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待李白的政治抱负

如题所述

首先从李白的入仕的途径来说,他不是依靠科举而是想通过有人举荐而当官,说的不好听一点就是想通过走后门的形式当官。这一点很明显就不是一个政治家的素养。

再者,题主所提到的重用,一般来说,重用就是当宰相。这一点还要从唐玄宗时期的宰相制度说起,首先要摆正一点,唐玄宗绝对不是一个喜欢操心的人。唐玄宗时期的在位宰相班子通常都只有两个人,一主一辅,宰相总管大事小事的决策管理,遇到大事拿着奏章跟解决方案去请示唐玄宗,其他时间唐玄宗就可以去找妃子玩了(`∀´)Ψ╰ひ╯。一般来说这两个宰相在各个方面都是形成互补的。这里举个栗子,开元第一届宰相班子是姚崇跟卢怀慎,姚崇主,卢怀慎辅。姚崇的行政能力强,有大的政治道德,但是姚崇的私德绝对是让人不敢恭维的,有时候都办事方式挺小人的。卢怀慎就刚好相反,他在道德修养上在当时的政坛上绝对是一流的,但这个人的办事能力不行。这就形成了一主一辅,同时,作为辅助宰相的这个人一定要能够有甘当绿叶的心态。这里我们再回来看看李白,所谓重用,能够把握国家的施政方向,必定是要做这个为主的首席宰相的。但这个首席宰相绝对不是一个好当的。这里的主辅宰相就相当于是今天的国家总理与副总理,需要有一个高度清醒的大脑还要有有高度的政治敏感。但是,李白在这两点都是不具备的。
首先来说第一点-------高度清醒的大脑。杜甫曾经说过李白是酒中仙,诗人余光中先生也说过李白“酒入豪肠,七分化成了月光……”初中老师应该都讲过,李白的好多诗都是酒后写出来的,然后呢?李白还是一个高产的诗人。这一点从浪漫主义的角度来说是不拘小节,文采斐然,但也说明了李白的一个特点------嗜酒如命。喝了酒之后呢?酒后误事啊。我在前面说过,李白诗又高产又有酒后作诗的习惯。这一点就足以说明问题了。同时,大家都有这样的一个感觉,人在就后经常就会管不住自己的嘴。这一点就又犯了皇帝的大忌讳。这里再举一个栗子,唐玄宗就是靠政变起家的,早就说政变的老油条了。而政变的保密工作是重中之重,其中有一次就是因为心腹没管住嘴而使政变流产的,而这次流产的政变差点就让唐玄宗阴沟里翻船。因此,纵使唐玄宗再爱才,也是不会愿意把李白这个定时炸弹安排在身边的。这是第一点。
再来说说第二点,政治敏感,有一件事情就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李白在政治敏感时期站错队了。这又是政坛一大忌。安史之乱时。玄宗第十六子永王李璘打着靖难的旗号,招兵买马,挥师东下,其实是趁机扩大地盘,想借乱世当皇帝。兵过九江时碰见自助旅行的李白,觉得他的品牌可以利用,便征召他为幕僚。怀才不遇的李白以为终于有用武之地了,不分青红皂白就答应了,因此而卷入皇权争夺战的漩涡里。后来唐肃宗即位。李白还是因为郭子仪等人求情才活下来。然后就被流放夜郎,后来还是因为大赦才重获自由,然而这个时候李白已经是风烛残年了。也不可能得到重用了。
从当时的朝廷来看,当朝首席宰相是李林甫(我在这里不对李林甫做出评价,个人觉得李林甫是一个很有争议的人),李林甫的特点就是嫉贤妒能,口蜜腹剑,并且此人城府极深,这里再举一个栗子------安禄山,安禄山在杨国忠执政时期造反而不敢在李林甫执政时期造反很大程度上就是安禄山害怕李林甫。安禄山每次见完李林甫回家后都要四处打听李林甫对他的评价,如果李林甫说了什么不好听的话安禄山都要害怕好几天。张九龄也是败在了李林甫手里,一个是有名的叛臣,一个是有名的贤相,都败在了李林甫手里,我们就能想想作为老酒鬼的李白会怎样了。
最后,李白的性格也是一个大问题。身为一个政客或是政治家,察言观色是必备技能吧。这里也举一个栗子,李白让杨贵妃打扇,杨国忠推磨,高力士脱靴。这个故事的真假不去追究,但它说明了一个问题,李白跟这三个人的关系都不好。跟这三个人有过节的结果我就不多说了。
还有一点忘了说了,当时的社会已经处在巅峰了,从李白官场最得意的时候的年号就可以看出来------天宝,天宝取自物华天宝,唐朝经过开元盛世已经进入了最盛,已经进入了一个守成的阶段,太平盛世对统治者的要求并不高,从这一点甚至可以说盛唐的安史之乱是成就李白的最佳的一个时机,然而……李白却站错队了
所以,李白得不到重用觉得不是一件令人惋惜的事情,这是时代的必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