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入心流状态?

如题所述

1、明了(Clearness)
“明了”是了解新出现的个别事物,它相当于出现某种新“问题”。这是教学过程的第一步,由教师传授新教材。为了使学生真正明了个别事物,教学速度必须放慢一些并尽量将教学内容分解为小步骤。要求教师在讲解时应尽量明了、准确、详细,并和儿童意识中相关的观念(已掌握的知识)进行比较。教师主要采用提示教学,也可辅之以演示,包括实物挂图等直观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明了新观念,掌握新教材。学生这一阶段的心理状态是处于静止的专心活动,其主要表现为注意,注意教师对新教材的提示,集中精神对新的概念、教材进行钻研,努力明了新概念。
2、联想(Association)
“联想”是将新出现的个别事物与经验观念中的原有事物联系起来考虑,初步形成新旧事物之间的某种暂时的“关系”,它相当于针对新问题而初步提出某种“假设”。赫尔巴特将这种从明了到联想的心理活动称为“专心”。学生此时的心理状态是处于动态的专心活动,这种钻研活动可使学生新掌握的观念、教材与以往已有的观念之间产生联系。由于新知识与原有知识间的联系开始时尚不清晰,处于一种模糊状态,心理表现为期待,希望知道新旧观念联系起来所得的结果。教师应采用分析教学,和学生进行无拘束的自由谈话,引起统觉过程,使新旧知识产生联合。
3、系统(System)
赫尔巴特讲的“系统”是针对初步形成的新旧事物联系(假设)进一步检查,使新旧事物处于恰当的位置。经过“联想”阶段后,学生的新旧观念、新旧知识已经产生了联系,但还不系统,需要一种静止的审思活动。学生应在教师指导下,在新旧观念联系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理解,并寻求结论、规律。学生心理状态是处于静止的审思活动,心理上的特征是探究。教师可采用综合教学,通过新旧教材对比联系,将知识形成概念、定义、定理。
4、方法(Method)
“方法”是通过重复推广应用,进一步验证原来假想的关系。赫尔巴特讲的“方法”即“应用”(或练习),比如作业、写作与改错。让学生在类似的情境中获得对新知识的理解、提升、抽象,“因为这里可以表明学生是否正确地把握主要思想,能否应用它们。学生心理状态是学生对观念体系的进一步深思,表现为一种动态的审思活动。学生会产生把系统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要求,其心理特征是行动。教师可采用练习法,指导学生通过练习、作业等方式将所领会的教材应用于实际,并发展逻辑地进行思维的技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