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小故事

如题所述

  省民政厅·新文化报

  刘清泽:1930年出生在河北省沧州市大刘庄村。1943年参加八路军,被编入敌后武工队,扒铁路、炸桥梁,令鬼子魂飞丧胆。参加了高川镇战役,泊头、西国头、铁罗庄子大战役,玉龙庄青纱帐战役等十多次大小战役。荣立一次三等功、一次二等功。

  抗战胜利60周年感言:“我比那些牺牲的战友幸运,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政府一直想着我们,谢谢党和国家对我们的关怀。”本报记者郭亮摄

  13岁加入敌后武工队

  1939年,我9岁,日本鬼子打进了冀中平原,烧杀抢掠,无恶不作,闹得商店关门,学校停课,人们东躲西藏。当时我上小学二年级,也不得不辍学了。但是,华北人民没有被日军暴行吓倒,在吕正操将军的领导下,积极开展地道战、游击战,狠狠打击了日本侵略者,搅得鬼子不得安宁。在三个当八路军的哥哥的影响下,1943年7月2日,刚满13周岁的我参加了八路军,被编入敌后武工队。

  1944年10月,为了切断日军的运输线,上级派我所在的班去炸掉架在三虎庄村头的铁路桥。这条河是黄河的一条支流,水很深、水流很急,桥边四周有3个敌人的哨卡。炸桥需要一个人从河里偷偷地游过去,当时班里11名战士,会水的没几个,战友崔国东因为水性好,被班长派去炸桥,可还没到桥边,就被敌人发现了,雨点般的子弹扫射过来,崔国东牺牲了。我从小在河边长大,潜在水里十五六分钟没问题,这个任务又交给了我。我托着25公斤重的炸药,神不知鬼不觉地下了河,正是初冬,天上下着小雪,水里冷得像针在刺骨头,游到桥中间,我感觉快支持不住了,迅速攀上桥墩,把炸药塞进去,点燃了导火索,然后又迅速游回来,没几分钟,只听轰的一声巨响,大桥飞上了天,我安然无恙,为此上级给我记了二等功。本报记者王瑾通讯员毛占义

  ?荩抗日歌魂

  《义勇军进行曲》

  最早建议用它作为国歌的是画家徐悲鸿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1

  田汉词、聂耳曲,《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年代。原是聂耳于1935年为故事影片《风云儿女》所作的主题歌。

  《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经历了一段有趣的过程:1949年春天,在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召开“保卫世界和平大会”。大会规定:开幕式各国要奏、唱本国国歌,当时新中国还没有成立,没有国歌,于是,大家决定唱《义勇军进行曲》来代替。

  第一届政协筹备会感到制定新中国国歌已迫在眉睫,7月15日至26日,《人民日报》上连续刊登了“国旗、国徽、国歌征集启事”,仅国歌一项应征稿就收到632件,歌词歌谱6926首,但都不够理想。最早建议用《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的是画家徐悲鸿。

  9月2日,政协筹备组就制定国歌问题再次举行会议,毛泽东、周恩来同志出席会议,张奚若、郭沫若、刘良模、梁思成等都同意徐悲鸿的建议,用《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李立三和郭沫若对歌词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有看法,认为需要改词。周恩来最后发言,他说:“我们前面还有着帝国主义敌人,我们建设越进展,帝国主义将越加嫉恨我们、破坏我们、进攻我们,你能说:我们就不危险了吗?还不如留下这句话,经常保持警惕的好1毛泽东同志表示赞同。

  为慎重起见,毛泽东和周恩来于9月25日晚又召开一次关于国旗、国徽、国歌、纪年、国都问题的协商座谈会,意见得到统一。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代表一次通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未正式判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1978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又通过,《义勇军进行曲》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面对酷刑她坚贞不屈

  龙井市老头沟镇铜佛村烈士纪念碑,是由原铜佛乡政府投资9000元,于一九八七年九月三日在铜佛乡西南侧修建,建碑时的乡长为金七星,现任镇长为牛传君。纪念碑宽为203厘米,厚170厘米,高1200厘米,碑体由砖、石、水泥砌筑。碑座建立在一个有五级台阶高的平台之上。为二阶台式,在上层阶台前墙正中修一长方形凹槽,供挂烈士名牌;碑身为长方形四棱柱体;碑冠为扩檐飞角起脊式仿古碑顶,碑冠正前下方修一五星。

  正面碑文为朝鲜族文字“革命烈士纪念碑”。东西两侧写着烈士的名单,此碑为纪念崔姬淑等203名烈士而立。

  崔姬淑,朝鲜族,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参加游击队。1934年,组织上派她到游击队被服厂工作,1936年她被任命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第六师裁缝队的负责人。1937年以后,日本侵略者又连续对抗日军民进行“讨伐”。抗日联军化整为零,编成小部队进行活动。

  1941年2月,崔姬淑跟随南昌洙带领的小部队执行任务。当队伍赶到延吉县白金乡松林屯东北的德开沟附近时,遭到袭击,在战斗中受伤被捕。敌人把她带到龙井宪兵队,施以各种酷刑。但她坚贞不屈,最后被敌人杀害,时年32岁。

  本报记者杨威

  老头沟镇铜佛村烈士纪念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2-01
潘冬子
急风暴雨的1931年,潘冬子的家乡——柳溪镇暂时还处在大土豪胡汉三的统治下。潘冬子挑柴经过胡汉三家门前被正准备仓皇逃命的胡汉三拦住盘问,逼他说出他父亲潘行义的下落,并丧心病狂地把潘冬子吊打拷问。这时,红军在潘行义的引导下,打进了柳溪,解救了潘冬子。柳溪建立了红色政权,潘冬子参加了打土豪分田地的斗争。潘行义在对敌作战中负伤,他在手术中主动将麻药让给阶级兄弟,使潘冬子深受教育。1934年秋,红军主力被迫撤离中央根据地。潘行义随部队转移。临行前,他给潘冬子留下了一颗闪闪的红星。胡汉三又回来了,柳溪陷入了一片白色恐怖之中。潘冬子和母亲暂时离开柳溪,转入了深山老林。在当地领导游击队和革命群众进行斗争的红军干部吴修竹,向他们传达了遵义会议的精神,增强了潘冬子和母亲坚持斗争的勇气和力量。为了掩护乡亲们撤退,潘冬子的母亲壮烈牺牲,潘冬子看到母亲的死,变得更加坚强。在闪闪的红星照耀下,潘冬子积极参加对敌斗争,他在战斗中破坏了吊桥,切断了敌靖卫团的后路,使敌人缴枪投降;他巧妙地把盐化成水,躲过敌人的搜查,送给游击队;他和椿伢子把情报送给游击队,搞沉了敌人的运粮船,破坏了敌人的搜山计划;他沉着机智地应付了胡汉三多次狡猾的试探和盘问,最终满怀仇恨地砍死了胡汉三,有力地配合了游击队攻打姚湾镇的军事行动。战斗迎来了胜利。1938年,在江南坚持游击战争的红军游击队奉党中央命令,准备开赴抗日前线。上级派潘行义来接吴修竹领导的游击队下山。潘冬子和父亲终于见面了。潘冬子戴上那颗闪闪的红星,成为了一个真正的红军战士,加入了红军的行列,踏上了新的征途。
第2个回答  2021-04-21

抗战小英雄故事,王二小的故事,让人感动的抗日英雄

第3个回答  2011-12-01
jh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