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建议》在课堂上怎样指导学生的脑力劳动

如题所述

《给教师的建议》学习心得

                     —在课堂上怎样指导学生的脑力劳动

其实,我找这个主题来说,那要从吴正宪老师讲的《商不变的规律》说起,吴老师根据一些情境图让学生列出了三组算式,分别是:6÷3=2  60÷30=2  600÷300=2;10÷2=5   20÷4=5  40÷8=5;5÷1=5 50÷10=5 500÷100=5,让学生观察数据有什么发现?吴老师找了四个学生来展示结果:第一个孩子是这样写的:我发现这种算式永远写不完;第二个孩子是这样写的:我发现你×10,我×10,商不变;第三个孩子是这样写的:我发现你×几,我×几,商不变;第四个孩子是这样写的:我发现只要除数和被除数都乘或(+、-、÷)一样的数,商不变。我们来看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但是想的深度不同,有的从一个片面来解释,有的从整体来看,所以在课堂上如何指导学生的脑力劳动,是我们必修的课程,特别是要从低年级开始教育工作:把独立解题作为学生脑力劳动的基本形式。

首先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想到所教的学科,而且要注意到学生;注意到学生的感知、思维、注意力和脑力劳动的积极性。课堂上教师的关注点应该由教材转向学生,这样才能真正地把握住学情。教师在自己的关于教材的思考上使用的精力越少,则学生的脑力劳动的效率越高。如果教师把全副注意力都用在自己的关于教材的思考上,那么学生感知所教的东西就很费力,甚至听不懂教师的讲述。就像徐长青老师所讲:通常把课堂分为四种:一是浅入浅出,二是浅入深出,三是深入深出,四是深入浅出,而后一种才是教学的最高境界,也是我们每一位老师努力的目的。徐老师还说了一个好的教师要拥有顿感力,学会捕捉课堂、捕捉学生。同时课堂的表达是让不懂的人听懂,再次表达是换一种方式听懂。如果我们8遍都没有把一个孩子讲会,是否考虑要换一种方式去讲。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知道学生学会什么。对牛弹琴不是牛的错。“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正确答案?不是课本上的答案,而是学生思维的萌动,只要是学生能从不同角度去勇敢地思考,能自圆其说,那都是正确的答案。并要让所有学生说出所有答案。”那就需要我们要做到真正读懂学生;真正读懂教材;真正读懂课堂,因此,教师所知道的东西,就应当比他在课堂上要讲的东西多10倍、多20倍,以便能够应付裕如地掌握教材,到了课堂上,能从大量的事实中挑选出最重要的来讲。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做出相应的变动。

 其次,在课堂上,要留出时间,让学生去独立地深入思考各种事实、相互关系、现象和事件,这就是实践中所说的巩固的实质。所谓巩固,不应当归结为在教师讲完课以后马上就提问学生,而学生就来回答教师的问题。因为这时能回答出来的都是那些有才能的学生,而中等和头脑迟钝的学生还需要对事实进行补充的研究和理解。其实,能力强的学生也同样需要这些,如果在很长时间里学生掌握一切东西都很轻松,那么他们的智力就会变得迟钝。比如有个家长告诉我,孩子的成绩下滑比较快,是什么原因?我告诉她,家长没有给孩子思考的空间,只要一遇到问题,家长就帮忙解决,这样孩子就有了依赖,依赖于家长,依赖于别人,而他自己就没有了想法,俗话说:勤娘养懒孩,懒娘养勤孩,所以不要怕因为浪费时间而用你的标准答案代替孩子们的思考。家长是这样,老师也是这样。发现的欢乐,凭借自己的努力而获得真理时的惊喜,能给人以自豪感和自我肯定、自我尊重的内心体验。

   《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然会有自己与众不同的想法和做法,他们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提出独特的见解,这正是创造意识的萌芽,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应该给予特别关注。用徐长青老师的一句话作为结束语:教学生一天为孩子一生,让每节课都成为促进学生发展并有后劲的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