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是在东汉才出现,为何在战国却出现“纸上谈兵”的典故呢?

为何在战国却出现“纸上谈兵”的典故呢?

在战国时期就出现了“纸上谈兵”的典故是因为西汉时期就出现了纸,只是过于粗糙,没有被广泛应用而已,人们不了解而已。


“纸上谈兵”的典故可谓是是家喻户晓了,它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被人引用。那这个典故从何而来呢,那就不得不提到纸上谈兵的主人公赵括了。

“纸上谈兵”的典故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战国时期,赵国的传奇大将赵奢大败秦军,后来被赵惠文王赏识,将其提拔为上卿。赵奢有一个儿子叫赵括,从小熟读兵书,对军事战略十分了解,因此被人称为神童,在与被人争论过于军事战略的时候也从未输过,所以人们都认为他非常擅长打仗。


公元前259年,秦军来犯,赵奢去世,由廉颇全权负责指挥全军,虽然廉颇也曾是一名传奇大将,但由于廉颇年纪虽高,依然没有在与秦军的战斗中获得胜利。在此关头,赵王派赵括去带领军队。然而结果却令赵王大失所望赵括自认为很会打仗,死搬兵书上的条文,结果四十多万赵军尽被歼灭,他自己也被秦军箭射身亡。


所以自此以后“纸上谈兵”的典故就形成了。话又说回来,其实纸最早并不是出现在东汉的,早在西汉初期就已经有了纸,距今已经有千年的历史了,只不过西汉的纸很粗燥,并没有蔡伦改良后的纸好用,所以没有被广泛运用。

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许多人才会对“纸上谈兵”的“纸”产生了疑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8

造纸术的发明应该在西汉初期,并不是战国时期出现这个典故,而是战国时期有这个历史,“纸上谈兵“的典故是后世流传下来的。

在西汉初期,中国就已经发明了用麻类植物的维来进行造纸。北宋官员苏易简所著的《纸谱》中写道:“蜀人以麻,闽人以嫩竹,北人以桑皮,剡溪以藤,海人以苔,浙人以麦面稻秆,吴人以茧,楚人以楮为纸。”现在我们所用的纸,大部分是机器制造。从现代所存的千年以上的书画作品里,大部分都是用桑皮纸来作为书画纸使用。

而对于”纸上谈兵“这个典故,最早的记载应该是出自于《上下五千年》中的“纸上谈兵的赵括”的故事,但是这个故事的主角虽然是赵括,但“纸上谈兵”这个典故出现的时间却不是战国时期,而是汉朝时期。

“纸上谈兵”其实是出自《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战国时期,赵国的一个武将赵奢,他打下很多次胜战,之后被封为”马服君“。赵奢的儿子名叫赵括,他小时候就熟读兵法,每次谈论军事都能侃侃而谈。后来有一次,秦国遣派另外一位武将白起去讨伐赵国。赵国就派了一名吴将廉颇,率领着军队在长平阻击秦国的军队。廉颇知道秦国派的军马有很多,粮草要运输到战场是很困难的,对长久作战很不好。

于是他就命令赵军固守战场,这样秦国的军队就会不战而退。最后秦国和赵国的军队在长平相峙了很久,战事依然没有进展,白起看着粮草也接济不上,急得六神无主特别着急。于是,有谋士给他出谋划策让他派人到赵国去散布谣言,说秦国的军队根本就不怕廉颇,其实他们最怕的是赵括。赵王听信了谣言,不顾蔺相如等官员的反对,固执己见,马上下令让赵括去代替廉颇。赵括去到战场以后,改变所有的战术,结果因为不懂变通中了敌军的计谋,赵军惨败。

第2个回答  2020-08-11
纸上谈兵典故,出自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之中,讲的是战国时代秦灭赵国之战,赵王派赵奢的儿子赵括为帅,统兵四十万与秦国的大将白起对垒,由于赵括虽然熟读兵书,但没有实战经验,四十万赵国大军兵败被俘,一夜之间被白起全部坑杀,只留下几十人回国报信。
这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典故,告诫后人不可轻信夸夸其谈之人,要考查他的真才实学是否堪当大任,不能被其表象迷惑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无法挽回的灾难。
纸上谈兵,战国时还没有发明纸,哪来的纸?
秦汉之际多用竹编做成的书,古称竹书或汉简,用刀刻字或用原始毛笔书写(据传闻,毛笔是秦国蒙恬发明的。)另外,用绢或布书写的也较多(如皇帝圣旨)。
我们历史课本上说是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并公认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其实,蔡伦为大内总管,他将各地进贡来的纸令工人加以改进,使纸的色泽技术等方面更加成熟更加完善并大量制造推广,纸才真正登上历史的舞台,对传播文化保留文化遗产作出了重要贡献。纸上谈兵,来源于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当时可能也有较为粗劣的纸,听以才会出现在《史记》之中。另一种原因是一个典故的形成是要经历数百年或更长时间才能定型下来的,也就是说“纸上谈兵”这个典故极有可能是在东汉以后才逐步定型为典故的。当然,司马迁时代纸的概念较广泛,把绢、绫罗、布、树皮(构树)等统称为纸。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06-19
“纸上谈兵”是后人对赵括早年经历的概括。这个成语出现的具体年份已经无从考证,但必然是在纸被发明、而且被广泛用于书写以后。
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的描写是: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可见《史记》里面并没有“纸上谈兵”的原文。战国时期也没有这样的原文。
另外纸并不是在东汉才出现的。甘肃天水出土过西汉时期的纸,只不过那时纸的制作工艺还特别复杂,所以应用范围不广。东汉蔡伦是造纸术的改进者,不是发明者。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1-09-08
纸上谈兵是被我们用来代指赵括。长平之战记载于史记,纸上谈兵一词出自红楼梦(已知最早的记载),两者本身没有关联。只不过赵括的事迹很好的印证了纸上谈兵这个词,才被关联在一起。最早将两者关联在一起的,应该是《上下五千年》这本书,这本书是给小孩普及历史知识的,所以,拿这个去问战国有没有纸,不好意思,我有点忍不住[捂脸][捂脸][捂脸]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