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句关于植树的七律古诗。

如题所述

惊蛰已过,春分将临,风和日丽,雨水充润,明天就是一年一度的植树节了。趁着大好春光植树种花,是一件绿化环境、美化生活、功在当今、利在后世的好事实事。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古诗今说》中的一个专属话题——古代诗人咏“植树”。

我国古代的许多诗人,不仅写有大量的诗作歌咏自己喜爱的花草树木,有的还亲自植树种花,被誉为一段段佳话。

东晋诗人陶渊明与植树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十分爱柳,不仅在田园水泽插柳,还在住房前种了五棵柳树,怡然自号为“五柳先生”,自是“萦萦窗下兰,密密堂前柳”,“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白居易堪称“居大不易”。他做过多处地方官,每到一处都要栽花种树。在他的诗中,常能见到一些有关植树的诗句:“手栽两松树,聊以当嘉宾”,“白头种松桂,早晚见成林”。他在调任忠州刺史后,写有《东坡种花》一诗,记载了他在城东坡上广植花木的事:“持银买花树,不限桃李梅。百果参杂种,千枝次第开。”“每日领童仆,荷锄柳缺渠,划土雍其本,引泉溉其枯”。他不仅自己勤勉躬耕,在奉调回朝时,还殷殷期望“楼上明年新太守,不妨还是爱花人。”

白居易“东坡植树”,对后世影响极深。据说,北宋词人苏轼自号“东坡”,竟有仿效乐天之意。他在担任杭州刺史时,修浚西湖,并在湖堤上广种柳树,为后世留下了“苏堤春晓”这一人文景观。但据陆次云《湖儒杂记》载:“苏堤及里湖西岸杨公堤上垂柳,明亡后都遭剪伐。因而,明末陈洪绶曾写有《题【西湖垂柳图】》一首:“外六桥头杨柳尽,里六桥头树亦稀。真实湖山今始见,老迟行过更依稀。”作者在明亡后,曾当过一年多和尚,取名老迟。诗人心境悲凉,对祖国大好河山表现出无限依恋之情。苏轼在被谪江苏宜兴时,还曾亲手种植一株海棠,并有诗赞道“东风袅,泛崇光,香雾霏,月转廊。只恐深夜花睡去,高烧银烛照红妆。”

北宋诗人晁补之也是一个爱柳之人。晚年被贬闲居济州金乡,他“买陂塘,旋栽杨柳,依稀淮岸江浦。”而唐代诗人柳宗元更奇,他姓柳爱柳,被贬柳州不忘种柳:“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不过,他也另有所爱:“手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

而唐代诗圣杜甫却爱种桃树,他在入蜀后的第二年,即在成都浣花溪畔营建草堂。草堂尚未建成,便“奉乞桃树一百根,春前为送浣花村”。宋代著名诗人王安石在江宁时有一号“湖阴先生”的邻居杨德逢,在杨的庭院里,花木繁茂,雅致整洁,王安石欣然写诗赞道:“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蹊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北宋诗人石延年创造的植树方法颇为新奇,为后人所称道。石任海州通判时,看到当地“了无花卉点缀映照”,“山岭高峻,人路不通,”便叫人用黄泥裹上桃核射上山去。两三年后,竟然“花发满山,烂如锦绣”。几十年后,苏东坡上山游览,闻说此事,感叹之余,赋诗赞道:“戏将桃核裹黄泥,石间散掷如风雨。坐令空山生锦绣,倚天照海花无数”。

与唐寅、文征明、仇英合称“明四家”的沈周擅画山水,尤爱种菊画菊,他有一首题为《菊》的诗:“老我爱种菊,自然宜野心。秋风吹破屋,贫亦有黄金。”诗中的“野心”,指爱好自然的情趣和不受官场约束的襟怀。清人郑板桥则爱种竹画竹,他的一首联语诗,道出了这种心性:“咬定一两句书,终身师保;栽成五七竿竹,满目儿孙。”清末左宗棠率部新疆戍边,沿途令人大种柳树,被人称为“左公柳”。他的幕僚杨昌俊有诗为赞:“大将西征尚未还,湖湘弟子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明代诗人高启则爱梅赏梅,他在游览赏梅胜地邓尉山时,见十里梅林,冷艳秀丽,梅开俊俏,幽香四溢,游人忘归,穿梭其间。于是,诗以歌赞:“入山无处不花枝,远近高低路不知。贪爱下风香气息,离花三尺立多时。”

一些正直、爱国的诗人,不单自己栽树植木,培花种草,陶冶性情,愉悦心境,美化庭院,洁净居室;更从国计民生的角度出发,“诗谏”统治者重视植树造林。唐代诗人孟郊在《织妇辞》中写道:“官家牓村路,更索栽桑树。”南宋诗人刘克庄有诗句:“从此西湖休插柳,剩栽桑树养吴蚕”,以应多多种桑养蚕,讽劝朝廷注意国计民生,莫再沉酣湖山。据《开河记》记载,隋炀帝虽然穷奢极欲,但还采纳“诗谏”,亲自植树成荫,“杨柳青青暮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及至宋代,诗人周邦彦还专门写下一首名为《柳》的诗作,称赞此举:“柳荫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

古代诗人对于统治者为享乐腐化而广植花木、大建庭园的倒行逆施,通过诗作表示了极大的愤慨。唐代诗人贾岛听说宰相裴度“破却千家作一池”,修建官邸,种竹栽花,便愤而题诗曰:“蔷薇花落秋风起,荆棘满庭君始知”。唐代诗人刘禹锡在被贬十年后应诏回京,写下一诗,以种桃为喻,语意双关地讽刺当朝权贵:“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新贵们极为不满,将他再次贬谪。可时隔十四年后,刘禹锡再次奉召回京,到玄都观观看桃花时,又写下著名诗句:“白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尽净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诗作对一度得势而今倒了台的新贵们,作了辛辣的嘲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3-13
在以下的古诗里,你肯定能找到你想要的句子~~~

惊蛰已过,春分将临,风和日丽,雨水充润,明天就是一年一度的植树节了。趁着大好春光植树种花,是一件绿化环境、美化生活、功在当今、利在后世的好事实事。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古诗今说》中的一个专属话题——古代诗人咏“植树”。

我国古代的许多诗人,不仅写有大量的诗作歌咏自己喜爱的花草树木,有的还亲自植树种花,被誉为一段段佳话。

东晋诗人陶渊明与植树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十分爱柳,不仅在田园水泽插柳,还在住房前种了五棵柳树,怡然自号为“五柳先生”,自是“萦萦窗下兰,密密堂前柳”,“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白居易堪称“居大不易”。他做过多处地方官,每到一处都要栽花种树。在他的诗中,常能见到一些有关植树的诗句:“手栽两松树,聊以当嘉宾”,“白头种松桂,早晚见成林”。他在调任忠州刺史后,写有《东坡种花》一诗,记载了他在城东坡上广植花木的事:“持银买花树,不限桃李梅。百果参杂种,千枝次第开。”“每日领童仆,荷锄柳缺渠,划土雍其本,引泉溉其枯”。他不仅自己勤勉躬耕,在奉调回朝时,还殷殷期望“楼上明年新太守,不妨还是爱花人。”

白居易“东坡植树”,对后世影响极深。据说,北宋词人苏轼自号“东坡”,竟有仿效乐天之意。他在担任杭州刺史时,修浚西湖,并在湖堤上广种柳树,为后世留下了“苏堤春晓”这一人文景观。但据陆次云《湖儒杂记》载:“苏堤及里湖西岸杨公堤上垂柳,明亡后都遭剪伐。因而,明末陈洪绶曾写有《题【西湖垂柳图】》一首:“外六桥头杨柳尽,里六桥头树亦稀。真实湖山今始见,老迟行过更依稀。”作者在明亡后,曾当过一年多和尚,取名老迟。诗人心境悲凉,对祖国大好河山表现出无限依恋之情。苏轼在被谪江苏宜兴时,还曾亲手种植一株海棠,并有诗赞道“东风袅,泛崇光,香雾霏,月转廊。只恐深夜花睡去,高烧银烛照红妆。”

北宋诗人晁补之也是一个爱柳之人。晚年被贬闲居济州金乡,他“买陂塘,旋栽杨柳,依稀淮岸江浦。”而唐代诗人柳宗元更奇,他姓柳爱柳,被贬柳州不忘种柳:“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不过,他也另有所爱:“手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

而唐代诗圣杜甫却爱种桃树,他在入蜀后的第二年,即在成都浣花溪畔营建草堂。草堂尚未建成,便“奉乞桃树一百根,春前为送浣花村”。宋代著名诗人王安石在江宁时有一号“湖阴先生”的邻居杨德逢,在杨的庭院里,花木繁茂,雅致整洁,王安石欣然写诗赞道:“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蹊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北宋诗人石延年创造的植树方法颇为新奇,为后人所称道。石任海州通判时,看到当地“了无花卉点缀映照”,“山岭高峻,人路不通,”便叫人用黄泥裹上桃核射上山去。两三年后,竟然“花发满山,烂如锦绣”。几十年后,苏东坡上山游览,闻说此事,感叹之余,赋诗赞道:“戏将桃核裹黄泥,石间散掷如风雨。坐令空山生锦绣,倚天照海花无数”。

与唐寅、文征明、仇英合称“明四家”的沈周擅画山水,尤爱种菊画菊,他有一首题为《菊》的诗:“老我爱种菊,自然宜野心。秋风吹破屋,贫亦有黄金。”诗中的“野心”,指爱好自然的情趣和不受官场约束的襟怀。清人郑板桥则爱种竹画竹,他的一首联语诗,道出了这种心性:“咬定一两句书,终身师保;栽成五七竿竹,满目儿孙。”清末左宗棠率部新疆戍边,沿途令人大种柳树,被人称为“左公柳”。他的幕僚杨昌俊有诗为赞:“大将西征尚未还,湖湘弟子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明代诗人高启则爱梅赏梅,他在游览赏梅胜地邓尉山时,见十里梅林,冷艳秀丽,梅开俊俏,幽香四溢,游人忘归,穿梭其间。于是,诗以歌赞:“入山无处不花枝,远近高低路不知。贪爱下风香气息,离花三尺立多时。”

一些正直、爱国的诗人,不单自己栽树植木,培花种草,陶冶性情,愉悦心境,美化庭院,洁净居室;更从国计民生的角度出发,“诗谏”统治者重视植树造林。唐代诗人孟郊在《织妇辞》中写道:“官家牓村路,更索栽桑树。”南宋诗人刘克庄有诗句:“从此西湖休插柳,剩栽桑树养吴蚕”,以应多多种桑养蚕,讽劝朝廷注意国计民生,莫再沉酣湖山。据《开河记》记载,隋炀帝虽然穷奢极欲,但还采纳“诗谏”,亲自植树成荫,“杨柳青青暮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及至宋代,诗人周邦彦还专门写下一首名为《柳》的诗作,称赞此举:“柳荫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

古代诗人对于统治者为享乐腐化而广植花木、大建庭园的倒行逆施,通过诗作表示了极大的愤慨。唐代诗人贾岛听说宰相裴度“破却千家作一池”,修建官邸,种竹栽花,便愤而题诗曰:“蔷薇花落秋风起,荆棘满庭君始知”。唐代诗人刘禹锡在被贬十年后应诏回京,写下一诗,以种桃为喻,语意双关地讽刺当朝权贵:“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新贵们极为不满,将他再次贬谪。可时隔十四年后,刘禹锡再次奉召回京,到玄都观观看桃花时,又写下著名诗句:“白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尽净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诗作对一度得势而今倒了台的新贵们,作了辛辣的嘲讽。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6-10-13
植树节诗歌
从三月潮湿的手中
我们接过一个日子
接过锄头、铁锹
和成捆成捆的树苗
然后,走向田野、荒坡
栽种着一年一度的形式
也栽种着内心真实的渴望
让黄土不再流失
让风沙止住流浪的翅膀
让裸露的岩石
回归久远的风貌
我们逐水而居,佳木苍苍
背靠大树,谈情说爱
度过一生中最美的时光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