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安康市的历史资料有哪些?

如题所述

1、乾隆四年(1739)兴修万工堰,分衡河水西流入渠,每岁派款雇修,历九年未成。乾隆十三年(1748),知州刘士夫到任勘察,捐养廉金三百,筹集资金,另派督工,授以规划,渐引渐垦,经三年成渠1260丈,灌田2000余亩。

2、乾隆二十年(1755)重修万春堤(古石堤),长210丈。15年后又增高5尺。

3、乾隆三十五年(1770) 五、六月洪水入城,汇积东关,不能泄。次日巳刻(9~11时)决惠壑堤。

4、乾隆四十八年(1783) 兴安州升为兴安府,领六县二厅,以本州地并汉阴地,在府城设安康县。

5、乾隆五十二年(1787)乾隆三十七、三十八年,四川、湖北流民络绎徙流安康,栖谷依岩,开垦度日。湖南、河南、江西、甘肃等地贫民,携家室来川道两山垦荒。至乾隆五十二年(1787),兴安府各县查报户口共380125人,安康县129575人。

6、嘉庆二年(1797)三月,王聪儿、姚之富率白莲教起义军,突破清军封锁,进入白河、旬阳,转至安康。九月,与川北入陕李全起义军在兴安府汉江南会合,活动于安康、平利、紫阳、岚皋一带。十二月,起义军一部攻兴安,渡汉江北上。

7、嘉庆十三年(1808)重修老城,经四年竣工。此年,知府叶世倬为《蚕桑须知》作序,推行植桑、饲蚕、烘茧、缫丝之法,劝谕绅民兴桑养蚕,优奖广植桑树,勤于饲养者。此年,全县人口203579人,其中客籍49243人,僧道452人。

8、嘉庆二十年(1815)郑谦、王森文纂修《安康县志》20卷。

9、道光二年(1822)划县境南区设砖坪厅(今岚皋县)。

10、道光十二年(1832年)八月八日至十二日,大雨如注,汉水上涨,加上南山洪水暴发,十四日水高数丈,淹城塌房,溺死多人。

11、道光十三年(1833)徐登元等劝捐建成衡口岭南书院。

12、道光十七年(1837)新城举人张鹏飞主关南书院讲席,开办“来鹿堂”,刊刻经史子集200余种。同年秋,运书数车赴京,以自用书拒交厘金,被缉拿。张鹏飞秘折《治平二十四策》上奏,道光皇帝赦“越职言事罪”,放还乡里。十九年(1839)诏免书籍笔墨厘税。

13、道光十九年(1839)陈仅调任安康知县,从紫阳引进红薯新品种。

14、道光二十年(1840)恢复已失学田,兴建学舍。

15、咸丰二年(1852)八月三十一日,汉水溢,决小南门入城,庐舍坍塌无算,兵民溺死3000多人。十月,赈济兴安灾民口粮一月。

16、咸丰六年(1856)大旱,大饥。太平军遣人自湖北入境,侦察军情。

安康市,陕西省辖地级市;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北依秦岭,南靠巴山,东及东南与郧县、郧西县、竹溪县、竹山县毗邻,南及西南与巫溪县、城口县、万源市相接,西及西北与镇巴县、西乡县、洋县、佛坪县、周至县为邻,北及东北与户县、长安区、柞水县、镇安县毗连;属北亚热带大陆性湿润季风气候。全市总面积23391平方公里,辖1区、9县,常住人口265.6万(2016年末)。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