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实行月薪制的难处有哪些?

如题所述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发展,大批农民离开土地来到城镇打工,成为“农民工”,他们对城市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可是他们背井离乡,来到城市,成为城市里的弱势群体,加上文化程度低,又缺乏自我保护的基本法律知识,其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讨薪难事件时有发生,而农民工实行月薪制实现起来也是困难重重。
1,就当前社会实情而言,很多农民工出外工作,都是经由熟人介绍,靠的是熟人之间的信任,所以大多数情况下,农民工并不会签任何的书面合同。
2、农民工工作的时候并不会打卡,也没有工作服,发工资时,大多是以现金发放。
3、农民工工作的地方,一般是私人包工头承包的项目,而私人包工头自身资金少,承担风险的能力低。
4、农民工自身的文化水平低,法律意识淡薄,且对律师存在偏见(这一点有律师行业的原因,这不做辩驳),造成出现欠薪问题,但还是不愿意寻求法律的帮助。
5、想要找相关部门处理,但是投诉无门。
农民工实行“月薪制”到底难在哪里?
其一,工程建设领域工程款拖欠、款项用途混杂是导致农民工无法按时足额获得工资的重要原因。很多企业在回应农民工讨薪时经常说:“我的工程款还没拿到,怎么付钱给你?”这实际上也是工程建筑行业由来已久的痼疾,即层层分包,利益链越扯越长。而只要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发生一连串的拖欠。而作为链条最末端的农民工,无疑是最弱势的一方。
其二,长期以来形成的年底结薪习惯,以及农民工在城市的生存状态,也导致他们寻求月薪的意愿并不强烈。对于他们而言,可能更关注年底能不能一次性拿到报酬。
此外,各级监管部门监督管理的力度也有待进一步提高,监察的重点也有待调整。当下,很多地方的监管部门往往采取不诉不查的态度,或者到年底集中执法。其实,劳动违法的纠正,更应该在日常,环节应该前移,而不是都等到年底欠薪了才去查。劳动权益的被侵害,体现在方方面面,日常查得严格一些,整体的情况就会好一些。
当然,这些年来,人社等部门也陆续出台了一些制度,比如建立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制度,从源头上区分人工费用和工程款中的材料费等资金,确保人工费用按时足额拨付;采取实名制管理,旨在如实记录实际进场人员、考勤情况,确保钱与人对应;还有分包单位农民工工资委托施工总承包单位代发制度,将农民工工资从链条最末端提到前端,确保农民工本人按时足额获得工资报酬等等。客观而言,这些制度确实有很强的针对性,但在现实运行中,也很难落实,甚至被钻了空子。比如有企业也搞农民工工资“月结”,但只给发1000元生活费,其他的还是年结;又有企业以少报人员对付实名制等等。
凡此种种,均有待持续强化检查惩治力度,不断规范农民工工资及时足额发放,同时,不妨将其列入地方考核项目,以真正引起地方重视。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去年中国农民工总量接近3亿,达到29562万人。如此庞大的一个群体,维权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应该体现为扎扎实实的制度关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