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有很多差异,为什么南方人的家庭宗族认同观念比北方人强?

如题所述

主要是北方战乱较多,很难形成大的宗族势力。而南方地形和一些历史原因使得南方人在家庭宗族观念上要强过北方人。特别是现在南方一般一家人从事的行业都基本上都一样。

南北自然环境差异巨大,北方多平原,南方多丘陵。北部肥沃的平原养育了大量人口,但也使移民更加方便,更容易受到战争的影响。南方有许多丘陵盆地。定居在这里的人在一个孤立的环境中不容易流动。他们相对稳定,容易形成大家族。在今天的南方,一个姓氏和一个村庄随处可见。

秦汉以前,当时的人们基本上生活在北方的中原地区,整个政治、经济和文化重心都在北方,而南方除了长江以外,大多不发达。

之后北方又经历了很多次少数民族的侵入和大的战争,比较出名的如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中原有大量汉族和名门尽可能地迁移到南方,而没有迁移到北方的汉族人则变得低人一等,被吴虎奴役和杀害。远离家乡南下的汉族人来到了陌生的南方,需要家人的团结,他们的宗族观念比以前更加强烈。然而,北方的汉族人更担心如何在外国政权下生存。他们中的大多数选择与国外融合,这使得家庭观念变得薄弱。

宋代程朱理学兴起。新儒家以儒家的社会、民族、伦理和个人信仰为基础,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概念和系统的哲学信仰体系,成为后世最具影响力的儒家学说。

当时,宋朝偏向南方。南部地区受朱成理学的影响最大,这使得南部地区比北部地区更重视家庭和宗族观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8

南方人的家庭,宗族认同观念确实要比北方人强很多,这主要是由于北方人在过去历史发展过程当中经历了太多的历史迁移,所以他们对于姓氏和宗族相对来说没有太过于看重,而南方人则不同,他们一直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传统,所以自然在宗族上面就非常悠久。

可能大家在平常的时候也都会发现,在南方会有很多的祠堂,但是在北方却基本上没有见到祠堂,因为祠堂也是家庭宗族认同观念的一种体现,由于北方在过去历史当中经常会发生战斗以及迁徙的情况,所以他们的宗族观念自然也就不是特别的强,而且对于姓氏上面也没有太多的归属感,这也是导致他们观念比较弱的原因。

当然,在南方如果两个姓氏相同的人碰到之后可能都会交谈甚欢,这主要是由于南方的宗族观念确实是比较的强,因为南方在过去历史发展过程中,相对来说是比较平稳的,所以基本上宗族之间的往来也非常的密切,这也就导致宗族文化在不断的得到传承和发展,从而也会修建很多的祠堂来进行纪念,这也就更加导致南北方的宗族认同观念出现了很大的偏差。

所以总的说来,在南方比较盛行的宗族认同观念,在北方确实是不太常见,这主要也是和过去历史的发展以及北方经常出现大迁移以及大融合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大家平常也要对这些历史多进行了解,可以帮助我们有一个更清楚的认知。

第2个回答  2020-09-19

宗族观念算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显著表现,不过这类传统文化正在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变得越来越淡漠,这似乎已经是不以人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特别是在市场经济发展繁荣的地方,宗族观念在有些地区甚至已经出现了近乎解体的状况。不过即便如此,依旧还是有很多地方保留着强烈的宗族观念,而这些地方往往都是集中在我国的南方地区。


为何我会说现在在南方很多地区宗族观念依旧相当浓厚呢?
这是因为相对于北方来说,南方的很多地方对于宗族文化保留,比北方要完整不少。比如就算是今天,南方的许多地方仍旧保留着完整的宗庙、祠堂等建筑设施,又比如南方人的族谱发展的也要比北方繁荣很多。

而宗族建筑与族谱往往是一个宗族文化的两个比较重要的体现,南方在这方面比北方发达,毫无疑问证明了南方的宗族观念比北方更为浓厚。其实除了这些,我们从祭祖现象的隆重性与规模性也能够看出来,比如今年上半年属南方地区的的广西钦州出现人数达到了上万人祭祖现象,并且祭祖过程相当有仪式感。


那么,出现这种差异情况的原因在哪里呢?个人认为,南方的宗族观念发展的比北方繁荣的原因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受生活方式影响,另一个就是南方文化发展的稳定性。

一、南方集聚的生活方式
我们首先来说下生活方式。我们这里细分为前期和后期来讲。

1、在过去,由于开发早的缘故,北方一直是属于中心地带,无论是经济重心,还是政治重心它都是在北方。

而当时的南方相对于北方来讲就落后很多了,这种落后不仅是生产力的落后,更是整体文明的落后,这就导致很多时候南方是不被北方看的起的——比如春秋战国时期,地理位置处于南方的楚国,一度被中原国家嬉笑为蛮夷。


既然古代社会早期南方开发程度远远不如北方,而南方又是大家都熟知的多山区,这在古代以农耕经济为主的前提下,毫无疑问是相当致命的。所以,为了解决这类困境,当时南方很多人都会往一些开发的较好的地方跑(不过活动范围依旧是局限在南方地区内);又或者喜欢汇拢在一起,通力合作来开荒,开发出新的土地用以耕作。

但无论是哪个解决方式,最终都会导致一个现象发生——那就是驱使着南方人口出现聚集现象。而这类集聚自然会出现很多同乡、同姓、同族的团体。

但是,在北方就不同了,放眼望去北方大多数地方都是早已经开发好的沃野千里,这在农耕社会可是相当优越的条件,在这种条件下,北方人根本不需要像南方人那样报团生活。

2、那有人或许会说,后来重心南移了,北方人迁往南方去了,那为何南方依旧会如此集聚呢?这就和战乱有关了。中国历史上几乎每次经济南迁都是迫于战乱——不管是五胡乱华后的衣冠南渡,还是安史之乱后的避祸东南,又甚至是再之后的靖康之耻,它们之间共同的特性就是受战争因素影响。

因为有战争这个大背景在,大家能够想到的自然是国家利益大于一切,所以面对困难往往是团结一致对外。而北方迁移过来的士族由于都是迁徙到南方来的,没有根基,他们要想安稳立足想到的也是与当地百姓或者同迁徙过来的世家大族守望相助。所以说,无论是在早期,还是后来,南方的聚集程度都相当之高。


其实若站在上帝视角来看,南方的这种集聚使得他们的生活方式本质更像是抱团生活,彼此之间互帮互助。而这类的生活方式,自然会使得人与人之间联系愈发紧密,而一般为了亲上加亲,很多时候人们也会选择联姻,从而逐渐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在这层宗族网得熏陶下,南方人们宗族观念自然会更加强烈些。

二、南方文化发展的稳定与繁荣。

除了人们生活方式的原因之外,还有一个就是文化发展的原因了。南方的文化在发展中逐渐呈现出十足的稳定性与繁荣性。

1、首先南方的文化发展较北方来讲要稳定很多——南方的大环境整体安定,不像北方那样屡屡受到游牧民族铁骑的蹂躏,导致文化多次支离破碎,无法保全稳定。

虽说后来蒙古人建立了元朝,南方也一度在蒙古人的统治之下,但是除了对几个誓死抵抗的城市,蒙古更多时候是采取怀柔的政策来对付南方敌对势力,而这也使得南方的文化依旧得以保留。


2、多次的重心南迁,也使得文化中心逐渐转到了南方。在明清之际,南方文化的繁荣性质甚至是达到了顶峰,比如在明朝的那些状元当中,基本上全都是来自于南方,当时的几个科举大省也都在南方,这些都足以见得南方文化经历了几个世纪的传承之后,越来越繁荣,已经不是北方可以相比拟的了。

而文化的稳定与繁荣,自然也会促进南方宗族文化的巩固与宗族观念的继续发展。可能这样说有些过于笼统了,不便于理解,我们举个简单的推导个例——南方文化稳定繁荣自然就会诞生一系列的书香门第,而这些书香门第往往会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官员,毕竟在封建社会里读书是从政的一个主要途径,而成为了官员他们自然在家中很有地位,逐渐会成为大家族的核心,而接着他们会以“宗族”为单位,让宗族中的孩子们去接受教育,读书从政,这些教育都是由宗族集体负责,这种模式在后来传承了很长时间,并且循环罔顾,自然就更加根深蒂固了。


总结

南方的宗族观念总体来说比北方更深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至于原因我上面已经归纳出了两点,一个是生活方式,另一个则是文化发展健康,其实这些我们都可以归结到历史因素这个大范围之内。

毕竟是在历史进程之中,南北方受制于条件,经过规模性质的迁徙,经过不同程度的融合,这才有了生活方式与文化发展的特性差异,才有了对于宗族文化的整体认知不尽相同。


第3个回答  2020-09-19

造成南方人的家族观念更重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历史发展的现状以及地理原因所共同造成的。

第一,古代北方战事频发。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可以看到在古代的北方建立了许多的都城,而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也造成了北方多战乱的一种情景,也因此形成了南北方巨大的文化差异。在古代北方多为游牧民族,在历史上也发生了多次入侵中原的事件。这些游牧民族以及主动发动战争的人来说需要攻破都城所在的地方才能够更好地推翻统治。从唐代所发生的“安史之乱”也能够看出在这种战争频发的年代,北方则处于更为动荡的一种情行,人们想要安居乐业稳定下来居所是存在一定困难的。也因此发生了许多次的家族南下以及家族大分裂的一些情况。因此造成了北方人对于家庭宗族的认同观念在这种历史的客观原因下有所减弱。

第二,南北方地理条件差异大。

从中国的地形图可以看出秦岭淮河一线将我国划分成了南北双方,而在我国南方大体上丘陵以及山脉会比较多,而在我国的北方多以平原地形为代表。也因此造成了南北双方在生活以及文化上产生了一定的差异。而在这样的情况下南方地区多处在丘陵地带,在交通不便的情况下家族聚集在统一的范围内世代传承,而这种家族观念也正是在这样的地理环境下所产生的。因为在古代丘陵地带所面临的是交通不便的这种情况,人们处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所面对的家族观念也会更强一些。而在这种环境下,对于南北方的经济也有所影响。南方的自然条件相对于好一些,开展小农经济也比较早而且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推广。在这种小农经济下家族与家族之间的互动也会更强,也因此加强了种族观念。

第4个回答  2020-09-19

主要受到社会动乱与经济发展的影响

社会动荡

秦汉以前,当时人们基本上集中在北方中原。整个政治,经济文化重心位于北方,而长江的南部大部分是未开发或发展的。西晋时期,由于八王和五胡的混乱,统一了30多年的西晋迅速崩溃。司马睿迁至建康(今南京)建立东晋。在中国历史上,整个北方都是第一次被胡人牢牢掌控在手中。

司马睿在南方建立东晋后,中原地区有大批汉族和名人,但所有有能力迁徙到南方的人,以及没有在北方迁徙的汉族人都成了下等人种,被五胡奴役并杀害。移居南方,远离家乡的汉族人来到了陌生的南方,更需要家人团结,宗族观念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大。北方汉族人更担心如何在外国政权下生存,大多数人选择与外国人融合。民族的融合使得家庭观念变得脆弱。

在西晋永嘉的混乱之后,又再次历经安史之乱,靖康之变等等如此巨大而强烈的社会动荡,且都是北方受波及影响巨大,而南方却可以幸免于难,都会对北方造成无数家庭破产。作为中原的战场,北方不可能像南方一样。一个家庭已经维持了几十代,其中大多数已经在动荡的漫长历史中消失了。

经济发展的差异

自宋代以来,南方已成为中国的经济中心,经济上富裕的南方家庭更有可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促进家庭的发展。一个强大的家庭必须拥有良好的经济基础。无论是训练家庭中的孩子学习,还是建造祖庙等,都需要相当多的经济支持。

程朱理学的兴起

宋朝时期程朱理学起身。儒家社会使得整个民族伦理和个人生活信仰构成了一个更完整的概念和系统的哲学和信仰体系,成为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儒家学说。当时,宋朝偏向南方,受成程朱理学影响最大的是南部地区,这使南部地区比北方更重视家族的概念。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