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怎样选后备母猪?

如题所述

选留优良后备母猪技巧如下:

1、母代猪具有优良品系特征

母代猪要:身体健壮、产仔多、泌乳力强、护仔性能好,仔猪成活率高和采食力强,具体要求是:头颈较轻且清秀,下颚平整无肉垂,头长约为体长18-24%。头的额部宽,耳薄且耳根稍硬为宜,嘴筒要齐。眼要圆、大、亮而有神。

2、选留母猪要注重外形

一般要求体躯宽大,背腰平直,后躯宽而发达,四肢结实而稍长,身体各部分发育匀称,被毛光泽,不肥不瘦,有效乳头6对以上,各乳头之间有一定的间隔,并且排列整齐,没有副乳头或发育不良的乳头。

选留优良后备母猪注意事项

1、选留要从猪娃娃抓起

选留要在优良公、母猪后代的基础上,注意有目的、有计划地在哺乳期重点培育2-3头仔猪,把预选仔猪固定在母猪前侧2-4对乳汁较多的乳头上吃奶,并做好疾病防治工作。

2、多运动增强代谢

新留母猪圈舍应注意设有运动场,让其多运动,以增强母猪的新陈代谢。保证猪舍清洁干燥,定期消毒,定期进行驱虫和预防注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7-11

1、肢蹄

肢蹄问题是后备母猪不能留种的第二大原因。裂蹄和关节肿大的后备母猪在将来的使用过程中都可能出现问题。

2、乳头

乳头对于所有后备母猪的乳头都必须进行外观评价及评分。应当排斥任一侧有效乳头数低于7个、存在瞎乳头、乳头间距或位置太差以及翻转乳头的母猪。

外阴对外阴的检查主要集中在大小、形状及受伤情况,应选择外阴发育良好的母猪。另外,阴户向上翘起的母猪发生子宫炎和膀胱炎的可能性较高。

3、自身

优质后备母猪自身生产性能标准:外形(毛色、体形、头形、耳形等)符合本品种的标准,且生长发育好,皮毛光亮,背部宽长,后躯大,体形丰满,四肢结实有力,并具备端正的肢蹄,腿不宜过直;

有效乳头应在7对以上(瘦肉型猪种6对以上),排列整齐,间距适中,分布均匀,无遗传缺陷,无瞎乳和副乳头;生殖器发育良好,阴户发育较大且下垂、形状正常;出生重在1.5千克以上,28日龄断奶体重达8千克,70日龄体重达30千克,且膘体适中,不过肥也不太瘦。

在初配前再进行1次筛选,凡性器官发育不理想、发情周期不规律、发情现象不明显的母猪应及时予以淘汰。 

4、同胞

同窝子猪胴体性状好,整齐度高,个体差异小,同胞中无疝气、瞎乳、隐睾、脱肛等生理遗传缺陷。

5、母系

后备母猪必须来自产子数多、哺育率高、断奶窝重较高的良种经产母猪,以选留2胎~5胎母猪的后代为宜。后备母猪的父母应生产能力强、抗逆性好、生长速度快、饲料利用率高等。

后备母猪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1、科学配制饲粮。注意饲粮中能量浓度和蛋白质水平,特别是矿物质元素、维生素的补充,促进后备母猪健康发育,在第2次或第3次发情时配种。

2、合理饲养。饲喂后备母猪专用料,切忌饲喂生长育肥猪料。

后备母猪需采取前高后低的营养水平,一般90公斤前实行自由采食,90公斤后至配种实行限饲与自由采食结合,日饲喂2.5公斤左右,分2~3次饲喂,并供给充足的清洁饮水,防止后备母猪过度肥胖,推迟发情。

在配种前2周结束限量饲喂,实行优饲催情,日饲喂量增至2.5~3公斤,配种后恢复每天饲喂2公斤左右。

3、合理分群。后备母猪一般为群养,每栏5~6头,每头占圈面积至少1.5平方米。

4、适当运动。每天适当运动,以增强体质,增强四肢的灵活性和坚实性。

5、促进后备母猪适时发情。采用每天2次运动,增加光照时间,用成年公猪刺激法刺激后备母猪发情。适时淘汰不发情母猪。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7-11

1、选择正规的专业的大型种猪厂进行引种,而且是在行业里口碑不错的,引种后的后续服务都能跟得上的种猪场。

2、选择种猪时要找有完整系谱的,疫苗接种比较齐全的,经检测没有疾病健康的种猪进行引进

3、选择种猪时要理性对待,选择适合自己的猪场的种猪,而不是盲目地追求最好的。

如果猪场设备比较先进,猪场内外环境控制得比较好,是你亲自管理,养猪理念也比较好可以选择长大二元母猪。如果猪场条件一般,可以选择当地的品种改良后的后备母猪。不管哪种情况,配种时都要选择品种好的种公猪交配。



母猪管理

1、抓两头顾中间。这种方式适用于体况较差的经产母猪。即在配种前20天和配种后10天增加喂料,待体况恢复后以青饲料为主,按饲养标准饲喂,直到妊娠80天后,再加喂精料,但后期的营养水平应高于前期。

2、“前粗后精”。这种方式适合于配种前体况良好的经产母猪。即在妊娠前期多喂给青饲料,后期再加喂精料。

3、“步步登高”。这种方式适合于初产母猪和哺乳期间配种的母猪。即在妊娠初期以青粗饲料为主,逐渐增加精料比例,相应增加饲料中的蛋白质和矿物质。但应注意在母猪产前1周,饲喂量应减少10%-20%。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母猪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3-01
后备猪的选择过程,一般经过四个阶段:
(1)断奶阶段选择第一次挑选(初选),可在仔猪断奶时进行。挑选的标准为:仔猪必须来自母猪产仔数较高的窝中,符合本品种的外形标准,生长发育好,体重较大,皮毛光亮,背部宽长,四肢结实有力;有效乳头数在7对以上(瘦肉型猪种6对以上),没有遗传缺陷,没有瞎乳头;公猪睾丸良好。
从大窝中选留后备小母猪,主要是根据母亲的产仔数,断奶时应尽量多留。一般来说,初选数量为最终预定留种数量公猪的10~20倍以上,母猪5~10倍以上,以便后面能有较高的选留机会,使选择强度加大,有利于取得较理想的选择进展。(2)测定结束阶段选择性能测定一般在5~6月龄结束,这时个体的重要生产性状(除繁殖性能外)都已基本表现出来。因此,这一阶段是选种的关键时期,应作为主选阶段。应该做到:①凡体质衰弱、肢蹄存在明显疾患、有内翻乳头、体型有严重损征、外阴部特别小、同窝出现遗传缺陷者,可先行淘汰。要对公母猪的乳头缺陷和肢蹄结实度进行普查。②其余个体,均应按照生长速度和活体背膘厚等生产性状构成的综合育种值指数,进行选留或淘汰。必须严格按综合育种值指数的高低进行个体选择,该阶段的选留数量可比最终留种数量多15%~20%。(3)母猪繁殖配种和繁殖阶段选择这时后备种猪已经过了2次选择,对其祖先、生长发育和外形等方面已有了较全面的评定。所以,该时期的主要依据是个体本身的繁殖性能。对下列情况的母猪可考虑淘汰:①至7月龄后毫无发情征兆者;②在一个发情期内连续配种3次未受胎者;③断奶后2~3月龄无发情征兆者;④母性太差者;⑤产仔数过少者。(4)终选阶段当母猪有了第二胎繁殖记录时可作出最终选择。选择的主要依据是种猪的繁殖性能,这时可根据本身、同胞和祖先的综合信息判断是否留种。同时,此时已有后裔生长和胴体性能的成绩,亦可对公猪的种用遗传性能作出评估,决定是否继续留用。详情
    官方服务
      官方网站
第4个回答  2017-06-16
后备母猪是猪场生产的基础,以后将直接影响整个猪群的生产水平;所以,后备母猪的挑选和管理是养猪生产中关键的第一步,只有将后备母猪选好管理好才能生产出优良的后代,才能为猪场的效益打下牢固的基础。
1、后备母猪的需求点:一方面是一些新手加入养猪大军,引进后备母猪是开始养猪必不可少的步骤;再一个就是现在已经在生产场的正常的母猪更新和扩大规模,也需要引进后备母猪来补充和增加存栏母猪头数。
2、引种的地点:要选择那些能够提供健康无病、性能优良的种猪的正规大型种猪场或公司进行引种,并要求具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和《动物防疫合格证》以及种猪健康证明,而且不能是正在发病的疫区,最后还要侧面了解引种猪场的口碑和售后服务等,做到心中有数。
3、后备母猪的外形挑选:我们到种猪场去,人是不能直接进去挑选,是到展示馆外面,饲养人员会按照你要求的体重把猪赶出来让你隔着玻璃挑选,我们一般要求他们赶50-60公斤重的小母猪来挑选,体重小了,发育还没有定型,体重大的估计是别人挑剩的(自己预定的除外)。我们一般要挑选的母猪乳房应发育 良好、排列整齐、匀称、左右间隔适当,有效乳头数量不能少于6对,无假乳头、瘪乳头或瞎乳头等,要求臀部宽、平、长,微倾斜;阴户发育良好,外形正常,大而明显。
4、系谱的查验:选择具有完整的系谱和性能测定记录、符合本品种外貌特征、耳号清晰、系谱清楚、档案记录齐全,无国家规定的一、二类传染病的母猪。所选种猪必须经检测无猪瘟、慢性萎缩性鼻炎等病症。
5、生产性能与胴体性能:后备母猪的父母应生产能力强、生长速度快、抗逆性好、饲料转化率高。同窝仔猪胴体性状好,整齐度高,个体差异小。初生重在1.5公斤以上,28日断奶体重达8公斤,70日龄体重达30公斤,且膘情适中。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