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的王司徒是个怎样的人

如题所述

对汉室忠诚,但是相对于三国的著名谋臣,他多了点迂腐的儒生气。他表面屈从董卓,最终利用连环计将董卓除掉,是他人生的最亮色彩。但是也是他一手造成了李傕郭汜的兵乱,把自己和汉室推上了绝路。如果他能允许赦免了董卓旧部也许三国就是另一种历史了。当然他最后跳城自尽死的很壮烈。
从现代人的观点他牺牲貂蝉,效忠腐朽的汉室,又是很被世人不屑的行为。但在当时的价值观念下,他的连环计算是复兴汉室的奇计良某了。
如果让我评价,王司徒如果生在太平盛世会是一代贤相,辅政治国他绝对不输三国中闪耀的众多英雄。但生在三国乱世,他远不如诸葛、周瑜这样的智计将相,甚至碰到贾诩、郭嘉这样的诡计谋士也不能成功。王允生不逢时,是他的可悲,但他最后选择壮烈的死,可以说诠释了他的一生追求算是不枉了。
一点个人看法,与您分享,勿要见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5-12
胸有大志,忍辱负重。能长期潜伏于朝野也不被董卓发现其野心。可见其耐力之强,潜伏之深,用心良苦,布局细腻,收买吕布为其所用,可见其神算。无奈成功之后没有认清形势,疏远与朝中大臣之亲近,听不进忠言,在对待董卓残部的问题上又犯了严重错误(要赶尽杀绝,其实这事应该首犯严惩,从犯酌情处分,董卓那么多手下他都要严办,严办得过来吗?)到最后闹了个坠楼身亡。皇帝又重新回到了军阀的手里。

另外王允府中有镇宅双宝:七星宝刀,美女貂蝉。最后七星刀让曹操拿走了。貂蝉让吕布收编了。
第2个回答  2014-05-12
而额外热213
第3个回答  2017-08-11
一、人物:
1、当初王朗投奔徐州的陶谦受到陶谦的礼遇,当时正值天下大乱各地州郡对于朝廷基本置之不理,王朗说服陶谦派人到朝廷朝见汉献帝向献帝进贡,汉献帝得知王朗的做法后对王朗颇有好感于是任命他为为会稽太守。王朗为人节俭慷慨不随便接受别人的馈赠,经常拿出自己的财物接济穷困的人,因此受到百姓们的拥戴。等到孙策平定江东的时候,王朗想北上逃回中原归顺朝廷,却被孙策抓住。孙策因王朗是一介名流之士就对王朗逃亡的事既往不咎。
2、王朗虽然留在了江东但并没接受孙策的封的官职,后来曹操征召王朗,王朗经过数年才回到中原被曹操任命为任命为谏议大夫。曹魏建立以后王朗先后迁任御史大夫,大司徒被封为兰陵侯,先后侍奉曹丕 曹睿两代皇帝,王朗死后配享曹操庙庭。历史上并没有关于王朗和诸葛亮临阵舌辩的记载,小说情节系小说家虚构。
二、简介:
王朗(?-228年11月),本名王严,字景兴。东海郯(今山东临沂市郯城西北)人。汉末至三国曹魏时期重臣、经学家。
王朗早年师从太尉杨赐,因通晓经籍而被拜为郎中。后因杨赐去世而弃官为其服丧,后来被举孝廉,但王朗不应命。徐州刺史陶谦又举其为茂才,拜治中从事。迁任会稽太守,任内获百姓爱戴。建安元年(196年)孙策攻会稽时,王朗举兵抵抗,为孙策所败。王朗在逃亡失败后投降,孙策敬重王朗而未加害。
后为曹操所征,因战乱辗转数年后才抵达,被拜为谏议大夫、参司空军事。建安十八年(213年),魏国建立,王朗以军祭酒身份领魏郡太守,又任少府、奉常、大理等职。曹丕继王位时,迁御史大夫,封安陵亭侯。曹丕受禅建魏后,王朗改任司空,又进封乐平乡侯。曹叡继位后,代华歆为司徒,进封兰陵侯。太和二年(228年),王朗去世,谥号成。其孙女王元姬,嫁于晋王司马昭,生晋武帝司马炎、齐献王司马攸。
王朗学识渊博,与其子王肃都为经学大家。著有《周易传》、《春秋传》、《孝经传》、《周官传》等,有文集三十四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