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道德意志

如题所述

一、建立正确的德育观,注重德育实效性.
  德育指的是道德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道德教育,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行为等方面的教育。德育教育必须注重德育的实效性。实效是指实际的效果。实效性是相对于“形式”和“低效率”而言,也就是说通过有效的教育形式、方法、途径和实实在在的教育内容提高教育的实际效果。德育的实效性是区别于那些“空洞”、“大而泛”的德育教育内容和形式,应根据农村小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规律、情感因素,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充分挖掘和整合各学科教材德育教育内容,切实做好学校德育教育工作,最大限度、最大效率地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思想品德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良好的行为的教育,立足于“德”对学生“人”的关注与发展,使学生生成“道德”的“人”。全面提高农村小学生道德素养,是一动态过程,是循序渐进,不断提高的过程。思想品德教育不仅要重视理论性学习,更要注重德育教育的实践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求学生“学以明礼”“学以致用”。
  二、品德教育应从低年级抓起
  《邓小平理论》第68页曾经提到“革命的理想、共产主义的品德,要从小开始培养。一年级是学生的起步阶段,在此阶段加强高尚道德品质的培养,注意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再在成长中不断提高理性认识,以理论指导道德行为,并为以后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打下基础。比如在劳动方面:由于一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在一般的情况下,首先让年龄大的学生来承担,并给予了表扬,使其起到示范的作用。没有想到的是,扫了几次,就有很多的学生积极举手报名参加卫生的打扫,看到这种场面,不免让人感动,于是就安排了一些没有扫过地的同学来打扫。后来家长反映,学生回去把老师安排其扫地的事给他们炫耀了起来。到了这里不尽让我们想起了这样一句话:教师是文化的知识的传递者、学生未来生活的设计者、心理健康的指导者。就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一年级做起。
  三、教师应以身作则,改变观念
  要求我们老师以身作则处处为学生做好表率,做好榜样,不能以老师自居,违反自己对学生们的要求,让自己辛勤的劳动付之一炬。在学生刚入校门不久,我们会对我们的学生提出要求:升、降的时候要立正、脱帽、行注目礼;不能讲话、随意的走动。学生们开始都可以做到的,而且会做的很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的学生就开始讲话、调皮了起来,那么是什么原因呢?后来才知道在我们这些农村小学校中,升降国旗的时候,我们老师是可以随意走动的,随意讲话的,也不用立正。学生看见了这样的情景,就开始跟着老师做,我们平时所讲的那些规矩在学生那里都成了废话,所以我们教师要以身作则,时时、事事都要严格自己。
  又如在我们农村平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不乏出现许多不遵守纪律、不按时完成作业或总爱迟到的学生,对于这些现象,我们老师一般都是惩罚他们打扫卫生,以作警告。久而久之,就在学生们的思想里形成了:劳动是老师用来处罚犯错误同学的一种形式,认为劳动是犯了错误的人去做的事,是不光彩的事,大家就都不愿意去劳动了,学生们就越来越懒了。因此,我们教师应转变观念,不要以劳动来惩罚学生,我们要以“奖”来替代“罚”,在学习生活中多奖学生,少罚学生,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去快乐,让我们的学生在快乐中形成优良的道德品德。
  四、积极发挥学校的主渠道作用
  学校教育对学生思想教育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学校应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把未成年人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分年级、分层次、有计划地融入各科教学内之中,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宣传橱窗、广播、板报、少先队活动等载体对学生进行道德宣传教育。
  以“周周有安排,月月有活动”为特色,由少先队积极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实践活动来培养、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其主要内容有:
  1.成立“学雷锋”小分队,走向学校,走向社会,更多的参加公益活动。如帮助孤寡老人扫地、拣柴;帮助清理街道垃圾等,为学生的劳动实践创造条件。努力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创造意识、效率意识、环境意识和团队精神、进取精神等,形成朝气蓬勃、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使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不断得到提高,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
  2.组建学生文艺宣传队,慰问敬老院、军属、烈属;放映爱国主义教育专场电影;抓好重要节庆日、纪念日对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利用各种法定节日、传统节日和重大事件纪念日,集中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有益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弘扬民族精神,增进爱国情感,提高道德素养。
  3.举办“我身边的道德细节”知识竞赛;开展“文明礼貌月”的评比;邀请当地派出所的同志来校作法制、交通知识教育讲座等。
  总之,加强和改革我们农村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是我们农村教师一项长期而紧迫的战略任务,让我们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观念,为我们农村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作出应有的贡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4-29
事实告诉我们在培养教育学生的时候,一定不能忘了对他们进行必要的说服教育,向他们进行全面系统的道德规范教育。 学生由于社会经验不足,认识水平不高,看问题容易出现片面性,甚至偏激,致使出现一些缺点和错误,但一般都属于思想认识问题。运用说理教育方式方法,以理服人,启发自觉,调动内在积极因素,引导他们不断进步。忽视必要的说服教育,单纯抓行为训练有很大弊病,它会使学生的行为成为盲目的行为,甚至可能培养出外表温文尔雅而内心并不健康的伪君子、两面派。 当然运用说理教育方法时切忌挖苦、讽刺,要以理服人,不是以势压人,教师态度要温和,以平等的身份和孩子交流,不要板着面孔训人。让学生觉得你既是严师,又是挚友。这样你的态度才能被学生心悦诚服。切忌空话、大话,他们需要坦率的、真诚的充满感情的教育。力争做到“情是深,心是暖,语言是生动”。切忌盲目性,教育固然具有“遇物而悔”的特点,但每次说理教育要说得有水平,有新意,说到学生的心坎上,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应事先“备课”。 (二)运用榜样示范教育方法 榜样示范教育是以教师和其他典范、典型人物的优秀品质去影响孩子的思想、感情和行为的教育方法。中学生的思维方式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特别是初中生,抽象思维还没有发展起来,而形象思维发展很快,因此越具体越形象的事物越容易接受。加之榜样是活的教科书,形象、生动、具体对学生具有更大的说服力、更强的感染力,促使学生经常对照自己,检查自己,引起自愧和内疚。运用榜样示范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分辨哪些是真、善、美,哪些是假、恶、丑。例如对于当今社会的非主流文化,90后的学生喜欢模仿,出现各种怪异的打扮和穿着,教师要善于运用榜样的力量帮助学生认识什么是青春美,什么是学生的装束,提高学生的鉴别能力、分辩能力和抵制能力。 (三)运用规范制约教育方法 “制约法”就是用纪律规范制度等约束学生,使其按正确的要求去做,并逐步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方法。“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教师应定出严格的制度约束学生。人都有一定的惰性,不要说学生就是大人也需要纪律制约,没有制度,学生想怎样就怎样,就很难成才。学校班级应该根据社会的需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想行为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如:**常行为规范、学生守则、值**生守则等各项制度。有了制度还要认真贯彻执行,教师要用制度严格要求学生“一以贯之”,经常提醒学生按制度去做,事前用制度提醒孩子,事后用制度进行总结对照,使制度真正成为约束孩子行为的“法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