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有哪些故事?

如题所述

1.话说一次乾隆皇帝偷着出游,在船上可是船就是不走,大臣们上来禀报说:万岁爷,天时已到,船下有虾兵蟹将乌龟王八邀功请赏,乾隆爷说:让他们等着吧,待到灯头朝下,铁丝说话,人串起来住。几百年后的今天都让这几个水簇等到了,所以他们现在都做了官了。

2.一则故事是讲乾隆下江南与圆智和尚的故事,一日在江边,眺望前面山下南江,江阔水大,白帆点点,来往船只众多,乾隆忽然又生了“翻梢”的念头,问圆智道:“大和尚你来看,江上舟船如梭,你说说共有多少只船啊?”圆智一听,心里有话:这个问题提得“触刻”,江上这许多船,特别是两端尽头处若隐若现,如何计得了数?如回答不上,后果可想。圆智竭力思忖,忽然急中生智,答道:“回皇上的话,这江上来来往往的只不过是两只船而已!”乾隆一听,好啊!这下非把全部赏赐物拿回来不可。便道:“这算什么话?江上这许多船只,怎说只有两只?”圆智不慌不忙地答道:“江上船只虽多,归根到底,只有两只——一只为名;一只为利!”
3.春节刚过,年味还浓。乾隆皇帝在宫中觉得烦闷,决定微服出宫散心,当他青衣帽一个人走在大街上时,看到街上人们熙熙攘攘,人来人往很是热闹,家家大门贴有对联,内容无非都是求财保平安,歌颂圣恩的,乾隆看了很是得意。就一家家的看下去,不觉来到一家门口,看了这家的对联,就怒气上升:
惊天动地门户;
数一数二人家。
横批:先斩后奏
乾隆想,是何等人家如此狂妄,竟敢“先斩后奏”!要找这家人问问。进入这家人的院子,看到园中一个老汉正在晒太阳。乾隆向前寒暄:“老人家过年好啊?”老汉一看来人气宇轩昂,非等闲人物,就急忙让座,问有何事?乾隆说:“我有一事不明白,请老人家解释一下。”老汉点头微笑:“您可问的是对联的事?”“是。” 老汉说:“‘惊天动地门户’,我大儿子是个打更的,夜深人静,梆子一敲,一条街都听得清楚,是不是惊动地门户?”乾隆点头笑道:“这‘数一数二人家’说的有点大了吧?你们家比得上帝王、宰相家吗?他们才是数一数二人家。” 老汉接着说:“我的二儿子是个管粮库的,每天斗进斗出的,都要从‘一斗、二斗……’的数,这不是数一数二人家?”乾隆又说:“这‘先斩后奏’可是目无国法!”老汉不看来人的怒色接着说:“我三儿子是个厨子,每天杀鸡宰鸭,做好菜端上去都要报菜名,这就是先斩后奏!”乾隆听了后哈哈大笑,给老汉道谢后,走了出来。心想:太有意思了,不知还有没有这样的对联,再走几家看看。
4.乾隆边走边看,又走了几家来到一个小破门前停了下来,门上的对联是: 家有万金不算富;儿子五个是绝户。横批:寡人在此乾隆看了心想:人心不足蛇吞象!家有万金还不满足,要多少才算富啊?看了横批不由大怒,称孤道寡这是谋逆之罪啊!进去问问,但是有了上次的经验,乾隆心中虽不高兴,却也没有发火。院中静悄悄的,来到正屋门前,便高声问道:“屋里有人吗?”“谁呀?就来了。”过了好一会儿,门开了出来一个七、八十岁的老婆婆,一脸饱经风霜的样子。乾隆问了“过年好”又寒暄了几句,就把话题引到对联上:“你家有万金还不算富,要多少才算啊?” 老婆婆说:“你说的是对联啊?我告诉你,我有十个女儿,生个女儿叫‘千金’,十个女儿不是‘万金’吗?女儿长大了都要结婚,出嫁时我都要陪送嫁妆,十个女儿都出嫁了,我也赔穷了,这就是‘家有万金不算富’。”乾隆说:“你还有五个儿子呢。”老婆婆说:“俗话讲,一个女婿半个儿,我十个女婿就是五个儿。生的外孙都是随别人的姓,我家后继无人,就绝户了。”乾隆忍住笑说:“称孤道寡可是要杀头的呀!”老婆婆继续说:“女儿都出嫁了,前几年老头子也死了,就剩我一个孤寡老婆子,不是‘寡人在此?’乾隆连连说:“领教了,领教了!”
出得门来,乾隆想:天下之大,无奇不有。一个北京城就有这许多新鲜事,天下还不知有多少呢。听说“江南色美,人物多才俊。”何不出去走走看看?由此就萌生了下江南的念头。
5.乾隆是个好皇帝,他治国有道,爱民如子。面且文武双全。他游江南是为了进行察访。一次他到了杭州。他走来走去偶然走进了一个书房。见有五六个书生在写文章。他看了几篇,觉得写的不错,就对书生们说:“你们的文章写得很好,现在我出个对子,如果能对上的就好了。”书生们不知他是乾隆皇帝。但他的样子不比平常人。因此,就请他出题。乾隆皇帝说:“山石岩前古木枯,此木成柴。”就是说第一句前两个字合一个字,后两个字合一个字,而且要成句。这两句听起来很简单,实际要对很难。一个书生想了想,对上了:“一大天下日月明,良月明朗”乾隆皇帝拍手称好。第二个书生说:“长巾账内子女好,少女更妙。”乾隆皇帝说也算对上了。另外几个书生都对不上。乾隆皇帝问了他们的名字。后来回到北京把那二人召去。一个封他为状元,第二个封他为探花。现在我也来对一个,我们村对面有个王元山,山上野果很多,长各种花草,我小时候经常到山上去玩。现在我对的是:“青日晴天王元山,雨路有露”就是说晴天到山上去玩,下雨天山上有露水不能去,这不就对上了吗!当初我在场的话,说不定乾隆皇帝也会封我一个官做。
6.大家都知道老年间皇宫里喝的水都是每天早晨起来用水车一车一车地从玉泉山经西直门运送到皇宫。而乾隆皇帝每天早晨起来的头一件事就是先喝茶。乾隆爷好喝西湖龙井,这泡茶自然要用当天早上从玉泉山运进皇宫的泉水,可是就这每天例行的公事有一天竟然出了差子。
那天早晨,这个太监刚送了茶来,乾隆皇帝端在手上,这一看,一股清香扑鼻的味道还挺好,茶水淡绿、透明,也挺好看。所以他满心欢喜,可是呢端起碗来,刚这么喝了一口,就觉得不对味了,这怎么回事啊?眉头一皱,一下子就吐在地上,满脸的怒气,他就向送茶的太监就问了,说你这个茶是用玉泉山的水沏的吗?太监一听吓了一大跳,急忙就陪着笑脸说,这……这真是玉泉山的水,奴才不敢掺假,乾隆越发生气了,就训斥他说,你别蒙我,这个玉泉山的水我知道,第一,玉泉山的水是清凉的,味是甜的,没有一点水沫子,我看你今天给我沏的这杯茶不是玉泉山的水,是河水。这个太监就又说了,说奴才用的确实是姓简的简老头送来的水。他这个水确实是从玉泉山灌来的。乾隆说那不要紧,把这位简老头叫进宫里,咱们问问他到底怎么回事。这样的话,就可以弄清真相。这个简老头原来是玉泉山下北坞村的一个老人,他奉朝廷的指令,每天赶一辆水车来进城,把玉泉山的水运到皇宫里边,供御膳房用水。那天他看错了时辰,起身过早了,等到了西直门的门脸一看城门还没开着,没到开门的时间。所以他就只好把水车停在瓮串来,走进一家酒馆去喝酒去了。正当他慢慢悠悠地喝酒的时候,忽然听到大街上有人喊了,骡子惊了,骡子惊了,他一听就知道出事了,所以就赶快冲出酒店,一看这个水车已经跑出去好几丈远了。等着他拦住了惊骡了,往水箱里一看,坏了,不由得出了一身冷汗。原来玉泉山的水已经洒出去多半箱了,这可怎么办呢?要是再回到玉泉山去灌水吧,恐怕时间来不及,那耽误了皇上喝茶,这就犯了欺君之罪,弄不好性命就难保了。要逃跑吧,也不行,哪里跑得出去乾隆皇帝的手心呢?情急之下,他就想出了以假代真的办法,他就想了,何不到高粱河灌一车河水,因为高粱河的水据说也是玉泉山的水流过来的,质量上来说差不多少,于是他就把水车赶到高粱河的河边上,灌满了水箱,他忙三叠四地就进了西直门,把水送到皇宫里。这个总算没误差,准点把水送到皇宫里了,就往家里走。

简老头赶着空水车慢慢腾腾地就出了西直门,这一边走一边犯嘀咕,他嘀咕什么呢,他说老天爷,您可保佑吧,千万可别露了馅儿了,要是露了馅儿的话,这性命难保啊。他走着走着还没走到高粱桥呢,就听见从远到近响起了一阵马蹄声,他赶忙回头一看,一位太监骑着高头大马赶来了,跑到近前一下跳下了马,也不容分说就用绳子往他身上一套,然后捆绑起来拉着就走。简老头就知道这个事儿露了馅儿了,坏了,一路上简老头吓得是战战兢兢,心里乱成了一团麻,左思右想,这怎么办呢?

  想来想去,想出一个招来,他说这招要是不成的话,那只好挺着脖子等着杀头了。进了皇宫,内务府的郎中亲自审问他,问他怎么回事。这个简老头是闭口不答。一口咬定非要见到乾隆皇上才能如实地招供,因为他想阎王好见、小鬼难缠,弄的好的话,皇上也许饶过他这一回,躲过这一场大难,内务府的郎中看他不开口、不说话,把他就直接交给乾隆皇帝了。这可以说是乾隆破例召见了他,乾隆帝亲自审问简老头,说,奴才,今天你送的是玉泉山的水吗?简老头只好如实地禀报,不是。乾隆又问了,说为什么不送玉泉山的水呢?你要知道这可是欺君之罪,欺君罔上,这事儿应该定你个死罪,你知道吗?简老头就跪在那儿不敢抬头,就说了,奴才罪该万死,奴才本来送的是玉泉山的水,没想到半路上骡子惊了,泉水洒掉了半箱,这样的话没法交代,没办法,所以奴才就到附近的高粱河灌了半箱的高粱河的河水。皇上又问了,说为什么你不回玉泉山去灌水呢?简老头说,那样的话来不及,我怕耽误了万岁爷喝早茶。玉泉山的水甜,可是远水解不了近渴。乾隆皇帝这么一听,简老头怕耽误了他喝早茶才掺的高粱河的水,似乎也情有可原,所以气就消了一大半,他觉得远水解不了近渴,这句话挺有意思,他就自言自语地重复了一遍,就说玉泉山的水甜,可远水解不了近渴呀,这也是,这个情有可原。这个简老头听见皇上讲了这句话就赶紧地跪在地下接着说,谢主隆恩,奴才再也不敢掺河水了。
7.
乾隆皇帝这日私访,住进江南水乡一家客店,黎明时分,突然听到一人敲打着隔壁的房门高喊;“朱乾隆,赶快起床上路了。”年轻的皇帝不由心里一惊;“谁这样大胆竟敢冒充当今皇上的名号?”
就在此时,走出一位满头白发,结实憨厚的老人,乾隆走上前来施礼问道;“老人家你也叫乾隆?”老人随口“嗯。”了一声算是回答。
乾隆压下火气又问;“你可知道当今皇上年号乾隆?盗用皇上年号可有杀头之罪。”老人不卑不亢的反问;“我盗用皇号,你差也,我今年六十八岁,自打出世以来就取名乾隆,当今皇上才登基几年?是他盗用了我的名号,还是我盗用了他的皇号?”
皇上被问得哑口无言,又吓唬道;“俗话说的好,民不与官斗,你不怕皇上知道后杀头吗?”老人呵呵一笑答道;“皇上如果忌讳我的名字,更不敢杀我了。”乾隆又问;“何以见得?”皇上杀我,我就是钦犯,要出榜昭告天下‘乾隆’被杀了,他不更犯忌讳吗?”
乾隆紧跟一句;“皇上派人将会派人将你秘密处死呢?”老人笑笑回答说;“他把我杀了,我的儿孙们寻不到我的尸体,必将设立牌位供奉我的大名‘乾隆’每天香火不断祭奠乾隆亡灵,皇上能好受吗?”乾隆一听倒也有理,他又说;“皇上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他将会派人将你满门抄家斩首,难道你就不怕?”
皇上“权力再大,也管不了阎王老子”老人毫无惧色,侃侃而谈;“当今皇上如果杀我一人就消了我‘乾隆’一个人的号,杀我一家,就消了‘乾隆’一家人的号,难道那大清皇上就不忌讳大清的江山到此了解了吗?再说,从此社会上流传乾隆一家完了,皇上听了是何滋味!”
乾隆最忌讳的就是这个,不由又惊又怕,忙把老人请到客房,捧出几锭大元宝说;“老人家这样吧,大清臣民应尊重皇上,我把这些银子给你,把你的名字买下,你老把原名改了吧!”这时老人也明白了站在面前的就是当今皇上。于是收下银子说;“难得客官你对皇上一片真心,改就改吧,你说我改成啥名好啊?”
乾隆略一思索说;“就改名朱坤虎吧!”“好”托客官洪福,那我以后就叫’朱坤虎’了”
老人虽然改了名,但乾隆还上还是不放心,生怕在老人去世后他的后人们弄错此事,又恢复原名对大清江山不利。于是派钦差去江南把朱坤虎一家接到京城供养,朱坤虎活了一百一十岁才去世,在写灵牌时乾隆不放心,便亲笔御赐“朱坤虎灵位”五个大字,并派钦差带大队人马护送老人一家安葬后事
8.有一天,乾隆皇帝出外巡视民间,看到一位农夫侧身而过,就故意跟身边的宰相张玉书开玩笑说:一“爱卿,这是何人?”张玉书回答道:“皇上,他是个农夫。”

  乾隆皇帝佯装疑问道:“爱卿,农夫的‘夫’字怎么个写法?”

  宰相张玉书随口答道:“皇上,就是丽横一撇一捺,轿夫之夫、孔夫子之夫、夫妻之夫、匹夫之夫都是这样写的。”

  乾隆皇帝听后连连摇头说:“爱卿啊!你贵为宰相,怎么连个‘夫’字的写法都弄不清楚呢?”

  张玉书听了皇上的话后,丈二和尚操不着头脑,犹如陷入迷宫一般,不知道皇帝到底是什么意思。

  这时,乾隆才给张玉书慢慢解释道:“爱卿你懂吗?农夫是刨土之人,上写‘土’字,下写‘人’字;轿夫肩上扛竿,先写‘人’字,再添两横,孔夫子上通天文,下知地理,‘天’字出头即可;夫妻是两个人,所以要先写‘二’字再写‘人’字;匹夫是指大丈夫,就应该先写个‘大’字,再加上一横便是。”

  乾隆皇帝对“夫”字的妙解既幽默又风趣,宰相张玉书听罢,立刻茅塞顿开,叹服不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0-27
  故事(一)
  春节刚过,年味还浓。乾隆皇帝在宫中觉得烦闷,决定微服出宫散心,当他青衣帽一个人走在大街上时,看到街上人们熙熙攘攘,人来人往很是热闹,家家大门贴有对联,内容无非都是求财保平安,歌颂圣恩的,乾隆看了很是得意。就一家家的看下去,不觉来到一家门口,看了这家的对联,就怒气上升:
  惊天动地门户;
  数一数二人家。
  横批:先斩后奏
  乾隆想,是何等人家如此狂妄,竟敢“先斩后奏”!要找这家人问问。进入这家人的院子,看到园中一个老汉正在晒太阳。乾隆向前寒暄:“老人家过年好啊?”老汉一看来人气宇轩昂,非等闲人物,就急忙让座,问有何事?乾隆说:“我有一事不明白,请老人家解释一下。”老汉点头微笑:“您可问的是对联的事?”“是。” 老汉说:“‘惊天动地门户’,我大儿子是个打更的,夜深人静,梆子一敲,一条街都听得清楚,是不是惊动地门户?”乾隆点头笑道:“这‘数一数二人家’说的有点大了吧?你们家比得上帝王、宰相家吗?他们才是数一数二人家。” 老汉接着说:“我的二儿子是个管粮库的,每天斗进斗出的,都要从‘一斗、二斗……’的数,这不是数一数二人家?”乾隆又说:“这‘先斩后奏’可是目无国法!”老汉不看来人的怒色接着说:“我三儿子是个厨子,每天杀鸡宰鸭,做好菜端上去都要报菜名,这就是先斩后奏!”乾隆听了后哈哈大笑,给老汉道谢后,走了出来。心想:太有意思了,不知还有没有这样的对联,再走几家看看。预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故事(二)
  书接上回。乾隆边走边看,又走了几家来到一个小破门前停了下来,门上的对联是: 家有万金不算富;儿子五个是绝户。横批:寡人在此乾隆看了心想:人心不足蛇吞象!家有万金还不满足,要多少才算富啊?看了横批不由大怒,称孤道寡这是谋逆之罪啊!进去问问,但是有了上次的经验,乾隆心中虽不高兴,却也没有发火。院中静悄悄的,来到正屋门前,便高声问道:“屋里有人吗?”“谁呀?就来了。”过了好一会儿,门开了出来一个七、八十岁的老婆婆,一脸饱经风霜的样子。乾隆问了“过年好”又寒暄了几句,就把话题引到对联上:“你家有万金还不算富,要多少才算啊?” 老婆婆说:“你说的是对联啊?我告诉你,我有十个女儿,生个女儿叫‘千金’,十个女儿不是‘万金’吗?女儿长大了都要结婚,出嫁时我都要陪送嫁妆,十个女儿都出嫁了,我也赔穷了,这就是‘家有万金不算富’。”乾隆说:“你还有五个儿子呢。”老婆婆说:“俗话讲,一个女婿半个儿,我十个女婿就是五个儿。生的外孙都是随别人的姓,我家后继无人,就绝户了。”乾隆忍住笑说:“称孤道寡可是要杀头的呀!”老婆婆继续说:“女儿都出嫁了,前几年老头子也死了,就剩我一个孤寡老婆子,不是‘寡人在此?’乾隆连连说:“领教了,领教了!”
  出得门来,乾隆想:天下之大,无奇不有。一个北京城就有这许多新鲜事,天下还不知有多少呢。听说“江南色美,人物多才俊。”何不出去走走看看?由此就萌生了下江南的念头。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8-09-23
关于清朝皇帝乾隆的故事有很多,现部分举例如下:
1、继承皇位
乾隆小时又叫弘历,生来就不同于一般小孩,不仅一表人才,“隆准颀身”,而且“天资凝重”,聪明灵 巧。6岁开始读书,受教于庶吉士福敏,过目成诵,11岁时,父亲带他在圆明园镂月云开拜见祖父康熙皇帝,弘历对答流利得体,模样又俊秀,赢得了康熙的喜 爱。康熙令弘历祖母德妃把弘历带回宫中精心养育,后又让贝勒胤禧教他骑射。在一次跟随康熙的狩猎中,弘历面对迎面扑来的大熊,“神情自若”,毫不惊慌,勒 鞍躲过,康熙对皇太妃说:“这个孩子的命非常贵重,他的福气一定会超过我。”事实上弘历不管是统治时间还是寿命都超过了康熙,也的确是个有福之人。

弘历不仅是康熙寄予厚望的爱孙,也是雍正的宠儿,是雍正的希望所在。雍正有鉴于清前几朝皇子为争夺储位而进行激烈残酷斗争的教训,在其继位不到一年的雍 正元年(1723年)八月,对皇位的继承作了重大改革,创立秘密立储制度。雍正秘密立下的嗣君,正是那个受到康熙宠爱的、刚满13岁的雍正第四子弘历。
2、给宦官改姓
乾隆为了严禁宦官弄权。乾隆对宦官管理十分严厉,不许宦官干预政事。为了堵塞宦官干预政事的道路,他下令废掉教宦官读书识字的内书堂,认为宦官识几个字就行了, 有文化是宦官弄权的原因之一。乾隆还下令当差奏事的宦官一律都改姓王,这样,外廷官员就难以分辨,而无法相互勾结。对于违禁的宦官,乾隆一律严惩,决不姑息。
3、编写《四库全书》
乾隆在文化上的最大功绩是组织编纂 《四库全书》。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安徽学政朱筠奏请从《永乐大典》中辑录古代亡佚典籍。乾隆认为四库书目,以经、史、子、集为纲领,裒辑分储, 是古今不变之法,下旨设置四库全书馆,集中力量以十年时间,编纂《四库全书》。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四库全书》馆成立,编纂工作也正式开始。乾隆 任命了宗室郡王永墒、大学士刘统勋、于敏中等16人为总裁,任命尚侍等官为副总阅官。实际校纂的是总纂官纪昀、陆锡熊、总校官陆费墀,其中出力最多的是纪 昀。另有抄写人员3826人。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四库全书》缮写完毕,历时15年。以后又反复检查书籍内容,校对错误缺漏,并补充一批书籍,直 至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编纂工作才完全结束。

《四库全书》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丛书,它把我国历代的重要著作,分编于经、史、子、集四部44类之下,共收图书3457种,74070卷,包罗宏大,丰富浩瀚,为我国古代思想文化之总汇,使古代许多有价值的典籍得以保存和流传下来。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1-10-27
hsfhushuthwutheuwrhuhuwehurh
第4个回答  2011-10-27
纪晓岚曾称其为“老头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