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人写古诗必须符合平仄要求吗?

如题所述

古诗写作 关注本栏目的朋友提出问题:现在的古诗还有平仄之分吗?可以只注重押韵,平仄其次吗?这涉及到古诗写作的问题,诗歌写作在今人看来是件难事,其实是被律诗给吓住了,很多人一提诗歌就想到平仄、粘对等问题,简直望而生畏。难道诗歌写得不符合平仄、粘对的原则就不是古典诗歌吗?这还得从诗歌的分类说起。 清代蘅塘退士孙洙编写过一本家喻户晓的诗集《唐诗三百首》,翻过这个集子的朋友不陌生,里面的分类就是依据诗歌种类,按照大类来讲有古诗、乐府、律诗、绝句。古诗和乐府笼统地讲都是古诗,区别在于古诗是文人诗,乐府不一定是文人诗,其中这个“古”是有特定含义的,是指南朝以沈约、谢眺为代表的讲求四声格律的“永明体”以前的诗歌,也就是先秦汉魏两晋的诗歌就是古诗,这种诗的特点是不讲求音调的抑扬顿挫。而类似于沈约、谢眺他们这种讲求音调变化的诗就是“新体诗”。因此可以说南朝以前没有人会写律诗,即便写出来了,也是瞎猫碰死耗子。谢眺他们之所以重视音调与当时的文化背景有关,南北朝时期佛教盛极一时,在翻译佛经的过程中由于对比中梵语言发音,学者们发现中国语言文字有阴、阳、上、去四个声调,而四个声调合理排序可以使得诗歌具有音乐性质,于是他们试着排列出各种优美的格式,同时也强调了八种不美的格式,这八种格式被称之为“八病”。由于这种新体诗有四声的律法要求,因此这可以被视为律诗的开端,人们习惯称之为“四声律”。但是这种律诗写起来太麻烦,要求太繁琐,连新体诗发起人沈约也曾无奈地讲“老夫亦不尽识此”,连他都弄蒙了,何况别人了。此后人们又进一步研究便于律诗写作的方法。到了唐代武则天时期,以杜甫爷爷杜审言为代表的诗人们把平上去入分为两类,将平、上归为平类;将去、入归为仄类,同时还要符合几个刚性要求:1、粘对;2、押韵;3、对仗。如拿律绝举例: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所谓“粘对”就是第一句头两个字和第二句头两个字要求对(平则相反),第二句头两个字和第三句头两个字粘(平仄相同),以后各句以此类推。在押韵方面要求押平声韵且韵脚在偶数句,其中第一句韵脚可以自由运用,如前面这首诗第一句最后一个字是“平”那说明自从第一句就开始押韵了,其中二、四句这样的偶数句必须押韵且为平声,而三句最后一个字不可以押韵,只能仄声。至于对仗就是“天对地”、“大对小”之类的,不多说了。当然这些是大原则,具体运用起来还有很多问题,如“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忌讳犯孤平;平仄不合要求救等等,这就是律诗。所谓“绝句”准确地讲应该叫“律绝”,“绝”是“断”的意思,律绝就是把八句一首的律诗断为两半成为四句一首的就是绝句。 可见,古代诗歌有要求必须押韵的新体诗,也有不需要押韵的古体诗,因此在今天,你若是懂得格律要求可以写律诗,这种诗歌的优势是格式规整,音调和美;你若是不懂格律只要押韵就行。当然古体诗也未必就不如律诗,古体诗的优势是形式自由不受约束,如李白就是古体诗的一个楷模,像“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谁敢说这样的古体诗不好? 结论:今天写作古典诗歌可以只注重押韵,平仄其次,但你要知道你写的是古体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4-16
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近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它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以唐朝为界限,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唐前诗歌,均为古体诗;其后,古体诗渐渐式微,逐渐消亡。

格律特征
古诗(古体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相对于近体诗,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
所有古体诗都是按照诗句的字数分类。四字一句的称四言古诗,简称四古;五字一句的称五言古诗,简称五古;七字一句的称七言古诗,简称七古。四言诗,远在《诗经》时代就已被人们采用了。但至唐代却逐渐衰微,写它的人很少了。
五言古诗,是古体诗的正统,写的人很多。七言古诗,不是古体诗的主流,这是它起源较晚的缘故。所以,七言古风颇受七言近体诗的影响
第2个回答  2018-04-16
所谓”古诗“,就必须遵循古人的作诗规则,所以必须要符合古诗的平仄要求。
五言古诗,是古体诗的正统,写的人很多。
七言古诗,不是古体诗的主流,这是它起源较晚的缘故。所以,七言股风颇受七言近体诗的影响。
五言古诗和七言古诗,都是字数整齐的古体诗。另有一类杂言古诗,诗行里的字数长短相杂,参差不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