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其自然的教育理解

如题所述

望子成龙几乎是每个中国家长的心愿。正因为有这样的心愿,也促进了国家的进步。世界上有两个民族是公认的最聪明的,一是犹太人,二是中国人,而这两个国家也是最重视教育的。

不过所谓过犹不及,中国家长现在急功近利的做法,也导致了国内的教育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很多家长表现出了对教育的失望,并且他们看到很多传统教育体制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并不见得真正的优秀。再看看西方的教育,强调人性的自由与个性的张扬,好像也没差到哪里,甚至有些方面还更出色。


于是,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有了一个新的选择,用他们的话说是:顺其自然。

这话乍一听确实不错,理念好像很先进。但如果仔细分析,这种说法是存在着很大的问题的。

自然一词,最早出自《易经》。自然的原意包含三层:

1、自然是包罗万象的;

2、自然是不断变化的;

3、自然是顺应天地的。

把这三句话从教育的角度来分析,可以这样理解:一切教育的方法都有其可取性,在不同的情景下会有不同的教育方法,教育是要为受教育者提供最合适的条件以顺应他的成长的。


其实现在家长所理解或执行的“顺其自然”并不是这样的,而是体现了以下两个特点:

第一:顺其自然变成了放任

很多家长之所以选择顺其自然,是因为看到了现行的教育是有问题的,他不愿意孩子在这种有问题的教育中受到污染,于是退求一种顺其自然的境界。但是,因为没有用一种更好的方法去教育孩子,实际上,所谓的顺其自然变成了一种放任不管,这个后果是非常可怕。所以,我已经碰到过很多原来持有顺其自然观点的家长后来很后悔的来找我解决问题的。

真正的自然,是需要为受教育者提供最适合他成长的条件的,那样才算是自然的。如果一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的条件得不到满足,反而是违背了自然的。

比如,一个幼儿园孩子的爸爸跟我说,我的孩子我不让他学东西,因为我要让他自然成长。这个家长的认识就极端的错误,孩子在这个年龄,让他学东西恰恰才是遵循自然,而这个家长的做法反而是扼杀了孩子成长的意愿,是不自然的。等到过了几年,当这个家长认为孩子需要学习时,才突然发现,孩子已经不会学习了,或者学习的能力有欠缺,他一定后后悔的。反之,在幼儿阶段,孩子求知欲旺盛,如果让孩子合理学习,他成长的天性得到满足,这才是真正的顺其自然。

所以,有一次一个家长问我,孩子该不该在小的时候学习一些东西。我告诉他:一个孩子在小的时候不知道何为学习,也不知道何为游戏,如果从小就让他知道,学习原来是件好玩的事情,把学习和头脑里的快乐细胞建立联系,这一辈子他就会爱上学习。而一些家长总是人为的把学习说成挺可怕的,把游戏说成挺好玩的,出于天性,孩子当然选择游戏而不选择学习喽,这样的做法,其实是违背自然的。

另外,有些人认为,顺其自然就是不能批评指责孩子,这也是完全错误的想法。大自然中,如果天天是和风细雨,那生长的万物一旦遇到恶劣天气就会完蛋。我们提倡赏识孩子,但并不表示不能给孩子挫折,没有经历挫折的孩子,就像是温室里的花朵,根本就不是自然的。这也是为什么一些比较优秀的孩子最后会成就很小的原因。

所以,顺其自然不是不让孩子学习,不是不批评孩子,而是怎样找到更合适的方式能顺应孩子的成长,做到这点,才是真正的顺其自然。


第二:顺其自然变成了放弃

有些家长所谓的顺其自然是因为感觉到自己的孩子好像不是很优秀。有的家长这样跟我说过:“我当年读书就不怎样,所以,我也让孩子顺其自然算了。”这里所指的顺其自然是一种消极的做法。因为家长觉得孩子无能,所以选择了消极的逃避。

事实上,没有哪个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人,成才,成功。因为对自己的不自信,对孩子的不信任,采取好像比较合理的顺其自然,其实是一种放弃。

佛家说:拿得起才能放得下。所以,这里的顺其自然倒有点像佛家说的放下,只是一个人还没有拿起过又怎能放下。孩子的未来是他自己的,家长根本就没资格让孩子选择放弃与逃避。

所以,我们家长想顺其自然是对的,但真正的顺其自然是一种极高的境界,我们在想着顺其自然的时候,一定得当心不能滑向放任或放弃。不然,后悔是家长的,痛苦是孩子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