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档案到底有什么用?

大学毕业两年了,档案的事我一直没管。后来去外地工作了一年,人家也没叫我转档案什么的。请问这个档案到底有什么用?是不是以后工作一定要转到对应的人才市场,让档案管理往里面写什么东西之类?

个人档案有六大功能:

其一、保留个人原有干部身份;

其二、办理工作调动时需要个人档案;

其三、参加公务人员招聘考试,需档案确定身份;

其四、办理个人退休手续时,要查看档案记录;

其五、专业职称晋升的参考依据;

其六、出国政审和公证时,需要查阅个人档案。

扩展资料:

国家对于毕业后尚未就业的大学生的档案,一般采取三种管理办法:

一、是把档案转至生源地,由所在地级市的人社局下属人才交流中心接收,并由个人去办理托管手续。这种方式比较适合准备在生源地范围内就业的毕业生和暂时不想就业的毕业生,优点是在生源地就业后办理手续简单方便,而缺点是两年内如离开生源地就业,需重新办理改派手续。

二、是把档案留在学校,待落实工作单位后,将户籍和档案迁至工作单位所在地,申请档案留校超过两年仍未落实工作的,学校将其档案和户口迁回生源地,学校不再为其发放就业报到证。

三、是把档案转至就业代理或人才交流中心。这种方式比较适合准备考研、创业、灵活就业的毕业生,优点是易于毕业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缺点是如果毕业生与指导中心交流相对少,则容易造成信息不畅。

提供保管档案的服务的机构各地人才市场、各区、县人才市场及街道办等。按照我国档案法、干部档案工作条例、流动人员档案管理暂行规定等法规,毕业生的人事档案属于国家法定、强制执行、归口管理的公共信息,个人不得截留和销毁。

档案丢失需进行补档,也就是说,持有者需回到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及原工作单位,补齐相关证明材料,因为档案未归档会影响到入党、升学等,影响自己评定职称、考研政审、劳动保险及日后的离退休手续办理,也会影响到自己出国留学。如果有考公务员的意向,档案必须保管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事档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3-06

大学生毕业后个人档案用处:

其一、保留个人原有干部身份

其二、办理工作调动时需要个人档案;

其三、参加公务人员招聘考试,需档案确定身份;

其四、办理个人退休手续时,要查看档案记录;

其五、专业职称晋升的参考依据;

其六、出国政审和公证时,需要查阅个人档案。


扩展资料

人事档案是中国人事管理制度的一项重要特色,它是个人身份、学历、资历等方面的证据,与个人工资待遇、社会劳动保障、组织关系紧密挂钩,具有法律效用,是记载人生轨迹的重要依据。

记录一个人的主要经历、政治面貌、品德作风等个人情况的文件材料,起着凭证、依据和参考的作用,在个人转正定级、职称申报、办理养老保险等相关证明时,都需要使用档案。

毕业2年的大学生,档案还存放在学校,按照政策,学校只代为保管2年,超过2年未落实工作单位,学校会将档案发回原户籍所在地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保管。注:(人事档案不允许个人保存的)档案打回原籍过程中容易丢失。

大学生至外地工作的,要到就职公司(具有人事档案管理权)或私人企业在当地注册备案的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开具调档函,将档案调至工作所在地人事档案管理部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事档案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0-05-26
  不能不管!如果你暂时没有工作的话,就先把档案转到所在地的人才交流中心,需要支付保管费用。如果有工作的话,单位接收或者单位委托放在人才交流中心,有档案单位才能给你交纳各种保险金和养老金等!
  放在人才交流中心时需要毕业生派遣证,有效期两年!抓紧时间办,过期比较麻烦!

  •大学生毕业后,由于各种原因,加上许多大学毕业生对档案的作用与处理方法不了解,也不关心,所以,每年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对档案随意处置。然而,在以后的生活中,碰到当公务员、考研、出国、升学、结婚、生育等事情,没有档案无法办理的时候,却发现自己的档案已不知去向,那么,大学毕业后档案在哪?档案放在人才市场吗?档案会在哪个人才市场?

  个人档案属于国家机密文件,档案的转递是有规定程序的,大学毕业生在离开学校之前最好弄清楚个人档案在什么时间被转到哪个地方去了。在现阶段,主管学生分配的单位没有统一,有人事局、人才交流中心、教育局、专门的分配办等,比较乱。而且档案在以后工作中的转进转出也有规定的程序,不是想转或需要转就可以转的,比较麻烦,最好毕业时安排到位。

  大学毕业生的档案通常有三个去向:

  1、毕业后就找到了接受户口的单位,档案和户口都转到工作的单位
  这是通常认为最正规的档案流向,但据统计,这种情况大约只占到毕业生档案的10%左右的比例。
  2、毕业后没有找到接受户口的单位,户口和档案留在学校
  两年后户口打回原在地,档案或留在学校,或转到省档案局。在这里需要强调一点,由于国家相关政策,规定毕业生毕业后暂时找不到就业单位的,其档案可免费由学校保存两年,许多大学生以为,既然学校免费保存,就无须再到人才交流机构托管了,这是一种省钱的档案存放方式,其实不是的。

  这种误解是没有搞清“学籍档案”与“人事档案”的区别。在学校保存的只是你的“学籍档案”,不是真正发挥作用“人事档案”,如转正定级、职称评定等相关事宜都是由学籍档案转换成人事档案后才能进行的。学校保存的学籍档案只是“存放”,起不到任何作用,甚至无法缴纳社会保险,将来也无法计算成为工龄,从而影响养老金的数额计算,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得不偿失。

  3、把档案和户口放在人才市场交流中心
  首先必须确定在毕业时是否已签过三方协议,这是学生、学校和工作单位共同签的一个协议书,签了的话,报到证备注栏就不是空白,此时档案会在这个单位所在地的人才市场,没签的话,报到证备注栏为空,默认打回原籍,本科生打到省级人才市场,专科打到市级人才市场,师范类毕业生打到教育主管部门,一般在教育局。可由毕业生自己联系人才市场,把档案转过去保管。

  如果大学生在毕业时,没有安排好档案的事情,几年过去,个人档案不知去向,在查找时,可根据上面的档案去向,查找相关管理部门下属档案室的电话,告诉接待人员毕业学校和毕业年份通常可查询。另外,与参加工作前最后一个学校的相关部门,原户籍所在地的人事部门;第一家用人单位等,这些地方通常与个人档案的去向有关系,在这些地方问问

  大学毕业档案有什么用?
  •大学生毕业后,由于各种原因,加上许多大学毕业生对档案的作用与处理方法不了解,也不关心,所以,现在大学毕业生中的“弃档”现象越来越严重,似乎“档案没什么用了”,这种作法其实是有非常大的隐患的,那么,毕业生档案有什么用呢?我们确实一定要关注与解决毕业后档案问题吗?

  许多大学生毕业后,不一定马上就业,也有的毕业生就业后,就业的单位不能够接收档案,或者不愿意接收档案,还有许多毕业生不知道自己会不会长期留在单位中工作,等等,由于这一类的原因,加上主观上对档案的不重视,所以,每年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对档案随意处置,或放在学校置之不理;或自己拿着,变成无法接收的“口袋档案”;或者转到人才,但不定期缴费;更有甚者,档案不知去向。

  那么毕业生档案有什么用呢?我们确实一定要关注与解决毕业后档案问题吗?回答是:一定要!

  真正能证明个人学习经历的就是档案。档案里面有一个人各个时期的学籍卡、成绩单、各方面的评语、获奖证明、还有党团材料。而且这些材料都是原始材料,不可复制。没有档案,有许多人生大事的办理都会较麻烦甚至办不了,下面是一些没有档案无法办理的事情:

  1、养老金的领取
  办理养老金领取的时候,要经过档案的审核,工龄、工资、待遇、职务、社保受保时间等都是以个人档案的记录为依据的。如,退休时需要依据档案认定个人出生时间,从而确定退休时间;需要确定个人参加工作时间,从而确定开始缴费或视同缴费的时间,以计算养老金金额,等一系列有关事项。除了养老金外,其他社会保险,如领取失业金等,也与个人档案相关。

  在工作中,经常会碰到因个人档案管理不当,无法顺利地办理领取养老金的事情,所以,未雨绸缪,大学毕业后,无论工作的情况如何,要先把个人档案的事情处理好。
  2、档案影响转正定级和计算工龄,从而影响养老金的数额
  有很多毕业生找到工作后,没有及时办理参加工作的有关手续,几年后仍是学生身份,从而影响转正定级和工龄及退休金的计算。
  3、影响评职称和工作调动
  大学毕业后,学生档案需要经过转正定级后,才能成为干部档案,才能正常调动,才能在未来领取养老金,等等,未办这个手续,无法评职称,无法调动,这时,既使有了当公务员或进入事业单位、国企的机会,也无法办理相关手续。
  4、考研、考公务员、出国、升学、结婚、生育等相关证明的办理
  考研、考公务员、出国、升学、结婚、生育等,这些事情都需要政府所属人才市场开具相关证明,没有档案无法办理这些证明。
  5、导致干部身份丢失
  虽然国家的发展趋势是取消干部与工人的身份区别,国家的相关政府部门:劳动部(管工人的)和人事部(管干部的)也已经合并,但目前大学毕业就有的干部身份还是会在当公务员、进事业单位及户口迁入北京、上海等大中型城市时,起到作用。

  也许档案管理制度存在很多的不合理,把档案存放在人才也需要不少的费用,用弃档来作为对这一制度的反对也有合理的一面,但在毕业时花些时间,把这件事情处理好,会减少许多以后不必要的麻烦。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9-11-05

个人档案的作用还是比较大的,尤其是如果你进入行政机关或者事业单位(换句话说就是考入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吃上国家皇粮财政的工作),个人档案在工资待遇兑现、连续工龄计算、养老等福利计算、工作职务提拔调整等方面有极大的用处。

毕业后档案的作用:

1、档案与工龄:

很多大学毕业生找到工作后,没有及时办理参加工作手续,工作几年后仍然是学生身份,从而影响了自己的转正定级,也影响到工龄和退休金的计算。

2、档案与福利:

毕业生在个人办理养老保险、继续深造(如出国、考研)、考公务员等事关个人切身利益的问题时,都要用到档案。

3、档案与因公出国政审:

因公出国政审也必定要依据人事档案进行政治审查,如果档案材料不全,政审机构就会拒绝审查。

4、补办档案与原始材料:

虽然现在有的单位可以补办新档案,但以前的经历、工资、职称等历史原始材料将不复存在,势必造成一定损失。

扩展资料:

档案记录一个人的经历、学历、职称等,表明一个人的行政隶属关系。就业后要转正定级、职称申报、办理养老保险,以及开具出国、考研等有关证明,都要用到档案。

档案的内容:

1、档案中关于高等教育的材料包括,高校学生登记表、高校毕业生登记表、成绩单、学位材料、奖惩材料等。

2、有毕业证的学生,档案里有高校毕业生登记表;没有毕业的学生当然是没有此表的。

3、肄业生的档案一般没有什么说明。

4、如果有犯法的事情,档案中也会有资料的。

5、如果是党员,也会有党员方面的一些相关资料,包括你的工作思想汇报等等。

档案的流向:

这里的档案流向特指所有给予发放派遣证统招毕业生而言。民办院校,成教函授,自考电大均不在此列。派遣证又叫报到证,它的本意是你持这份东西去往工作单位的凭据,而其实它早就丧失了这层意义,仅作用于是你的档案可以存放在首个工作单位的依据,不过,是唯一依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档案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20-02-10

个人档案的作用还是比较大的,尤其是如果你进入行政机关或者事业单位(换句话说就是考入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吃上国家皇粮财政的工作),个人档案在工资待遇兑现、连续工龄计算、养老等福利计算、工作职务提拔调整等方面有极大的用处。

毕业后档案的作用:

1、档案与工龄:

很多大学毕业生找到工作后,没有及时办理参加工作手续,工作几年后仍然是学生身份,从而影响了自己的转正定级,也影响到工龄和退休金的计算。

2、档案与福利:

毕业生在个人办理养老保险、继续深造(如出国、考研)、考公务员等事关个人切身利益的问题时,都要用到档案。

3、档案与因公出国政审:

因公出国政审也必定要依据人事档案进行政治审查,如果档案材料不全,政审机构就会拒绝审查。

4、补办档案与原始材料:

虽然现在有的单位可以补办新档案,但以前的经历、工资、职称等历史原始材料将不复存在,势必造成一定损失。

拓展资料:

人事档案是中国人事管理制度的一项重要特色,它是个人身份、学历、资历等方面的证据,与个人工资待遇、社会劳动保障、组织关系紧密挂钩,具有法律效用,是记载人生轨迹的重要依据。

记录一个人的主要经历、政治面貌、品德作风等个人情况的文件材料,起着凭证、依据和参考的作用,在个人转正定级、职称申报、办理养老保险等相关证明时,都需要使用档案。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人事档案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