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里的浊音???

日语里的浊音和半浊音 是怎么回事
为什么清音右上方加上两个点就变音了 不是清音的读法了
这是什么意思啊??? 拗音又是怎么用的?? 在什么语句中出现?

最好分三步: 

1.了解浊音和不送气音的区别。 在辅音中,浊音与清音对立,区别为发辅音时声带是否震动,可以用汉语的 “sh”和“r”来感受一下,用手指摸到自己的喉结处,然后慢慢地发一个:"sh--e“(社),尽量把辅音“sh”拖长一点,注意不要发成“shi”(狮),不管发多长,多久,手指都是感觉不到声带的振动的,知道后面的元音"e"出现为止。然后发“r—e”(热),同样拖长“r”,会发现从一开始发声起,手指就感受到了声带的振动了。

上述方法主要是为了感受清浊的区别,其实辅音在一个音节发音中处于辅助地位,是一瞬间的事。

清音中又分为送气音和不送气音。这个对中国人来说很简单,拿张纸在嘴前,发“ba”“pa”感受下就知道了。

  其实学习日语很简单,只要少走弯路

 大家想学好日语,不仅仅需要好的方法保驾护航,还需要其他资源作为也保障,为了让大家在学习日语的过程中少走弯路,提高学习效率,能够更快的提升自己的日语,我做了一个视频教程学习,(君羊),想学习的小伙伴可以扩列一下奥,首先位于开头的一组是:九三四,中间是五零四,末尾是七七五,按照我描述的顺序组合起来即可。学习是一件苦差事,但是不学习怎么才能有未来呢?未来不是想象出来的,是真正的付出努力才能得来的。


2.会发日语的浊音

 即在发辅音时,让声带振动,试着在发日语浊音前先发一个鼻音“嗯”,比如“だ”(da) 用手指摸着喉结,“n~~~da”,最开始可以拖长鼻音“n”,全程保持声带振动。然后慢慢缩短前面鼻音的时长,直至最后发出浊音“da"。
说实话,这个比较困难,特别是对成年人后

3.能够靠耳朵听出是浊音还是不送气音。

才开始学日语的人来说。就像很多南方人分不出“in”“ing”前后鼻音一样。很多词都是知道它是前鼻音(心,亲)或后鼻音后(星,清)后再去慢慢体会它们的区别。所以需要勤加练习。

从字面意思上来理解就知道,清音音色清亮高亢,浊音低沉浑浊。比如汉语普通话只有4个浊辅音声母(m n l r) ,所以汉语普通话听起来非常清亮高亢。
日语也可以先从单词音频来细细体会清浊辅音的区别。
但是,在会话中,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了解那个单词,就比如分不清汉语普通话前后鼻音的还是能够由句子和词语的意思知道对方说的是“亲”还是“清”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2-14
1.什么是“清音浊化”

所谓“清音浊化”,是指语流中本应发为清辅音(unvoiced,发音时声带不振动)的音素,在前后语流的影响下变为浊辅音(voiced,发音时声带振动)的现象。这个现象在许多语言(包括汉语普通话)中都是客观存在的。
2.什么时候会产生“清音浊化”
清辅音的发音比较清脆响亮,它主要靠气流经过发声部位产生的声响(如擦音s,h,爆破音p,t,k)而被他人察觉。而浊辅音一般比较低沉,它除了发声部位对气流的影响外,同时声带要振动。因为人的声带位置在下咽部,故浊辅音一般会感觉低沉些。二者的区别可通过“窃窃私语”来判断:能够在小声讲话时保持原样听感的是清辅音,而浊辅音此时要么被化为清辅音,要么就相对显得“声音很大”。当然所谓清浊也并非两极分明、非清即浊,它是有一个清浊程度的。如普通话的“爸”声母很清,日语的バ、美式英语的ba就比较浊(算是半浊音),法语与英式英语的ba就已经算是全浊音了。美声唱法演唱的中文歌曲大部分也都是相当浊的,所以感觉比较重,可以给大家一个“浊音化”大致的印象。
普通话中大部分念轻声的爆破音声母(b,d,g)音节可认为是一定程度的“清音浊化”(自然地发出),如“爸爸”的第二个字。这个字本身念得较低,又受前后a元音的影响,故产生一定程度的浊化现象。要注意的是,标准普通话(即《汉语拼音方案》)中是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浊辅音的。普通话的b,d,g声母其实是标准的不送气清音,与此相对,p,t,k则是标准的送气清音。可以看出普通话中“爸”与“怕”的区别是靠声母的送气与否来区分的,而这与英语、日语等语言形成了显著区别,它们是靠辅音的清浊(而非送气与否)来区分意义的。

3.日语中的“清音浊化”是怎样的规律
标准日本语中没有清音浊化现象(这里要与所谓连浊*现象区分开来)。因为日语中辅音的清浊之分直接影响着语义,在关键问题上不可能含糊,那为什么日语初学者总是觉得日语的清音假名在语流中听起来像浊音假名呢?

原因之一在上面提过了:普通话中没有浊辅音。限于普通话教学的普及性,即便是家乡方言中存在有浊音的同学,在没有学习过语音学知识之前,也只是能感觉到“两个音是不一样的”而未必能上升到利用它指导外语学习的程度。我们中国人已经习惯了靠辅音的送气与否来区分字义,而对于真正的清浊之分则不太敏感,对于这一点,学习法语或俄语的同学应该最为了解。

原因之二:日语并不靠送气与否来区分字义。每本日语教材上都明确地写着日语只分清音假名与浊音假名,但从来没有说过清音假名是否要送气。实际上确实是这样的,因为清音假名既可送气也可不送气。正如在大部分中国人耳中,浊音不过是一个较为低沉的音一样,在日本人听来,送气与不送气的假名的区别也不过是一个呼气多一点,另一个少一点而已。所以日本人说话时哪种方便就发哪种,习惯上是正式及语头时送气强一些,语中送气弱一些(这样省力)。但就这点小区别可逃不过咱们中国人的耳朵^_^习惯了“听气辨义”的中国同学一下子就听出来这两种情况下发音是“不同”的,然后顺着普通话的思维冒出问题:这个た发得明明是一会儿ta一会儿da,怎么会有两个不同的音?日本人则认为中国人太认真了,在一个无关紧要的吹气问题纠缠不清,他可未必知道中国人就是靠听吹气来过活的,当然要抠着点了^o^

原因之三:日语中的浊音是不送气的。如果只是有关清音吹气与否的话,仍然不构成大问题。但另一点关键的是:日语浊音如だ等是从来也不送气的。对送气敏感的中国人只注意到了它不送气的一面,于是就认为它等同于普通话的“搭”,再加上清音假名た也有不送气的情况,这样二者就易弄混。而日本人潜意识中只注意声带是否振动,所以他们能听出是だ而非不送气的た。

综合以上原因,大致如下:

汉语:---搭---|--他-

日语:-だ--|---た---

就在这一段产生混淆↑

类比:英语与日语相同,也是靠清浊分辨辅音的。想来student中第一个t到底怎么发是很多人初学时的问题吧~答案是一样的,t一般发送气音,只不过在s之后爆破时不易送气了而已,但仍然还是清辅音。
*关于“连浊”(连浊):连浊是指在复合词中,当后面一词的首音属于[k],[s],[t],[h]时可能变为对应浊辅音的现象,如あお+そら=あおぞら。具体应该在何时产生连浊在语言学中还未有定论,而且同一个词有人会连浊亦有人不连浊,总体上日本东部倾向于连浊多而西部少。其原因有可能是因为传统“和语”中词头不能有浊音引起的,此时形成复合词时的连浊现象可起到表示结合符号的作用(类似德语复合词的所有格变化,朝鲜语复合词的“间s")。虽然不能预测何时会发生连浊,但基本可以肯定在以下情况时不会发生连浊:

1.汉语词,外来语词不发生连浊。即只有和语(包括极少数一般化的汉语词)可能发生连浊。

2.后一词含有浊音时不产生连浊。前一词含有浊音时也较少连浊。

3.前一词不是修饰后一词,即二者意义是并列的时候,不连浊。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8-06-24
1.把50音图背熟,这个是基础。

2.浊音简单的来说,就是50音图的假名右上角加上两点。
あいうえお这行、やゆよをん这几个假名没有浊音。
其他行都有:
かーが きーぎ依次类推。浊音的读法问老师或者听磁带。

3.拗音简单来说就是在第二列的清音(例如き、ひ、み)右下角加上や或者ゆ或者よ。(い除外)
形成了:きゃ、きゅ、きょ。这是新的音节。

清音、浊音、拗音一共100多个才形成完整的50音图。全部要记住才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