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嫡庶观念真有电视剧演的那么严重吗?

如题所述

真有电视剧里演的那么严重吗?事实上大部分的电视剧在讲古代嫡庶的时候都有意淡化处理,真正的嫡庶之分,已经不为现在人所能理解。

我们现在看的电视剧大部分都是隋唐以后的历史,而以明清居多,清宫剧是最火爆的,尽管人们对清朝有着各种各样的看不上,实际上清朝的统治代表中国古代封建统治的巅峰,很多社会文化观念都是最符合现在社会的,再往前,真的怕大家理解不了。

古代社会就是一部吃人的社会!

从周朝进行分封开始,维系了几百年的统治就是依靠宗法分封制,而这个制度的核心就是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是大宗,其他子嗣为小宗,这种继承制也是引发春秋战国几百年战争的根源。

一直到汉朝时期,汉武帝对诸侯实行推恩令,才将诸侯中的庶子地位相对提高,在推恩令之前,只有嫡长子才能够继承诸侯的爵位,而其他的子嗣是没有机会的,推恩令就是嫡长子依然继承大份,但是也要拿出相当一部分的封地来给其他子嗣。

然而推恩令并非是从根本上否定嫡长子继承制。

在后世当中,嫡庶之分依然十分严重。

中国古代实行的并非是三妻四妾的,而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度,妾并非是妻子,只有妻子在婚姻中才有合法的地位,妻子剩下的儿子才是嫡子,而各种各样的妾生下的孩子是无法与嫡子争夺继承关系的。

因为古代的社会就是一个尊卑有序的社会制度,而嫡庶之分是在财产、爵位继承上的重要依据,只有“辨上下,明贵贱”的情况下,才能合乎于礼。

在前一阵子大火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就着重讲述了宋代的婚姻关系,我们可以看到里面的嫡庶之分有多严重,可能一下子颠覆了人的三观,我们最为推崇的宋朝竟然是这个德性?

真实的宋朝比这个还要完蛋,在宋代妾是没有任何地位可言的,有的时候宗族为了传承子嗣,不但可以借,还可以租。

苏东坡谪官黄州的时候有人为他饯行,在席间看上了苏东坡的婢女,就说要用马换这个婢,结果苏东坡竟然同意了,他竟然同意了,还写了一首诗“春娘此去太匆匆,不敢啼叹懊恨中。只为山行多险阴,故将红粉换追风。”

这个婢也写了一首诗“为人莫作妇人身,百般苦乐由他人。今时始知人贱畜,此生苟活怨谁嗔。”然后自尽了。

而这还是在女性地位相对较高的宋代,在宋代之后,更加打压妇女的地位,要女人尊崇三从四德,妾室的地位更是一落千丈。

妾的地位都如此低下,那么生下的庶子就更别提了,到了明清时期,从统治者的角度来看,皇后虽然还是一个,但是多了皇贵妃,贵妃这样的身份,而身份低微的妃子生下孩子后依然可以母凭子贵,晋升自己的地位,从这一点来说,相对于之前的朝代还是有一定的进步的。

清朝九子夺嫡中,就是嫡庶之争最激烈的爆发,皇长子是庶出,皇二子是嫡长子也是太子,其他的皇子也都是庶出,尤其是皇八子的母亲地位更低,然而在皇八子与太子的第一个回合中就干掉了太子,可见在清朝时期,嫡庶虽然是重要的考量,但已经不是唯一,在清朝以嫡长子继承皇位的,寥寥无几,只有道光皇帝是以嫡长子的身份继承的皇位。

可见,大家都拍清宫剧也不是没有缘由,再往前一点,真的可能过不了审,或者观众接受不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里面的糟粕也是数不胜数。

最后感谢和谐社会让我这个家里的次子能够取得和我哥一样的家庭地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8

古人的嫡庶观念确实是如电视剧演的那样严重,据史料记载,自古以来就有立嫡立长不立贤的说法,而顺应时代的各个王朝也基本都是遵从这个说法的的,其实这个说法本身是没什么问题的,比如说皇家选择谁为继承人,如若不是遵从这一原则的话,那么可能会出现更多像是康熙时期九子夺嫡的情况,想必这种情况是皇家都不愿意看到的。

但是这一准则不好的在哪呢,就是因为有这种标准的存在,使得有些嫡出的子女娇纵蛮狠,而那些庶出的子女却备受欺负,这种情景我们在影视剧里没少看到,因为古代人对于这一观念的推崇,致使很多真正有才德的人没有机会展露头角,只能被边缘化,而有些自身没什么本事的嫡出子女却能坐享其成。

而且我们也经常在影视剧中看到,那么多的侍妾为了给自己庶出的子女争夺家产,用尽手段,不惜残害生命,更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嫡庶有别这个说法真的是变相地迫害了很多人,但是它带来的正面意义和负面意义其实是各自参半的,没法去评判它好或是不好,因为在封建时代,它就是标准。

不过随着封建王朝的灭亡,社会的进步,现在已经实行一夫一妻制,也不会再有嫡庶观念了,更不会有为了争夺家产大打出手,互相残杀的局面,这无疑是时代进步的表现,不过换了时代,人们的行为标准也自然就发生了变化,现在的人们也会有相应的顺应潮流的社会标准,而这些标准其实本质上和古代的标准并无太大差异。

第2个回答  2019-11-24

是的,比电视上演的还严重,因为涉及到继承权,嫡庶有着不可逾越的界限,但不同朝代的程度也是不同的。从商朝开始有了嫡庶观念,经过周公定礼之后成为了法律,就有了流传千年的嫡庶之分的阶级差异。一个孩子是嫡子还是庶子是由母亲的出身来决定的。一个男子的正妻所出的就是嫡子,妾所生的就是庶子。当原配夫人去世,男人再明媒正娶的夫人,也是视为正妻,拥有正妻的地位,其所生也为嫡子嫡女。因为正妻一般身份地位较高,妾多为主家买来,或是奴婢之身受宠后提拔为妾,身份比较卑微。

嫡庶确立之后,他们各自享有的社会地位也是不同的。像西周就是是嫡长子继承制,利用血缘关系的亲疏来决定政治地位的贵贱,后世基本沿用。分嫡庶的阶级可以加强团结,实现同辈的利益制衡,维护统治者的统治。

春秋时期生育技术低下,男性数量比较少这种情况下嫡庶之分也不是不可以逾越的。当时私生子也比较多,要是能力强也可以得到超过嫡子的待遇,比如春秋赵国的赵襄子就是庶子,但继承了大业,建立了赵国。

秦汉之后,嫡庶界限又变得十分严格。庶子比庶女要好一点,但是如果不受喜爱的话也几乎和奴隶的地位没有什么大的区别。分家的时候,嫡子是可以分到更多的家产的,族长等世袭的官爵和爵位也只有嫡子才能够继承,就连家里的祠堂、祖田和祖产也是全部分给嫡子的,庶子什么也无法继承。

第3个回答  2020-09-16

我们经常在一些古装电视剧上面看到所谓的嫡庶之争,也就是长子和其他儿子争夺父亲留下的产业、钱财,甚至是皇位。不过父亲一般都会把这些东西留给自己的嫡长子,即使他不太喜欢自己的长子。而不管自己的庶子多受喜欢,多有才华,也是不可能得到这些东西的。

很多人就会想,是不是电视剧为了剧情效果把这个问题进行了夸张的处理。实际上,电视剧非但没有夸张,甚至还大大地弱化了古人的嫡庶观念。

一、战国时期

实际上从周代实行分封制开始,各个国家都是把嫡长子作为自己的第一继承人的,除非这个第一继承人死了,要不然不管他多么没有才华,多么有问题,庶子也只能选择一心一意辅佐他,不管庶子多么有才华。可是稍微有才华一点的庶子会甘心比自己弱那么多的兄长压在自己头上吗?肯定是不会的,这就造成了后来长达一百多年的战乱。

二、后来的发展

后来,比如说汉朝的时候,汉武帝向全国各地的诸侯实行推恩令,也就是说只要有才华就可以继承家里的爵位,这才让那些庶子的地位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后来这种观念一直在被淡化,到了清朝,这种制度只留存于人们的记忆里了。你仔细想一想,清朝有几个皇帝是第一继承人?他们几乎都是干掉太子和其他兄弟之后才当上皇帝的。

实际上这种制度是封建社会的糟粕,需要被摈弃。

第4个回答  2020-09-20

古代人的低速观念是比较强的,但是古代的低俗观念还是关乎于一种道统的说法。最著名的例子是商朝的时候有个君主叫帝乙,然后他有三个同父同母的儿子,但是因为生前两个孩子子启中衍这两个孩子的时候,这个母亲她还是一个妾的身份,所以这两个孩子就是庶子,但是等她生小儿子受德的时候,这个母亲已经是正妻了,算是同一个母亲生的,但是因为这个母亲他是以不同的身份去生这三个孩子的,所以这三个孩子的身份和地位以及命运就完全不一样。


我们所知道商纣王就是同一个母亲生的,但是因为当时商纣王他母亲的身份地位在不同时段的身份不一样,在不同时间生了孩子,所以受德他就成了当时的收商纣王,而他的哥哥子启也就成了当时诸侯国宋国的国君,子启死了以后,而他的弟弟中衍继承了子启的位置。


所以在当时的话虽然是同一个妈生的,但是就是因为你的地位不一样,所以这就关乎了你,到底能不能当皇帝,能不能当君主。在秦汉时期庶嫡之分是更为严格,嫡子得到的待遇是十分优厚的,而庶子他们在家里面的地位也仅仅是比家中的奴仆高一等而已,如果说这个庶子他没有说到家中长辈的喜欢的话,那他的地位也跟奴仆相差无两。


因为庶子女的母亲大部分都是当时的主家买来讨自己欢心的,或者是别人送给自己讨欢心的,那这些人其实就没有什么身份地位可言,而正妻则是自己明媒正娶的,是门当户对了,那这样子妻子就有家庭的支撑,而在北宋的时候,苏轼就曾经将他怀孕的妾室送给了其他人,所以我们可以知道在当时妾室的地位是十分卑微的,我们也可以知道,当时的庶子庶女的地位也是十分卑微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