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幼儿乱拿别人东西的行为应采取怎样的教育措施?并说说你应该如何与这样的家长沟通?

孩子性格内向,不善于与他人交往,父母比较忙,并认为不能让孩子养成乱花钱的习惯,也拒绝买玩具。当孩子拿别人的东西,家长说:我重新买个赔给人家就是了。

孩子总是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这样的毛病屡禁不止,一定让父母很头疼。在这件事情最早发生的时候,孩子才开始发展规则意识,还不能完全区分什么行为是“正 确”和“错误”的。在这个时期,一般建议家长给孩子一个明确的规则,从这一点上来说,父母教育的内容是有问题的。但在教育的方式上,我们一般鼓励家长采 取更温和的方式,逐步教导孩子某个行为能做或者不能做的原因,而不是采取比较严厉的方式,因为这有可能让孩子产生受挫或创伤的体验。
   孩子在受到训斥时,出现一种退缩和呆滞的反应,这有可能是因为他还未能完全理解自己受到训斥的原因,或者训斥的强度超过了他能够接受的界限。另外,孩子自己也知道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能拿,但这并未能阻止他做出这样的行为,这可能反映着对孩子来说,拿东西已经并非出于一时的好奇或是满足,而是一种心理上的强迫性需求。他拿的东西在价值或者满足好奇心方面其实意义不大,往往是一些无关紧要或者没什么价值的物品,这说明他本身并非看中物件的价值。从这两个方面来说,他目前问题更可能的原因是心理层面的需求未被满足和教育方式不当。
   我们无法得知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具体信息,也难以分析孩子是因为什么样的心理动机而产生了这样的行为模式。对于成人惯偷,或是心理上说的“偷窃癖”的研 究来看,当事人虽有偷窃习惯,但偷窃行为并非出于本意或事先认真的谋划,也并非迫于生活需要,而是具有顺手牵羊、不能自制的强迫性偷窃冲动、在乎冒险刺激 的过程而不在偷窃结果等特点。从小开始的偷窃癖往往有发泄被压抑的心理冲动、寻求额外刺激,及通过此种方式来与家长或管教者对抗的心理动机。所以,对于孩子的问题解决,恐怕不能单纯从遏制外在行为入手,是需要更详细的了解家庭成长史、教养方式来分析心理需求的。建议家长寻求正规的心理治疗或心理咨询机构的 帮助。

当然和家长沟通,要注意方式方法,要是直接告知还在需要接受专业辅导的话,可能会激发矛盾,所以尺度自己注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