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烈士(英雄)小故事 短!!!!!!

要求:
1、较为著名(赵尚志、赵一曼等),但不要太普遍(董存瑞、邱少云等)。
2、内容简短但具体。最好200字左右。
3、其他网站或提问复制的也可以,但必须符合上所要求。
提示:
速度越快、内容越好分数越高。在此抵押5分,希望朋友们积极回答!老师要用的,谢谢!
求求各位了!我都头疼死了!速度!绝对多给分!!我就剩下15了,好了给你们10还不行吗??!!~~~~!!!!快点!谢谢啊!!

黄继光,1930年出生于四川省中江县一个山村。他自幼家境极为贫寒,六七岁时父亲因受地主欺压,病恨交加而死。黄继光从小就给地主扛长工、割草放牛。1949年冬,家乡解放,村里组织起农会,黄继光不但成为农会第一批会员,积极斗争地主,还当上了村里的民兵。
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国内停止复员并大量征兵。1951年3月,中江县征集志愿军新兵时,黄继光在村里第一个报了名。体检时,他因身材较矮开始未被选中。来征兵的营长却被黄继光参军的热情所感动,同意破格录取。
到朝鲜前线后,黄继光被分配到第十五军第一三五团二营六连任通讯员。1952年4月,部队到五圣山前沿阵地接防,本想杀敌立功的黄继光却被分配到了连队后勤。经过副指导员细致的思想工作,黄继光明白了后勤工作的重要性,样样工作都干得很出色。经上级批准,他荣立三等功一次,还加入了共青团。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开始。10月19日夜,黄继光所在的二营奉命反击占领597.9高地表面阵地之敌。当攻击部队受阻、伤亡较大时,已任营通讯员的黄继光挺身而出,主动请战,消灭敌人火力点。在战友负伤牺牲、自己所携弹药用光的情况下,黄继光毅然用自己的身躯堵住了敌人枪眼,为冲锋部队的胜利开辟了通路,牺牲时年仅22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3-30
1951年3月,邱少云响应毛主席“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号召,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当他来到朝鲜,看到美帝国主义和李承晚匪帮对朝鲜人民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目睹朝鲜儿童遭受自己童年时代一样的苦难,倍加激起邱少云对帝国主义反动派的仇恨。要为打败美国侵略者贡献自己的一切。
1952年10月,邱少云所在连队接受了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就是消灭盘踞在平康和金化之间的三九一高地的美李匪军,把战线向南推进。然而,我军阵地到三九一高地之间,有着三千米宽的开阔地,这是敌人的炮火封锁区。要在这样长距离的炮火下冲击,确实是件不
容易的事情。因此,为了缩短冲击距离,出奇制胜、打得敌人措手不及,我军决定在发起总攻击前一天的夜里,把部队潜伏在敌人阵地的前沿。

在金化以西三九一高地的反击战中,出现了一位为着胜利、保全整体而牺牲自己的伟大战士邱少云。
十月十一日,邱少云和他的战友奉命到
离敌人阵地很近的地方去潜伏,等到第二天傍晚发起战斗,以便突然地去消灭敌人。

他们潜伏的地方是在敌人盘踞着的三九一高地的山坡上,又没有荫蔽身体的地形和树木。昨天,从这里飞起一只野鸡,还惹得敌人打了半天枪炮呢!现 在要他们在这样一个地方荫蔽二十多个钟头,不让敌人发现,这是极不容易的事情。在战士们出发以前,部队首长特地对他们讲:"你们这次去潜伏,要靠巧妙的伪 装,要靠沉着,更重要的是要遵守潜伏纪律。那怕有人被敌人子弹打中了,也不能暴露目标。"战士们同声回答说:"请首长放心,为了祖国,为了胜利,为了中朝 人民,在任何情况下也要潜伏好,完成战斗任务。"

天黑以后,战士们秘密地摸到了潜伏地。他们三个一组,四个一组的分散开来,潜藏在茅草中。每个人从头到脚都插上了野草,伪装得像山坡上的草一 样,凉风吹过,人身上的草和地上的草一同摆动,显不出一点儿痕迹。他们还可以清楚地看到从地堡枪眼里伸出来的敌人机枪筒和了望孔缩头缩脑向外张望的面孔, 有时,敌人讲话的声音也能清楚地听到。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到第二天十一点钟的时候,敌人盲目发射的一颗燃烧弹突然落在邱少云身边,并且烧着了他身上的野草。这时,他要站起来是完 全可以扑灭身上的火苗的。但是,邱少云深切的懂得,要是这样做,就会被山顶上的敌人发觉,潜伏在这里的几十位战友就有被消灭的危险,原定的战斗计划也就不 能完成。我军阵地上的指挥员看到潜伏地冒起了烟火,连忙命令炮兵向敌人轰击,扰乱敌人的注意力。这时候,邱少云还是没有爬起来扑灭自己身上的火焰。火焰已 经延烧到了他的头上。在这个生死关头,邱少云紧握着压满子弹的冲锋枪,看看前面不远的敌人,很想冲上去和敌人拚了,但是他没有这样做。烈火继续在燃烧着, 烧烂了邱少云的皮肤。邱少云忍受着难以想像的肉体痛苦,咬着牙,把两手深深地插入泥土。然后猛地抬起头来,用微弱的声音向离他最近的战友李士虎说:"胜利 是我们的,但是我不能完成爆破任务了,这个任务交给你去完成吧!"说完,他又痛苦地把被烈火烧着的身体更紧地贴到地上,一直到牺牲时,也没动一下。

烈火烧了二十多分钟,直到邱少云牺牲后,烈火才熄灭了。

我们的英雄--邱少云就是这样地以超人的意志力,为祖国、为整体、为胜利而忍受了肉体的苦痛,以至到最后献出自己的宝贵生命。
第2个回答  2010-03-30
1921年7月,陈雨和出生在山东省巨野县营里乡陈庄。自1941年参加八路军,他先后经历了抗日战争、全国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参加了包括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济南战役等大大小小上百次战斗,曾多次英勇负伤,死神曾两次与他擦肩而过。

陈雨和3岁时就没有了父母,只能靠讨饭来填饱肚子。长大一点后,便给地主干活,受不了地主的压迫,他偷偷跑到矿井里当煤矿工,每天起早贪黑地干,累得腰都直不起来了,但依然吃不饱,还要忍受日本人的欺压,一气之下他和几个工人偷偷地跑出来参了军。那年他刚好20岁。

刚开始,他们是几十人在山东一带打游击,那时候日子过得很苦:没饭吃,挨饿是常有的事;没衣穿,一套衣服穿了十几年,到后来身上都生了虱子;没有家,十几年没有好好洗个澡。这些苦咬咬牙还能挺住,最难受的是受了伤没有药。

最令陈雨和难忘的是1942年的一场对日战争,他所在的部队被日军的优势兵力包围在一个小山村里,为了突围,八路军进行了英勇反击。鬼子恼羞成怒,动用了包括大口径钢炮在内的各种轻重武器,向我军阵地进行狂轰乱炸,不少战士被炸得血肉横飞,战斗十分惨烈。

尽管如此,八路军战士最终集中火力点,硬是在敌人的合围圈上撕开一道口子,全团大部分战士成功突围,但陈雨和不幸在突围时被敌人炮弹击伤,鲜血染红了全身,他当即晕死过去。第二天他才被当地的老乡救下,隐藏在老百姓家中疗伤。老乡出于对抗日军队的真诚拥护,克服重重困难,为他擦洗敷药,把家中唯一一只母鸡杀了炖汤给他补身子,把家里的麦种磨成面粉做成馍给他充饥。在老乡们的精心调治和尽心救护下,他很快痊愈重返战场。

由于当时的条件有限,虽然陈雨和身上大部分弹片都取出来了,但他大腿上还留下来一小块弹片,“一到阴天就发痛,这就当是日本人送给我的纪念品吧。”陈雨和打趣地说。

1943年春天,陈雨和在一场拼刺刀的恶战中,不幸被日本鬼子的刺刀刺伤了脖子。战友们背着他四处转移,最后把他安置在附近老百姓家里养伤。当时没条件治疗,伤口都化脓了,老百姓用盐水帮他擦洗,这样过了半年才好转。伤好后,他又回到部队投入到抗日战斗中,一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 “抗日根据地的老百姓是我的再生父母呀!是他们两次把我从鬼门关前抢了回来。”陈雨和这样感叹。

全国解放后,光荣退役的陈雨和被组织上分配到原市商业局任副局长,之后相继担任市轻工业局副局长、书记、局长,1982年从市轻工业局局长的位子上离休。
第3个回答  2010-03-30
水缸的秘密

瑞金沙洲坝的杨大娘是红军家属。大儿子参加红军以后,家里少了一个劳动力,里里外外什么事都要她自己操心。

1933年7月的一个傍晚,杨大娘浇完菜园,回家准备挑水做饭。她刚拿起扁担,却发现水缸里的水满满的。大娘奇怪了:前天水缸满,昨天水缸满,今天水缸又满了。这是怎么回事?她问小儿子:“小发仔,下午你挑水了吗?”

11岁的小发仔把头摇得拨浪鼓似的,说:“我没挑。”

杨大娘越想越觉得奇怪,就跑到田头问代耕队长:“我屋里那口水缸,天天都满满的。是你派人给我家挑水了吧?”

“没有啊,”代耕队长也感到奇怪,将信将疑地问,“真有这样的事?”

正说着,上屋的二婶也提着菜蓝子走过来搭话:“是啊,我屋里的水缸也是干了又会满,满得都快要溢出来 了,不知道是谁在做好事。”

代耕队长把斗笠往头上一扣,笑笑说:“毛主席主张调查研究,你们该去调查调查呀!”

杨大娘和二婶觉得这话有理,俩人商量了一阵,就各自回家了。

第二天,杨大娘擦桌子、洗衣服,不到下午,满满一缸水就用完了。她故意不去挑,也不下地干活,早早拿起一双鞋底,坐在门口,和二婶你一针我一线地纳起鞋底来。她俩鞋线扯得嗦嗦响,纳好鞋底又上鞋帮,四只耳朵听动静,两双眼睛观八方,边做针线活,边搞起“调查”来。但是等了半天,也没有半点儿动静,她俩心里纳闷极了。

太阳离西山只有两竿高的时候,杨大娘忽然听见屋里的后门响了,接着又听到水桶铁钩碰撞的声音。她俩惊喜地互相丢了个眼色,不约而同地喊了出来:“这回捉到了!”说着站起身就往屋里跑。

杨大娘刚进门,差点跟一个挑着水桶的人撞个满怀。她抬头一看,见这人身材高大魁梧,穿一身红军制服,正冲着她和二婶笑。望着他那双明亮的大眼睛,她觉得很面熟,但是又记不起在什么地方见过。二婶一下就认出来了:“呀,这不是毛主席吗!”

二婶拉着毛主席坐下,杨大娘赶忙端上一碗茶,说:“毛主席,你来沙洲坝不久,可处处爱护体贴老百姓,叫我们怎么感谢你呀!”

毛主席喝着茶,和两位红军家属聊起家常来,问她们:生活有没有困难?代耕队耕的田满意不满意?房子漏雨不漏雨?小孩子在列宁小学的功课好不好?一直谈到天擦黑,毛主席又要去挑水,非要把水缸挑满不可。杨大娘拗不过,只好答应了。

毛主席为杨大娘和二婶家挑水的事,很快就在村里传开了
第4个回答  2010-04-01
董存瑞(1929年-1948年5月25日)是中国解放军军人,1948年在国共内战中阵亡。

生平
董存瑞1929年生于河北省怀来县的贫苦农民家庭。1945年7月参加八路军。194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8年5月25日,解放军攻打中华民国政府军驻守的隆化城。董存瑞所在连队负责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据说,在冲锋时,遭到一个桥型暗堡的猛烈火力封锁。董存瑞便抱起炸药包,准备进行爆破。冲至桥下后,发现桥型暗堡距地面过高,也没有地方可以放置炸药包。董存瑞便用手托起炸药包,拉燃导火索,与暗堡同归于尽。董存瑞的行为,使得他成了中国共产党宣传的著名战斗英雄。在河北省隆化县北郊,有董存瑞的墓地和纪念碑,碑上刻着朱德的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

影响
根据董存瑞的事迹有很多艺术创作,有以董存瑞命名的电影、歌曲和笑话。[1]

董存瑞争议
1954年电影《董存瑞》的导演郭维在2006年7月出版的《大众电影》第8期发表了题为《〈董存瑞〉:“真实”创造的经典》的访问记,84岁的郭维在文章中强调:“没有人亲眼看见董存瑞托起炸药包的情景。”几天后,8月19日,在央视电视专题片《电影传奇——董存瑞》中,接受访问的郭维证明“董存瑞的英勇献身”是事后推测出来的:“以后怎么知道、确定他(董存瑞)是托着炸药包炸的呢?最后有人建议挖这个桥底下。结果最后挖到一定深度的时候,挖出一个袜底来,就是董存瑞媳妇给董存瑞缝的。班里的同志都知道,这是董存瑞的袜底。这么确定这是董存瑞……”[2]

郭维的爆料引起“董存瑞生前战友”和亲属的强烈不满,并且提出诉讼。[3]并根据当年董存瑞所在部队司令的回忆录等几本著作证实炸碉堡的真实性[4]。

事实上,冀察热辽军区政委程子华因“发现董存瑞有功”而不断晋升,他于1978年任民政部长后,将董存瑞的妹妹董存梅也调到了民政部。有人认为,所谓董存瑞生前战友、部队和相关单位(如隆化董存瑞烈士陵园、隆化中学等),皆因害怕董存瑞英雄事迹有假降低纪念规格而失去既得利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