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废除科举制度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

如题所述

一. 使儒家学说的独尊地位被打破,促进了思想解放

科举考试以儒学为基本内容,废科举加速了儒学的解体,使儒学地位日益降低,最终使儒家失去了基本的信仰群体。人们的思想因挣脱了制度文本的约束而获得了极大的解放,立宪主义、共和主义、无政府主义、民本主义、自由主义等思潮纷纷涌现,民主与科学大旗在神州大地上高扬。

二. 大大推进了20世纪初中国科技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首先,科举的废除使四书五经失去独尊地位并导致经学衰微,这使以经学为主导的传统学术格局逐渐解体,各门学科的分化与独立从可能变为现实,于是分支学科相继独立,为科技文化在20世纪初的独立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其次,科举的废除改变了过去人们所习惯的思想活动路径,造就和壮大了现代科技知识分子队伍,吸引了大批有志人士登入科技文化殿堂,促进了科技文化的普及与推广。

三. 建立了具有近代意义的教育制度

科举制度废除后,近代新教育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机会,全国各地新学堂数量直线上升。随着新学堂的大规模兴办,从幼儿园到研究院,各级各类学堂配套成体系,这表明资产阶级性质的现代教育体系基本确立。它使教育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各方面人才的培养结合起来,体现了教育为社会发展服务的功能。

四. 促进了中国新型知识分子队伍的壮大和中国社会的变革

随着科举的废除和新学堂的创办,近代新知识分子队伍迅速壮大,他们接受了西方文明,大大开拓了文化视野,逐渐放弃通过考试求功名的观念,就职开始走向多元化,并逐渐形成一个关心国家民族的命运,接受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理论的团体,把救国与向西方学习结果起来,推进了中国的社会变革。

五. 促进了仕学分途,瓦解了封建专制统治的阶级基础

科举的废除使中国知识分子摆脱了对政治与王朝的人身依附,摆脱了长期以来挥之不去的“读书做官”思想的束缚,开始关注学术的独立品格,认识到“治学与做官是两途而不是一途”,主张“为学问而学问”。士人阶层作为一个群体在社会上的消亡,意味着封建制度赖以生存的阶级基础不复存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9-19
科举被废,主要不是因为其制度太坏,而是因为后来科举考试内容不适应时代的需要,特别是八股文拖累了整个科举制度。但是,经过1901年的洗心革面,科举制的考试内容和文体几乎是脱胎换骨了,以往人们认为很坏的八股文已不存在,要说科举制很坏的主要理由也已消失。只是由于科举的向心力太大,阻碍了新式学堂的兴办。在清末内忧外患的时代背景中,在西学东渐和外来势力强力介入的情况下,科举制的废止实际上是清末时代背景下的必然结果。
在传统社会,教育和考试以人文知识为主要内容,西方的中世纪大学和东亚的书院、科举皆然。只有到文艺复兴,特别是工业革命之后,教育的内容才逐渐转移到自然科学方面来,注重自然科学的内容,即所谓的实科,是工业文明时代教育的重要特征。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伴随着坚船利炮强劲东来的西学代表的是先进的工业文明,已十分强调科技的重要性。而当时的中国还处于农业文明的时代,科举考试内容基本上还停留在古代的古典人文知识,自然逃脱不了被停废的命运。正如美国历史学家威尔·杜兰便指出:“当这个制度以及由这个制度而带起的整个文化,被那无情的进化和历史破坏推翻时,这实在是一件最大的不幸。”[15]产生于古代中国的科举制又像一艘专门为在江河(古代社会)中行驶而建造的大船,并不适合在大海(近代社会)中航行。一旦它驶入海域,遇到大风大浪,结果便遭到灭顶之灾。
第2个回答  2010-09-21
隋朝科举制的建立与清末科举制度的废除都是历史发展的产物。由强调门第到注重学识;由追求功名到重视实践,反映了中国社会人才观念的巨大变化和思想观念不断解放的历史发展趋势。科举制的废除,成为近代新式教育体系确立的前提。
第3个回答  2010-09-20
不过是改了个名字,科举制度本身是不错的制度,只不过需要与时俱进
第4个回答  2010-09-19
这种说法根本就不对
科举制度是选拔官员的制度,而不是教育制度,类似今天的公务员考试制度,很久以来,我们始终被教育而认为科举制度是一种教育体制,这完全是错误的
而科举制度之所以被取消关键在于八股取士太过教条脱离实际,限制了知识分子的思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