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最终没有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原因是什么

如题所述

上面说的不是原因;
中国历史上真正的艺术家文人从来不会实现政治包袱,艺术上需要梦想,幻想力,需要浪漫,需要多情有情怀,需要自恋自闵,需要悲天悯人,性格上多骨子里自傲,不屈与人,不奉承于人,不屈与势力,也就是没有现实的政治立场,也就是幻想、善良、不囿与现实,这正是政治家的大敌!自古就有“秀才造反,十年不成”文人接受了太多的礼教道德道义上的东西,而让这些东西迷了眼,不知道哪些东西是他们真正需要的。文人空有其名,不过上苍也是公平的,文人留名青史,政治人物(除非大政治家)在现实得势;除了李白,还有很多,杜甫、苏轼、屈原、司马迁、连孔子不是也如此么?李白的政治抱负不可谓不高,但是没有政治上的素质手段,真正的文人大都如此。至于有些位列高官的文人,只能是蜕变的文人,不是真正的艺术家、不是真正的读书人,读书科举只是敲门砖啊。
文人在中国只能是超越权利,最好弄个谋士,像吴用厉害吧,只能让押司宋江当大哥;张良是典范。
这不是李白的悲哀,是历史的现实。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6-22
上元元年(公元760年),李白从江夏到豫章(今江西南昌)与夫人重聚。李白在一生的最后几年中,穷愁潦倒,生活十分凄凉。但他对时局的变化还是始终关心的。上元二年,当东南地区又告吃紧,朝廷派李光弼出镇临淮(今安徽泅县)时,61岁高龄的李白,仍不肯放弃这最后的报国机会,打算赶往临淮,参加李光弼的军队。可惜走到半路就病倒了,未能如愿。第二年,李白在安徽当涂与世长辞。

李白一生政治上不得志,在贫病中死去,但他以杰出的诗歌创作,为自己树起了一座丰碑。他继承了屈原和庄子开拓的浪漫主义传统,反对齐梁柔靡诗风,在诗歌革新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他的诗留传下来的近千首,各体皆备,都有脍炙人口的名篇,尤以七言歌行和五、七言绝句成就最大。其诗气象宏大,格调雄浑,感情豪迈,境界开阔,清新自然,余味无穷。李白和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把中国诗歌艺术推向顶峰,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正如韩愈所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当时的社会决定,就算他活着,也很很实现自己的抱负!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05-12-11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甘肃秦安西北)人,其先祖于隋末战乱逃至碎叶(今吉而吉斯共和国托克马克附近),李白即出生于此。李白少年时代就「观奇书」,「游神仙」,「好剑术」,有多方面的才能和兴趣,唐中宗神龙元年(705)举家迁居四川绵州,曾任翰林供奉。因称「李翰林」。贺之张誉为「天上谪仙人」,后人又称「李谪仙」。然而唐玄宗只让李白待诏翰林,作文学侍从之臣,李白的大志无法实现。李白性格傲岸不,也不能忍受「摧眉折腰事权贵」的生活。三年后李白因遭谗毁,自请还山,离开长安。他只能游山访仙,痛饮狂歌,以排遣怀才不遇的忧愤。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建立伟业,成为非凡人物的理想。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曾应邀入永王李璘幕府,又以为获得了建功立业的机会。,咏出「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的豪迈诗句。永王军队为唐肃宗消灭后,李白也受牵连入狱,后来在流放夜郎的途中遇赦。直到六十一岁时,李白还请求从军入幕,希望能有「一割之用」,却因病在途中折回,未能如愿,六十二岁时在他的族叔当涂县(安徽马鞍山)令的李阳冰家。
第3个回答  2005-12-11
外在原因:当时正处于动乱时期,朝廷中奸党林立,受到排挤
内在原因:李白对于政治没有深刻的理解和卓绝的认识,以至于写下“安能摧眉折腰侍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感叹。
第4个回答  2005-12-14
没认清自己被玄宗选进宫的真正意图只是玩乐,导致郁悒不欢,并卷进安史之乱中有了"污点",最终醉酒失足溺水身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