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隔离期间,你给你的孩子做得最棒的一件事是什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4-19

教导他一些人生观,与一些开导人生的话如

1、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都只有一次,没有了生命,就没有了一切的基础,它是一张风光无限的单程车票。所以,我的孩子,生命准则的第一条,就是珍爱生命。 世间万物,大到一头大象,小到一只蚂蚁,都在积极地求生,正如我们知道的壁虎断尾、刺猬成球……蝼蚁尚且偷生,我们更应惜命

2、此次疫情是我们不愿意却又不得不面对的危机,但它给每个人都上了一节很好的生命成长课程。我们目睹了病毒的恣意妄为,见识了自然对人类的惩罚,曾经以为离我们很远的灾难竟然近在咫尺。所以孩子,行有所循,行有所止,面对有且只有一次的生命,我们要懂得珍惜、心存敬畏。

3、奔赴一线抗“疫”的医务工作者,用短短10天就建成火神山的建筑工人,不畏严寒、昼夜值守的公安干警、社区工作人员……非常时期,这些都是心怀大爱的“逆行者”,都是我们应该感恩的人。孩子我希望你能从他们的行动中学会模仿,努力做一个充满爱、传播爱、奉献爱的人。

4、孩子,如果你立志做医生,请向疫情中昂首“逆行”的英雄们学习,救死扶生,无惧无畏;如果你立志做老师,请心系学生,春风化雨,让每一个学生因为遇到你而感到幸运;如果你立志经商,请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重情重义。


5、建设者们勇挑重担、逆向前行,汇聚磅礴之力对抗疫情。凛冽的寒冬总会过去,春暖花开的希望正在蔓延。孩子我希望你将来也能成为勇敢坚强的男子汉。

第2个回答  2022-04-19

不仅需要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还需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学龄前儿童由于年龄尚小,不能完全明白具体事件的由来和成年人焦虑的原因,但是他们仍然可以感受到生活环境的变化和大人们的焦躁,容易出现哭闹增多、粘人、食欲差、睡眠差等变化。

学龄儿童认知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然而他们仍然无法像成人一样思考,对接收的信息的容易产生错误的认知,容易变得紧张、烦躁、害怕、反复与家长谈论或询问疫情等。

青少年则最常出现的是情绪低落、焦虑、担忧、愤怒等情绪,也有可能会出现攻击或冒险性行为,同时青少年容易受到个别现象或言论的影响,从而影响到他们的价值观,影响其对他人对社会乃至对世界的看法。

第3个回答  2022-04-19
最棒的一件事是居家运动。
我们老家有句俗语:人越待越懒,嘴越喂越馋。说得和我们现在的假期生活,真的很像。经常宅在家里,虽然有大把时间,可是我们都变得更懒了,除了吃吃喝喝,恐怕就是玩手机。生命在于运动,即使宅在家,也可以有一些简单有趣的运动。
电影《房间》中,讲述了一个被诱骗囚禁的女孩,在一个十几平米的房间中,生下孩子并且抚养长大的故事。他们被救出来后,有人问那个孩子,在房间生活是不是很无趣?没想到男孩回答说,自己的生活丰富多彩。妈妈每天带着儿子,在规定时间看电视、读书写字,还有做操和跑步。
他们在十平米的房子,怎么跑步呢?在两个墙壁之间,孩子跟着妈妈手指的方向跑。
孩子跑到东边,妈妈说“实际上我指的是西边”。孩子跑到西边,妈妈说“哦,你看我指的是东边。”就在这样一来一去中,孩子跑得大汗淋漓,笑得开心无比。
孩子天生活泼好动,不像我们大人这么“宅”。给他们一个小的指令,创造一个小的游戏,就能让他们展开运动。我们和孩子在家的时候,也可以和孩子玩一玩追追跑跑的游戏,在两面墙之间,就能发挥出一个操场的作用。
同时,我们大人也不要犯懒,强身健体,增强抵抗力才能抵御病毒。妈妈们可以找一些亲子瑜伽和孩子一起做。明星姚晨在怀二胎的时候,就经常“带球”和大宝一起做亲子瑜伽。光是看到这副画面,都觉得很温馨。
宅在家太久,可不要让自己“生锈”啊,和孩子一起动起来吧。
第4个回答  2022-04-19
陪伴
人需要陪伴,自己需要伴陪。陪伴是爱的主动,是爱的实际作为。伴陪是精神富有,是一种享受。陪伴是赠送人世间最珍贵的礼物,伴陪是接受别人最好的馈赠。陪伴与伴陪这一朴素的词语,把人世间打扮得如此温馨多娇,把人与人的关系装点得和谐美妙。真心的感情金不换,长久的陪伴再多的金钱也无法买到。
疫情期间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有哪些?
在这段特别的日子里,家长的言行会对孩子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甚至可能烙印在他(她)的一生中。因此,我给家长提三点建议。

一、给孩子积极正面的影响。

父母一定要给孩子做榜样,要给孩子一个正面的引导。比方说,孩子会关注疫情期间爸爸妈妈是怎么做的,你是不是减少出门了,你出门有没有戴口罩,你有没有积极参加各种抗击疫情的志愿活动,等等。

北京同仁医院有一位大夫,他去驰援武汉之后,给他10岁的儿子写了一封信。他说,国家有难、百姓有灾,这个时候他作为一个医生,就要有所担当,要去履行他的责任,所以他义不容辞地加入了医疗队,到武汉前线去抢救病人。我想,这位父亲的举动,一定会深深地影响孩子的一生。

在疫情期间,孩子一定会有很多问题问家长。比如,小朋友们不能一起玩了,应该怎么办?学校为什么还不开学?这些问题需要家长一一给予耐心的回答。

此外,大一些的孩子会关注到电视、手机、网络上的各种信息,这个时候父母就应该注意培养和提高孩子的媒介素养。所谓媒介素养,就是获取、分析、评价和传输各种信息的能力。家长可以指导和帮助孩子分析哪些信息是真的、哪些是假的,这些假消息是怎么来的。通过归类分析,教孩子养成使用、辨别和分析各种信息的习惯。现在是信息化时代,掌握了这样一种方法和技能,对孩子来说无疑是终身受益的。而疫情期间,正是培养孩子媒介素养的一个最好时机。

还有,父母要始终保持一种乐观的心态。病毒突然来了,还造成了这么大的牺牲和损失,恐慌是在所难免的。但是我们作为父母,当你想到孩子站在你的背后,你身负重要的责任,这个时候你就需要保持镇静。你要让孩子感到安心、感到有希望,这对孩子是非常重要的。不要怨天尤人,悲观失望,那样的话无助于解决问题,而且你的消极情绪还会给孩子造成不良影响。

二、开展有益而丰富的家庭活动。

长时间闷在家里,最憋不住的就是孩子。因为孩子好动,他们需要大量的活动。我们做父母的要考虑到孩子的需求,尽可能在家庭生活中安排丰富多彩的活动。

比如,和孩子一起阅读。书籍对孩子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因为书籍可以打开一个神奇的世界。为了让孩子爱上阅读,家长可以动脑筋想一些办法。比方说,搞全家读书会、朗诵会,还可以根据书中的人物搞一场模拟表演,正好利用这段时间营造家庭阅读的氛围。

还比如,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今天的孩子普遍缺少家务劳动的锻炼,平时在家的时候,都忙于埋头写作业,很少有机会做家务。现在因为疫情的原因,全家人一日三餐都在家里吃,有那么多的家务要做,这个时候是孩子提高家务劳动能力、养成家务劳动习惯的黄金时期。可以让孩子学着做几样菜,力所能及地负责扫地、拖地板等家务,这也是一种可以受益终身的能力。

还可以开展很多其他的活动。比如,在室内因地制宜地进行运动,有的家庭开展父子拳击比赛,都不失为可取的方法。当然还有各种游戏,还可以欣赏音乐、看电影,把孩子的生活尽可能安排得丰富一些。

三、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我曾经主持研究过一项课题,叫作“少年儿童的行为习惯与人格的关系研究”,研究方向就是习惯养成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所谓习惯,是指稳定的行为、积久养成的生活方式。如果你想让孩子养成各种优良的品格,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要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孩子一旦养成了好的习惯,你不用催促、不用监督,他(她)就会去做。

现在很多家长都有一个头疼的问题,就是孩子整天玩手机。有的父母对我说,孩子没有手机就像丢了魂一样。其实这个问题对我们大人也是一样,请问你离得开手机吗?这就是一个习惯的问题。那么,怎么养成管理好手机的习惯呢?北京史家小学的两个小学生给父母们发出了倡议:“放下手机,让我们真正在一起”。具体怎么做呢?就是建议全家人在晚饭后到睡觉前的两个小时内不玩手机。在这两个小时里,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开展活动,做家务、讲故事,或者陪孩子写作业、和孩子聊聊天。我觉得家长们都可以试一试这个方法,哪怕从一小时做起,你会发现孩子对手机的依赖可能渐渐变少。

在这次疫情期间,孩子们都养成了戴口罩的好习惯,这是一种对自己负责、也对别人负责的文明习惯。我想,这些习惯养成了之后,孩子都是终身受益的。

人生过一天少一天,见一面少一面,要讲情讲义讲爱,陪伴是最好的选择,是无声的语言,是长情的告白,一旦错过,将是终生遗憾。陪伴与伴陪这件礼物,舍得千金也买不回。亲情友情爱情,再忙再累也要挤时间多陪陪。
第5个回答  2022-04-19

在这个期间,我和我家那调皮娃不仅每天完成了课内作业,还收获了很多有意义的事情。在这些天里,我给娃制定了长期阅读计划,不仅她要读,我也要读,两个人比赛式的进行。而且具体规划也是我家娃自己制定,每天谁没有执行就要受到惩罚。这个计划已经实施了19天,最大的好处就是娃爱上了阅读,各种读,比如《山海经》、《历史是一只喵》越读越有兴趣。只要坚持住相信将来会有一个很大的飞跃。期待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