长心疼宝贝,不舍得训练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因而四五岁的轻度、中度智力落后的儿童,许多都不会自己用勺吃饭、穿脱衣物、去厕所大小便等,甚至有的还要“把”尿。 10.有一定的好奇心 对陌生人感兴趣,很容易趋近,不知害怕,客人来了会马上围上来, 有的还喜欢掏客人的提包,把里面的东西全掏出来,扔在地上;对没玩过的东西,如手机、小电筒等拿着摆弄个没完,爱不释手。 11.刻板的行为和语言 比如,自己喜欢滑滑梯,就老玩这一项,别的小朋友一来玩,他就嚷嚷,把别的小朋友推走;有的会讲一点话的儿童,就总是说某一句话,如你干嘛呢等。 12.喜欢音乐
第3个回答  2019-01-01
儿童听力障碍特点

人类通过听觉学习语言,婴幼儿通过学习听觉反馈后有了言语感知才能学会说话,言语形成又会影响大脑功能。听力不好影响言语学习,可以出现说话迟缓,或讲不清楚,,直至听力障碍导致言语障碍。听力障碍也会影响到心里健康,儿童听力残疾或听力受限常会导致性格变化,如内心、孤僻、不愿交往、因听力不好或显露助听器而有自卑感等。声以,在生活、学习、工作、社会交往以及从事各种职业都显示出人耳听力和听觉的主要意义。

1.年龄分布特点

根据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推算,我国有听力残疾人2780万,其中17岁以下听力残疾(含多重)人数为58.1万。0~17岁听力残疾儿童(含多重)的残疾年龄的增加而增长,其中0~2岁现残疾最低,15~17岁年龄阶段发病率最高,3~5岁年龄阶段多重的现残率高于单纯残疾现残率,这个阶段是儿童言语发育的关键时期,且听力残疾多数伴言语残疾,因此多重残疾中听力残疾的现残率高于单纯残疾的现残率。所有相对危险度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长。

2病因特点

在0~6岁听力残疾的主要病因依此为不明原因、遗传、母孕期病

毒感染、新生儿窒息、药物中毒、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在0~6岁听力残疾致残的原因中,除原因不明外,遗传因素是第一位。3听力残疾程度特点

在0~6岁年龄阶段中,一级占60%以上,二级听力残疾占13.7%,总计为74%以上。7~12岁年龄阶段中,一级、二级听力残疾人数占60%以上。13~17岁年龄中,一级、二级听力残疾和三级、四级听力残疾分别残疾总数的50%。由此可见,0~3岁组听力残疾以一级、二级居多,占84%,由此,一旦发病就会导致听力言语多重残疾,尤其应引起重视。
第4个回答  2019-01-02
下列是正常儿童听力的粗略指标,以便您估计自己的宝宝听力是否正常:
1-3月:对突然的大声响有惊吓反应,如哭闹、双手拥抱反射、四肢活动、吸吮等;
3-6月:把头偏向声源侧找声源
6-9月:能盯住大众谈论内容的人或事物
9-12月:能跟随大众的指令完成简单的动作,如把球拿来等
12-15月:能说出简单的叠词,如宝宝、妈妈、爸爸等
15-18月:对隔壁的声音有反应,并主动搜索声源
18-24月:能说出至少3-4个字的简单句子
24-30月:能说出字总共不少于100个
30-36月:能说出4-5个字的句子
如未达到上述标准,这就表示您需要警惕,注意宝宝听觉行为发展的情形。如有必要,带宝宝到大医院或听力中心作进一步的检查,适时选配助听器,进行有效的康复训练,以确保宝宝听力和智力的正常发育。如果错过听力发育的最佳时期(3-6岁),以后再佩戴助听器的效果将大打折扣。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