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有多少一二年级成绩优异的孩子到了三年级掉队的?

如题所述

三年级是小学阶段的重要转折点,甚至一些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也会出现掉队的问题。那么,孩子到了三年级成绩掉队的原因是什么?

现实中,有多少一二年级成绩优异的孩子到了三年级掉队的?

有些成绩优异的孩子进入三年级以后会出现成绩掉队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第一、孩子在一二年级比较听话,能按照家长的要求学习。而进入三年级以后,孩子的自主意识逐步增强,不再愿意受家长摆布,想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学习。如果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不足,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就会出现成绩掉队的情况。

第二、一二年级的学习难度比较低,只要孩子能把老师讲的内容背下来,就能取得不错的学习成绩。而进入三年级以后,各科的学习难度显著增加,语文学科对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的要求显著提高,数学学科的知识点更加抽象,题目更加灵活多变,英语学科对孩子的听说读写能力都提出了更好的要求,所以,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已不适用于三年级以后的学习。

如果孩子出现了成绩掉队的问题,家长要对孩子进行教育引导,最好能做到这几点:第一、耐心地跟孩子分析成绩掉队的原因,让孩子明白成绩掉队不说明自己的智商不够,而是自己的学习方法出了问题,这样做就能让孩子逐步建立学习自信;第二、向孩子提出合理的建议,重点要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当然,家长必须告诉孩子这些学习习惯的作用,这样做才能让孩子理性地接受家长提出的建议,更好地执行这些学习习惯。

结语

有些学习成绩优异的孩子进了三年级会出现成绩掉队的问题,家长要与孩子耐心地沟通交流,让孩子明白学习成绩掉队与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有关,在此基础上,再给孩子提出合理的建议,就能帮助孩子尽快摆脱学习困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13

现实中,有多少一二年级成绩优异的孩子到了三年级掉队的?

三年级是孩子成绩的分水岭,这是因为一二年级考核的是记忆类的知识,对于灵活运用没有太大要求,只要不是智力有问题,孩子一般成绩不会太差。一到三年级,要学的知识点突然变多了,对于知识的熟练度和灵活运用要求也提高了,特别是语文,增加了阅读题和作文,孩子上三年级时作文是首要难关,家长们一定要引起注意,不要认为现在成绩还算稳定,就放松警惕!

一二年级考高分的孩子,主要有以下几种:

学习能力强:—看就会,—听就懂,超强记忆力,超强理解力……同样的知识点,这些孩子学习时只需要花一半甚至更少的时间,学习后又能举一反三。在任何一个老师眼里,这些都是“好苗子”。这些孩子,不能保证第一名,但也很难掉队。

学习习惯好:不会就学,不懂就问,看过就记住,学过就掌握,当天知识当天消化……我有个学生,每天中午固定写一页生字;又有一个学生,每天10道计算题,自己出题自己作答自己批改;又有一个学生,数学作业中,重点信息、解题步骤、答题格式一清二楚。这些孩子未必学得快,但扎实。到了三年级,不可能掉队。

考试运气好:这些孩子,常常就是所谓的“聪明”孩子,他们比一般孩子更懂得“考试”,更会猜题。上课不一定认真,但考试经常高分;知识点未必扎实,但分数总有惊喜。这样的孩子,在一二年级中是非常多的,其中又有不少曾提前学习过,所以提前学习也常常因此背锅。这也就是三年级现象中,掉队最明显那些孩子。

特别是数学,一二年级时题型少,作答可能性窄,不是A就是B,最多也就C,就是瞎蒙的准确率也不低;到了三年级,题型多,可能性范围大,很难猜中,分数就开始直线下滑。三年级,原本应该扎实掌握的一二年级知识,这些孩子也多半遗忘,所以不仅分数下降,还会出现因为衔接失误学不会学不懂的情况。

第2个回答  2021-01-12

有位妈妈在家长群里叹苦经:“孩子读三年级,期末考试语文只有80多分,90分都没有上,我们是不是很差呀?我该怎么办呀?”

小学三年级现象

这引发了很多三年级家长的共鸣,孩子在一二年级时,每次都能考90多分甚至满分,怎么到了三年级,成绩一下子就下来了,有时候只考七八十分。而且,孩子从三年级开始还变得更让人操心:坏习惯多了,胆敢和大人顶嘴了……

家长们反映的这些情况啊,其实就是业内提到的“小学三年级现象”。

总结一下我看到的原因。

小学三年级现象

一、孩子上一年级的时候,家长们比孩子还紧张,对什么都很认真,包括对孩子的管理和辅导,都可以说是尽心尽力。通过老师能够及时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多和老师交流,所以孩子们即使没有上过幼儿园的小朋友跟不上的少之又少,因为家校联合了,孩子们的进步很明显。

二年级,孩子们在一年级的基础上,知识点没有太难的基本承接一年级的知识,孩子都有了一定的习惯,懵懂地也知道如何听课,一些基本的事情自己能够料理,所以,二年级和四年级是孩子们比较轻松的学段。

小学三年级现象

到了三年级,首先是孩子们的知识点多了,重了。数学中只是开始走迷宫,语文也有了不再简单的阅读题和写作文这两大块。所以孩子们感到忙头无绪,手忙脚乱。

而家长大部分新鲜劲过了,看似孩子们按部就班的学习,可没有看到孩子们课程的加深,还有就是如果孩子学习好,家长还喜欢和老师交流几句,学习不好的,自己就首先不敢和老师交流了,感觉自己孩子就那样了,和老师交不交流无所谓了。实际是老师忙于工作,家长自己就放松甚至放弃了对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了解,自己不知道孩子在学校听不听了,直到老师叫家长来时,孩子一定是已经有问题了,老师不得不叫了。

第3个回答  2021-01-12

三年级似乎真的很神奇,有些孩子在这一年成绩开始突飞猛进,并且稳居前几,有些则开始直线下降,任凭家长怎么忧心,孩子的成绩就是止不住的下滑。之所以会这样,还真是有原因的。

三年级现象原因分析

学科知识的不同

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小学一二年级时学习的知识还都比较简单,不涉及一些太抽象的概念,再加上有些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孩子原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再学习起来就会感觉很省力。于是,这些孩子的成绩就会很好。

但是到了三年级之后,学科知识开始变化,尤其是学习思维和一二年级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转变。此外,学科知识在难度上也开始增加。于是一部分孩子学习起来就会感觉很吃力,相反一些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强的孩子则开始崭露头角。

个人习惯的养成

那些上了三年级之后,成绩开始大幅度进步的孩子,多半是因为从小就养成了一些比较好的学习习惯,如爱读书、喜欢独立思考、做事有自己的计划而不是全靠家长督促。这样的孩子上了三年级之后,往往会更容易适应学科知识的变化。

那些成绩下降的孩子,多半是习惯了依赖家长,家长说什么孩子就去做,他们没有自己的计划,也没有养成一些好的学习习惯。在面对学科知识有大的改变时,往往会适应得更慢,甚至适应不了,于是成绩就会大幅度下降。

孩子成绩如同过山车般变化,尤其是那些成绩下降的孩子,对家长来说必是操碎了心。小懂老师这里建议家长们,不想让孩子成绩下降,做到这两点很有必要。

注意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

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学习是孩子的事,不能让孩子养成依赖家长监督的习惯。家长若放手或因时间问题对孩子监督不够,那孩子就不学习了。如果是这样,问题可是很大的。建议家长们一定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不强迫孩子参加一些没兴趣的培训班

这一点也是很重要的,有些家长会想着为孩子好就要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却不知孩子如果没有兴趣,那报再多的补习班也没有效果。小懂老师也建议,上了三年级之后,家长就不要再盲目给孩子报补习班了,学会抉择对孩子的成长也很重要。

第4个回答  2021-01-06

“三年级现象”,你家的娃中招了吗

老师建议:学习要求提高了,多看孩子优点少提缺点


这两天,期末考试成绩已经出来了,性急的家长开始私下里向班主任打听孩子的成绩。考得好的,恨不得把成绩拿出来晒一晒;考砸了的,心里那个急啊。

有位妈妈在家长群里叹苦经:“孩子读三年级,期末考试语文只有80多分,90分都没有上,我们是不是很差呀?我该怎么办呀?”

这引发了很多三年级家长的共鸣,孩子在一二年级时,每次都能考90多分甚至满分,怎么到了三年级,成绩一下子就下来了,有时候只考七八十分。而且,孩子从三年级开始还变得更让人操心:坏习惯多了,胆敢和大人顶嘴了……

家长们反映的这些情况啊,其实就是业内提到的“小学三年级现象”。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昨天,杭州胜利实验学校三年级的班主任丁老师,拿着刚出炉的学生期末成绩,总结出了一些最突出的“三年级现象”。你家正在读三年级的娃中招了吗?

阅读量少的

理解力跟不上

丁老师班里一共有40个学生,这次期末语文成绩95分以上的学生有13人。

她拿出学生期末成绩登记册,随便找了两个语文成绩低于85分的学生。丁老师说,在期末成绩出来前,她就预感到这两位学生的语文成绩不会很好。“我是从一年级开始带这个班的,我比较注重学生平时的阅读积累,这两个学生的阅读量太少了。”

丁老师从电脑里翻出一个文档,是一年级的“阅读存折”,里面记录着每个学生每天的阅读量,还有每月班级的阅读排行榜。记者看到,丁老师指出的这两个学生,阅读量非常少,只有阅读量最高的学生的十分之一。

“到了三年级,语文学科的难度肯定增加了,对学生独立思考的要求提高了。比如阅读理解这样的题目,一二年级时,学生可以在文内找一找答案,但到了三年级,要求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自己动脑筋分析。”丁老师说,平时阅读量少的学生,到了三年级,明显理解力就跟不上,有时候题目还来不及做。

阅读量大的学生,即使是“零起点”,成绩也不会差。丁老师班上有个学生,一年级进来时没学过拼音四声,也没认得几个字,但他喜欢阅读,有空就看书,很静得下心来。这次期末考试,他的语文成绩是96分。

平时拖拉的

容易掉队

到了三年级,很多家长会发现一个现象:学校放学了,别人家的伢儿一蹦一跳地走出校门,自家伢儿老半天还没出来。走进班级一看,伢儿还在“清作业”——课堂作业没有及时完成,负责任的老师会让孩子留下来做完。

丁老师说,这个现象在三年级开始显现,“好的学生,作业越做越快,甚至一半多的回家作业都能在学校里完成;学习困难的学生,课堂上的作业都来不及做,做了还有很多错,需要纠错,作业也就越积越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