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子转体720度 怎样练

如题所述

助跑是完成旋子转体720度动作的准备阶段,运动员通过加速助跑使人体获得较大水平速度,并调动身体各个环节的能量,为完成技术动作创造基本条件。起跳时上体前俯,两臂尽量伸展,然后两臂向前后尽力旋摆,同时右腿尽力上摆,左脚蹬地。目的是为了提高整个身体的旋转半径,增大人体对地面的作用力,从而增加起跳时的垂直速度。影响起跳的主要因素有身体重心的自然高度、起跳离地时的身体姿势角度、手臂、腿的摆动和人体重心获得的初速度以及全身各个部分的肌肉力量。通过录像观察得出这名运动员自然站立位置的身体重心高度为0.93m,在助跑其起跳时,人体重心高度为0.73m,比自然站立时身体重心高度降低0.20m。姿势角度是影响人体腾空高度的主要因素,从录像的结果看,这名运动员在完成旋子转体720度动作时,其起跳的身体姿势角度和其他运动员相比偏小。人体重心速度标志着运动员完成动作时的运动状况和变化。全身各个部分的肌肉力量是助跑起跳的基础。通过查阅文献得出,完成难度动作所需要的力量则由躯干力量和下肢力量来决定的,力量类型是速度力量、爆发力为最佳。在调查中发现:有50%的男运动员认为下肢力量起到很大作用,有50%的女运动员认为下肢力量起到一般大的作用。这表明运动员在练习旋子转体720度动作时,下肢力量的练习要作为完成旋子转体720度动作的基础练习内容,为助跑起跳的速度和高度做准备。垂直初速度的变化主要是积极有力蹬地、和拧腰摆腿产生的垂直加速度引起的,水平初速度的变化主要是从助跑时的蹬地、摆臂及撤膀所获得。与此同时,由于旋子转体720度动作难度的增加,选择起跳的方式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以前旋子转体360度采用单脚蹬地的方式,现在由于旋转高度和度数的加大是否继续采用单脚蹬地的方式,通过问卷调查中表示出,有70%的男运动员认为在蹬地方式上是根据自己情况而定,有40%的女运动员认为在蹬地方式上是根据自己情况而定。从调查的结果看出,大多数男运动员选择蹬地方式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居多;多数女运动员选择双脚蹬地方式。(二)旋子阶段旋子是助跑起跳后人体只受重力影响而处于非支撑状态的腾空阶段。旋的快慢、腾空的高度、远度受初始条件的制约。理论上认为,腾空高度越高越好,旋的过程中整个身体与水平面的夹角越小越好,但这一切又要根据连接动作的不同而加以区别对待。由于旋子动作结束后要在空中连接转体720度,运动员就必须保持较大的旋转速度。为此,运动员在旋子腾空高度不够高的情况下或在旋转速度较小的情况下很难达到要求,较完美的完成此动作。从我们对这名运动员的录像观察得出数据,这名运动员重心达到的最高点高度并不高,为1.38m。由于重心腾空高度不够高,运动员在空中滞留的时间就相对较短,这就给后面转体720度及落地动作的完成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三)空中转体720度阶段空中转体720度是整个动作的中间环节是一个复合性的技术动作,也是全部技术动作中最关键阶段,它的成败和质量不仅体现动作的难度,而且反映运动员技术水平的高低。主要包括以下技术环节(表1):(1)头、肩关节的转动时机。 头、肩关节的转动时机。头、肩关节的转动时机在完成旋子转体720度动作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头、肩关节转动的早、晚直接预示着是否能够完成这一难度动作。在调查中发现:男运动员中60%选择起跳中——脚离开地面,下肢与身体水平或接近水平,20%选择了起跳中——脚刚离开地面,20%选择了起跳中——脚离开地面,但下肢未与身体水平。女运动员中50%选择起跳中——脚离开地面,但下肢未与身体水平,20%选择了起跳前——脚未离开地面,30%选择起跳中——脚刚离开地面。此数据表示了在完成旋子转体720度动作时,头、肩关节转动的时机,由于性别和个人的情况不同,所以选择转动时机不同,但总体倾向于起跳中——脚离开地面,但下肢未于身体水平和起跳中——脚离开地面,下肢与身体已成水平或接近水平。(2)髋关节的转动。髋关节属于自由下肢关节,绕垂直轴可做回旋、环转的运动,所以在空中髋关节的转动可以带动下肢有助于动作的完成。(3)空中转体时头、肩、髋关节的转动顺序。根据人体姿势反射中翻正反射得出,头部的不正常姿势刺激了迷路感受器,结果反射性地引起颈部扭转(头翻正反射)、颈肌本体感受器接受刺激后,有进一步引起身体前部的翻正;当身体前部的翻正相继又引起后部身体的翻正(身体翻正反射)这样逐步的完成了空中身体的翻转。(4)空中旋转时,双臂所放的位置。在完成旋子转体720度动作时除了考虑跳跃的高度外,而且还要考虑旋转时的速度,所以为了减少旋转阻力,双臂所放的位置在完成旋子转体720度动作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5)空中的双腿直体并拢。旋转时可以减少旋转阻力,增加旋转速度。通过对(2)—(5)点的调查得出:髋关节转动空中转体时头、肩、髋的转动顺序空中旋转时,双臂所放的位置空中的双腿直体并拢空中转体720度动作包括以上几个技术环节,但受重心速度、角速度、高度、空中姿势角和运动员的本体感觉等的影响。重心速度显示着整个身体的运动状况,而角速度却是完成转体720度动作的必备条件,没有角速度就无法形成翻转,角速度太低,空中转体720度动作就无法完成和实现。由于旋子转体720度是一个复合动作,且环环相扣,因此,空中转体720度动作的初始重心速度和角速度就取决于旋子的旋转速度。通过录像观察的结果来看,这名运动员在完成旋子后具备了一定的重心速度和角速度,即具备了空中转体720度所需的足够的初始动能。高度是影响转体720度动作能否高质量完成的重要因素。旋子高度高,就能为转体720度创造出有利条件,通过录像观察所得结果,这名运动员在完成空中转体720度时,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差错,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旋子腾空高度不组所致。空中姿势角是规则中对该动作的一个特定要求,它决定着转体720度过程中人体是绕水平轴或是纵轴转动的问题。理论上人体应绕水平轴进行720度的转体,但由于客观条件和人体生理条件的制约,运动员在实际动作过程中却往往是无法达到这一点的,所以规则中对这一问题也放宽了尺度,允许有0度——30度的空中姿势角。空中本体感觉是运动员腾空后对时间、空间、方位及肢体运动方式的一种心理感知,它决定着肢体运动的方法和程度。空中本体感觉好,滞空概念清楚,则动作完成的质量就高,但运动员的这种本体感觉的形成也非一日之功,需建立在对该动作有深刻正确认识的基础上。综上分析,我们发现,在空中本体感觉欠缺,滞空时间概念稍差,也是运动员转体720度达不到要求的一个重要原因。(四)落地规则中规定旋子转体720度动作在结束部分接跌叉动作才算一个完整的难度动作,所以在落地阶段包括了跌叉这个动作。运动员在完成旋子转体720度后,上体抬起,两脚前后分开,随后两腿同时跌落地面形成一字型劈叉结束整个动作。跌叉虽然是个结束动作,但运动员不认真对待,将会影响整个动作的成功,影响比赛成绩甚至出现运动损伤。影响跌叉落地的主要因素有落地前的空间高度、身体控制能力及运动员本身的生理结构等。空间高度主要指的是运动员在完成旋子转体720度后身体重心离地面的高度。空间高度高,落地的准备时间就比较充分,落地的稳定性就会增加。从最后观察的结果来看,这名运动员在完成旋子转体720度后其身体重心离地面的高度已非常小,运动员没有时间充分的进行准备,落地后出现晃动也在所难免。良好的身体控制能力和身体条件能够弥补技术上的不足或缺陷,因为在跳跃动作中,落地时地面对人体所产生的冲击力是相当大的,如果没有良好的缓冲技术,没有良好的身体条件,往往会出现运动损伤。从手中掌握的资料来看,这名运动员在做跌叉动作时并非如规则上要求的两腿同时跌落地面来完成最后动作,而是以依次跌腿的方式来完成最后动作。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运动员生理生理结构上的制约和出于一种自我保护的意识所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