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如何搞好群众文化工作 详细�0�3

如题所述

一、群众文化工作者应具备各方面的综合素质 现在我党正致力于领导全国人民构建和谐社 会,作为群众文化工作者,应如何发挥作用从而做好 群众文化工作?随着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 的不断进步,对群众文化工作者在思想政治品德、业 务水平和工作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 政治思想过硬,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及组织能力,要有 高尚的精神境界、奉献精神和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 要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此项工作上,明确在文化建 设上提倡什么、允许什么、反对什么;其次,要有一定 的理论水平,不断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头 脑,领会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 实质,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在工作中坚持理论 联系实际,以理论水平的不断提升推动工作的进步; 再次,要有一定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作为一名群 众文化工作者,一是要在群众文化工作中有专长、有 建树,掌握一定的文艺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技能,熟 悉群众文化的工作规律、规程和方法,具有组织中小 型群众文化活动的实践经验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基 本功扎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精神,在工作中努 力深入群众、深入生活、积极实践,在专业上刻苦钻 研、勤学苦练、精益求精,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能 够胜任新时期、新阶段、新任务的群众文化干部。 二、抓住龙头、循序渐进。做好群众文化工作 (一)搞好群众文化工作领导重视是关键。各级 政府文化部门要切实加强和改善对群众文化工作的 领导,对群众文化的工作要有要求、有检查。对群众 文化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要帮助解决,使群众 文化工作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二)群众文化工作必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 义服务。在本世纪末把我国建设成现代化的社会主 义强国,是我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全力为之奋斗的 伟大历史任务。为了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服务,群众文化工作要大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 策和各个时期的任务,宣传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 就,宣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业绩,宣传光 荣的革命传统,褒扬先进集体和英雄模范人物,普及 科学技术知识,提高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水平,要教 育人民、特别是青少年树立崇高的革命理想和革命 道德风尚。与此同时,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 喜闻乐见的民族、民间文艺活动。通过各种文化活动 的开展,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境界和社会主义觉悟, 培养共产主义的理想,激励人们热爱祖国,为建设社 会主义献身奋斗的大无畏精神,从而为建设和谐社 会奠定基础。 (三)群众文化工作要多管齐下,采取多种方式。 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推陈出新、古为今用、洋为 �9�9 33�9�9万方数据文化纵横谈 中用的方针,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喜闻乐见 的民族民间文艺活动,活动要结合实际,特别是要突 出青海地方民族,如:河湟民间艺术、“花儿”艺术、民 俗民风、宗教文化、民族歌舞等青海民族文化,满足 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大力发展群众 文化、民族文化,积极引导社区文化、集镇文化、校园 文化、企业文化,努力扶持中老年文化和少儿文化的 发展,依托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以创新的精神推动和 打造出更多能代表先进文化的精品。 三、强化素质教育。建设一流群众文化队伍 群众文化工作要立足长远,新时期群众文化工 作的范围越来越广,任务十分繁重,这对群众文化工 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要进一步 加强群众文化队伍素质的建设。要抓好素质建设, 首先要加强群文队伍的思想素质教育,增强群众文 化工作者建设先进群众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特 别要认真研究新形势下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培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所需要的文艺工作 者。要通过进修、培养等方式,尽快提高现有专业人 员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要制定吸引人才、稳定 队伍的政策,为群众文化工作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生 活和发展环境,充分调动群众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 和创造性。 四、结合实际。拓宽群文工作天地 群众文化工作要因地制宜,积极探索与时代相 适应。先进的群众文化要具有群众性,这就要求群文 工作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开展丰富多彩 的文化活动。要主动面向社会,搞好服务。围绕服务, 要加强企业文化、社区文化、村镇文化、校园文化、老 年文化、少儿文化、家庭文化建设。要积极探索市场 经济条件下的群众文化活动方式,使群众文化活动 方式更灵活、道路更宽广。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群众文化工作者,首先要在 实际工作中,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我们的工作,要有一 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心,对工作要有火一样的 热晴,热爱群众文化事业,不断探索,不断创新,通过 广大群众文化工作者的刻苦努力,使我省的群众文 化事业健康向上,蓬勃发展。 (作者单位:青海省文化馆) [�9�9 S芒�9�9 S£�9�9 S芒�9�9 S£�9�9 SE�9�9 S£�9�9 S£�9�9 SE�9�9 S芒�9�9 SE�9�9 SE�9�9 SE-SE�9�9 SEISE�9�9 SE�9�9 SE�9�9 SE�9�9 S!�9�9 S£�9�9 SE�9�9 SE�9�9 S芒�9�9 SE�9�9 S曼-SE�9�9 S£�9�9 S£�9�9 SE�9�9 S芒�9�9 S£�9�9 S£�9�9 SE�9�9 S!�9�9 S!�9�9 S皇�9�9 S曼�9�9 S芒�9�9 S!-_t!�9�9 S旦�9�9 S!�9�9 S蔓�9�9 S!�9�9 S蔓�9�9 S!:�9�9 毫蔓 古代为什么流行作揖 一是卫生。握手可传播某细菌病毒。握手时 双方中如有一方的手沾泥带水,也会给另一方 带来不舒服。而中国的作揖,施受双方完全没有 身体接触,即便到传染病医院去慰问一大群病 人.回家后也无须急匆匆先去卫生闻洗手。 二是唐时。当代人的交际繁多,假如一个人 会见十多位客人,与每位都握一次手,便要握得 很耐心。假如十多个人同时会见十多位客人,那 更要握上好一阵工夫。既然说时间就是金钱,为 何不用作揖这种方式来惜金?一拱手,顷刻之 间,以一当十乃至当百,即使有成千上万的客 人。也都接受了你的亲切。 三是优美。人在握手时含胸曲背,低头引 劲。姿态实在不大好看。如果交际的身高差距太 大,握手更多见窘态。身高者有折腰之累,身低 者有被悬吊之险,难免把某种庄重的外交或某 种欢乐的重聚,搞得有点滑稽。作揖则无须有这 种担心,完全可以抬头挺胸,立身如柱,气宇轩 昂,雄姿英发,高出手高悬臂抱拳一合,充分展 示美的体形和美的气度,让周围的人眼睛一 亮——壮士也。 四是自主。人们多有这样的体验:握手时,有 一方已伸出手来了,另一方没有看见或故意装作 没看见,使对方的手停在空中缩也不是,不缩也 不是,时阎一秒秒过去,尴尬透顶。有时也有另一 种情况:刚才没看见的一方突然看见了,赶忙补 救,虽然已把对方的手挽救了并已紧紧握住,但 怠慢或疏忽已经造成,心中难免留下歉意。这种 多发性事故,暴露了握手这一方式的最恼人的缺 点——它必须由双方协调配合,同时动作才能完 成。即使是训练有素的交际家,已经经过了长期 实践摸索,临场仍需要聚精会神,才能掌握好自 己出手的时候。这种事干多了,没有不累的道理。 �9�9 34�9�9万方数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