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为什么传位给李治

如题所述

因为唐太宗的嫡长子太子李承乾与四子魏王李泰相继被废,所以才传为给李治

贞观二年(628年)六月,李治出生于东宫丽正殿。贞观五年(631年)被封为晋王,后因唐太宗的嫡长子太子李承乾与四子魏王李泰相继被废,他才于贞观十七年(643年)被册立为皇太子。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去世,太子李治即位,是为唐高宗

唐高宗在即位之初,继续执行太宗制订的各项政治经济制度,李勣、长孙无忌、褚遂良共同辅政。由于他勤于政事,故而“百姓阜安,有贞观之遗风,史称“永徽之治”。高宗还在废立皇后问题上坚持自己的主张,排除了元老派的干扰。

扩展资料:

唐高宗是掩盖在李世民和武则天光环之下的一个男人:不争气的儿子,懦弱的丈夫。对于高宗,自古以来人们已经习惯于把他放在太宗的光环中考察,即使对他在位期间的政治评价,也会和贞观之治联系起来:“永徽之政,百姓阜安,有贞观之遗风。”好像只有这样才能让人明了高宗的政绩。

那么,究竟是他本身懦弱,还是历史学家把他写懦弱了,答案应该是后者,有几点可以证明。

其一,唐高宗做太子的时候已经跟武则天发生了不正当关系。那时候武则天是庶母,是母子关系。如果二人暧昧之事被唐太宗知道了,后果不堪设想,至少要被废掉太子之位。他敢做这件事,可见他不胆小。

其二,唐高宗继位之初,他的舅舅长孙无忌把持朝政大权,唐高宗不服,要夺权。当时唐高宗的势力还无法与长孙无忌相抗衡,但是他经过不懈的努力还是夺了权,最后把长孙无忌贬至外地,致其自杀而亡。

其三,从高宗时期的历史发展来看,他的功绩一点也不逊色于其他任何一个皇帝,包括他的父亲。

高宗即位伊始,就立即暂停了对辽东(高句丽)的战争及土木工程的营造。他在即位的第二年,即永徽元年(650年),召集众地方官询问百姓疾苦,鼓励臣下就国计民生发表意见。

他也很善于听从劝谏。有一次,他出外打猎遇雨,就问臣下:“用油布做的雨衣怎么样才能不漏一点水?”臣下说:“要是用瓦做,就不会漏雨了。”言外之意,是不应出来打猎游玩。高宗愉快地接受了批评。

庆元年(656年),高宗再次征询如何能够减轻百姓负担。大臣来济指出:过多的劳役是老百姓的一大负担,出工则误农时,出钱又花费很多,应该免除一切不急需的徭役征发。高宗虚心采纳。这种虚心求谏的政治作风与太宗如出一脉。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唐高宗不是窝囊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4
李世民之所以传位于李治是因为,他看到了大唐拉朋结党很严重,在诸皇子中只有李治没有拉朋结党,李世民希望自己的接班人是一个不党不私的人。但是李治也是诸皇子中最软弱的一个,才有了后来的武则天改国号登基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1-06
太宗传位给李治实属无奈,因为他是政治角力的最终选择,也和所在时代的局限性有关。虽然看出来李治无所争,但他没考虑到一个选择一个储君要看他有没有政治天赋,政治才能好了给与其皇权让其接了位子吃自己太宗的本钱都够大唐吃很多代,这一点李治的天赋是基本为零的。不要谈他在位期间经济怎么发展之类的话,这些功劳全是他的吗,长孙无忌,褚遂良这些人都是太宗留下的大能,他的得位很大功劳是其在任晋王府内的政治人才和长孙无忌默默经营的结果,反而太子李承乾失宠就是因为太子东宫的人要不太急功近利要不就是只懂得礼义廉耻的大儒空谈误事,因为太宗根本没想到教育一个合格的接班人政治才能的培养才是第一的。李治这个善良的接班人被裹挟着把自己的兄弟杀了个遍,这个是善良吗?皇权在握反而假手于人这个就是政治白痴,如果不是嫡子真就是皇子中最垃圾的一个根本没有政治天赋,所以才能让政治天才的武则天窃了国,武则天上台后干了啥,杀李呀,她清楚李姓皇族中但凡有几个政治人才,以他们李家的政治光环很容易就能将她赶下台。武则天才是有目的的杀,对比下李治,只能说太宗真是看走眼了
第3个回答  2011-11-11
楼上正解,但李治被立为皇太子是只有16岁,想拉帮结派也有心无力啊。李治时期中国很强盛,征服了朝鲜,越南,中亚,一度控制伊朗一部。在朝鲜设立了殖民机构熊津都督府。在中亚设立16个都督府,33个州,1000多个县。可武则天时期大搞政治运动,导致中国控制力减弱,失去了同化那些地方的最佳时期。结果被阿拉伯人夺取了。连新疆也被伊斯兰化了。。。居然还有1000多W汉人被伊斯兰同化,变成了回族。。
具体参考黄永年教授的《六至九世纪中国政治史》《唐史十二讲》的相关章节,中有十分详尽的分析。主要是因为李世民是拉帮结派才当上皇帝的,他不想,他儿子学他一样,拉帮结派把他赶下台了。呵呵。
第4个回答  2011-11-11
主要是因为李治生性淡泊名利,他是诸皇子中唯一没有拉帮结党的皇子。唐太宗希望所立的太子是君子性情,群而不党。但他却忽略了李治生性最懦弱,才致使武则天登宝临朝,建立大周天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