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么才是“顺其自然的教育?”这些误区一定要避免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8

让孩子顺其自然成长的前提,依然是教育。但粗放型的、放任不管的做法,其实是家长不负责任的借口。

根据不同孩子的个性、爱好,为孩子们量身打造不同的成长环境、学习内容、成长机会等,让他们在常规学习之外,多学些“没用”的事,长大后懂得平衡生活、调整心态,有能力面对有挫折、有挑战,在不完美的生活中发现乐趣,这其实才是顺其自然教育的真谛。

而为人父母,是一种永远无法退休的身份。这项世界最难的工作,要求每个家长必须终身学习,和孩子共同学习进步。

想要让孩子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下,获得宝贵的知识和经验?

学校

国内教育资源、教育手段达不到我们理想中的“因材施教、个性化教学”,教育体制只能无奈一刀切。

PS:以澳大利亚统计局公布的2017年数据显示,澳洲中小学生与教师比为13.6:1。

家长

因为工作分身乏术,也缺乏必要的家庭教育知识,心有余而力不足。

社会

新事物层出不穷、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已经为孩子敲起了警钟。孩子们被被困在城市里,重复枯燥的生活,为家长的焦虑买单。

这样严峻的形势,要让孩子觉得顺其自然的背后,更加需要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关键时机的指引、像朋友般学习相处的智慧。

一起看看国外的家长是怎么做的?

错误是非常宝贵的经验,儿童在犯错中学习的是直接经验,如果家长不给孩子犯错的机会,自然会在一定程度上扼杀孩子的 探索 积极性和创造性。

澳洲的父母从小就注重对于孩子独立能力及团队能力的培养。澳洲的父母会鼓励孩子积极参加各类活动,尤其是 体育 及户外活动,比如冲浪、徒步行走、郊游。

亲子活动也很受欢迎,家长一边教授孩子正确的锻炼方法一边鼓励孩子进行不断的尝试,对于孩子的一些极小的进步都会给予赞许及表扬,这对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尤为的重要。

新西兰则认为,一味追求儿童对知识的学习,忽视儿童自然天性,会对快乐童年造成了不可挽回的遗憾。

因此,新西兰父母格外尊重孩子对兴趣、爱好、 情感 等天性的保护,主张通过户外 探索 、自然熏陶等形式,培养孩子的语言、感觉、模范等感官能力。孩子是活动的主导,父母在过程中承担支持者和欣赏者的角色。

家长留给孩子最有益的财富,不是房子车子,而是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的洒脱精神和宽广胸襟。家长竭尽全力为孩子创造丰富多样的环境和际遇,让孩子在现实和精神的世界里纵情驰骋。

孩子则通过自我 探索 和 探索 世界的同时,找到自己的“天性”——孩子的兴趣爱好,以及与生俱来的内在潜能。

在这样顺其自然式教育理念指导下,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社会 教育三方形成了呼应递进的教育闭环,协力让孩子通过尝试和实践去挖掘自己的兴趣和潜力所在。

所以,我们鼓励孩子们走出去,踏出自己的小圈子,走向更大的世界,在不同的环境里,敢于去尝试,勇于去挑战。在一步步实践中发现自己的兴趣与爱好,决定自己的成长方式,这才是顺其自然的教育!

招生对象

8-13岁学生(学生专属)

5-13岁孩子&65岁以下家长(亲子专属)

游学城市

悉尼、墨尔本、黄金海岸、布里斯班、海豚岛

招生对象

5岁以上学生及65岁以下家长

游学城市

奥克兰、罗托鲁瓦、基督城、皇后镇

招生对象

12-18岁学生

游学城市

罗瓦、赫尔辛基、斯德哥尔摩、哥本哈根

招生对象

初二至高二学生

游学城市

酒店、东海岸露营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