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证明1+1=2 有什么用呢?看到了数学家证明1+2=3,也不知道有什么用呢?可以给我说一下吗?

如题所述

请读数学系的不要说出来,我想知道到底有多少人真的了解这个猜想。因为经常碰到有人甚至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跟我讲:“数学家都是疯子,非要证明什么1+1=2。可笑的很“,或者“你有本事就去证明1+1=2啊”我常常只能无语。国人不求甚解之风气自古以来就很盛,到今天还是这样。
那么,碰巧看到这个问题的你,请问,你知道数学界常常所说的1+1=2到底要证明什么呢?是不是真的要证明小学算术里的1+1=2呢?
所谓的“1+2=3”不是我们说的小学口算。1742年,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在给他同行欧拉的一封信中提出了:每个不小于6的偶数都是两个素数之和(简称“1+1”)的设想,被后人称为“哥德巴赫猜想”。目前利用计算机还只能证明到10的14次方为止哥德巴赫猜想是成立的,而严格的数学论证则要求其解释对所有的数都有效。 中国数学家陈景润1973年发表论文《大偶数表为一个素数与不超过两个素数乘积之和》(即“1+2”),把哥德巴赫猜想证明大大推进了一步,国际上称之为“陈氏定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0-25
1+1=2 和1+2=3
不是你理解的算数里的计算,而是哥德巴赫猜想
哥德巴赫猜想可表述为:(a) 任何一个>=6之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奇质数之和。(b) 任何一个>=9之奇数,都可以表示成三个奇质数之和。而今日常见的猜想陈述为欧拉的版本,即任一大于2的偶数都可写成两个质数之和。考虑把偶数表示为两数之和,而每一个数又是若干素数之积。把命题"任何一个大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为一个素因子个数不超过a个的数与另一个素因子不超过b个的数之和"记作"a+b",那么哥氏猜想就是要证明"1+1"成立。1966年陈景润证明了"1+2"成立,即"任何一个大偶数都可表示成一个素数与另一个素因子不超过2个的数之和"。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10-25
证道,破除内心迷障,对一切存在肯定。相信自己吧
第3个回答  2011-10-25
证明了数学家爱思考的精神!!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