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佛教皈依和回向的问题!

我是一个学佛的初学者,也没有皈依也没有导师平时有什么不会的就在网上查。现在有两个问题有点不明白请会的师兄指点一下。1就是皈依的问题,皈依前后有什么要求。麻烦说详细点谢谢。第2就是回向方面的问题,像我们现在每天早上晚上都会念佛菩萨声号和经文心经请问每天所念的经文都是晚上回向还是早上晚上分开,还是每个经文有每个经文的回向?麻烦师兄说详细点。谢谢师兄
还有就是每天在开始念第一句经之前用不用说什么也就是说有没有开经阁?还有就是念完以后用不用再说点什么再回向

《回向品》,是将生起菩提心的善根,回向天边无际的一切众生。这样的回向,前面在《三殊胜》讲过一些,“七支供”也略有提及,那么在本品当中,从总体上给大家介绍。

此回向文非常殊胜。对藏传佛教来讲,各大教派的寺院中,包括超度亡人的时候,往往将此作为回向文;很多教派的念诵集中,也有此《回向品》。

我讲《现观庄严论》时提过,积累的念佛、磕头、转经、坐禅等善根,基本上没有回向给众生。其实这样不是很好。如果没有回向给众生,善法很容易被毁坏。记得《极乐愿文大疏》有一个偈颂,讲了四种毁灭的因,如云:“积累善根后,颠倒不回向,宣扬生悔心,灭善根四因。”也就是说,积累的善根若没有回向,通过四种因可以摧毁:

一、颠倒回向:自己闻思、布施等善根,回向让某某众生生病、某某众生痛苦、摧毁某某怨敌……这样的发心叫颠倒回向。

二、不回向:假如行持善法而没有回向,善根很容易耗尽。当你生嗔恨心或者做一些不如法行为,原来的善根就会毁坏。

一般而言,藏传佛教对善根回向非常重视,我今天转完塔以后,马上要念一个偈颂回向,没有回向就比较担心,好像出门没上锁,害怕小贼把家里的东西偷走了一样。藏地很多人从小就有这种观念,包括我自己在内,还没有上学时,每天晚上父母和我们几个孩子吃完饭,就开始念一些莲师心咒、观音心咒。有时候还没有念完,我们小孩就睡着了,父母马上把我们叫起来,要求回向善根再去睡。所以长大之后,我不管做什么样的善法,都会提醒自己不要忘记回向。不仅仅是我,我附近很多同龄人,都有这样的习惯。包括一些在家人,每天工作特别忙,但有时到寺院听经闻法、作一些布施,最少也是念一个偈颂作回向。这种传统非常好,如果没有回向,毁坏善根的因比较多,因此一定要回向。

三、宣扬:到处说自己做了什么功德、积累了什么善根,这样炫耀功德,也容易毁坏善根。但如果回向完了,再怎么宣扬也没事,因为你门锁得紧紧的,就算四处说“我家有好多钱,保险柜里有什么存款单”,别人也只是羡慕而已,想偷也偷不了。
所以回向的确很重要,毕竟我们凡夫人的习惯是:做一点善法就昭告天下,生怕别人不晓得,而若造了很大恶业,想方设法隐瞒,不让大家知道。华智仁波切和纽西隆多也讲了,很多人哪怕念的咒语多一点,也喜欢告诉大家——我念了10万遍啊!我修了3遍五十万加行!……如此炫耀则会毁坏善根。当然,你回向完了再说,那就没什么问题了。
四、生后悔心:你以前行持过一些善法,但因恶友、恶劣环境的影响,事后产生一种悔心,这也会毁灭善根。

以上是毁灭善法的四种因,大家一定要注意,若远离了这四种因而回向,功德是很大的。回向的功德,偈颂中是这样说:“回向无尽道,增上并转变。”回向是不可思议的一种方便,依靠回向,就像把钱存在银行里,利息不断增长一样,自己的功德将越来越增上。通过回向还可以转变善根,这一点更为重要:回向给今生,就会成熟今生的善根;回向给来世,就会成熟来世的善根。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虽然理想不尽相同,但总的来讲,想快乐这一点是每个人的愿望。快乐的途径各种各样,有些人想即生快乐,有些人想来世快乐。即生快乐的,有些喜欢钱财;有些喜欢打扮;有些喜欢地位、名声。来世快乐的,有些想再来人间享受快乐;有些想获得天界的快乐;有些觉得这些是束缚,理应超越而获得解脱。而解脱当中,有些只想得到声闻缘觉的解脱;有些则不愿独自解脱,唯一的目标是利益天边无际的一切众生。
人人的目标都不相同,但皆可依靠回向来实现。就相当于一块金子,金匠可用它来做不同的东西,它可以做成佛像,也可以做成耳环,甚至可以做成盛不净粪的器皿。若是如此,它的价值是不同的,做佛像的金子,会受到人们的顶礼膜拜;做耳环的金子,只是一个装饰品;做盛不净粪器皿的金子,谁见了都非常唾弃。我们回向也是这样,比如念了3万遍观音心咒,有些人回向自己健康,这相当于把金子做成盛不净粪的器皿;有些人回向自己获得寂灭果位,这相当于把金子做成装饰品;有些人回向给天边无际的可怜众生,这相当于把金子做成佛像。同是一个善根,通过发心和回向可转变为不同的功德,因此,我们以后做善事时,务必要以大士道的发心来回向。
回向能满足你的意愿,实现你所求的目标。《文殊刹土功德庄严经》云:“何人发何愿,如是而实现。”故而,发愿和回向很重要。(发愿和回向之间的差别 ,我在前面也讲过,今天不再赘述。)善根回向给菩提和众生,这个功德永远也不会耗尽

为什么这样能使直到成佛前功德都永远不会坏失,耗尽?

索达吉堪布说得好:“善根回向给菩提和众生,这个功德永远也不会耗尽,《慧海请问经》中说:“水滴落入大海中,海未干涸其不尽,回向菩提善亦尔,未获菩提其不尽。”一滴水落入大海里,大海没有干涸之前,这滴水也不会干涸。同样,哪怕一个小小的善根,今天布施一毛钱,或者念1遍观音心咒,或者用1分钟的转经轮,若回向给一切众生证得菩提,那么你没有获得佛果之前,此善根永远不会消失。反之,假如你做了非常大的善法,却没有回向,善根则很容易毁坏。”

很重要的是

日后小回向的时候,无论我们为自己回向什么,我们同样也回向给一切有情,因为一切有情都跟我们自己一样,他们只想获得安乐,不想受苦。所以无论我们怎样回向功德,我们也同样回向给一切众生。

附:入行论关于回向的讲解
http://www.folou.com/viewthread.php?tid=96766

关于回向,学佛人普遍存在一个大误解——慈诚罗珠堪布

有关回向的比喻,是一个人舍不得将食物独自享用,而将它与众人分享。

那么,在回向之后,自己的善业是否也随之而减少了呢?

就如某人以十元钱来用于十人共分,此人只能得一元钱一样。

但是,善根却不是这样的,越是回向给众生,善根就越增长;

越是舍不得回向,善根就有可能越减少。

善根在此方面的特点,是与世俗事物恰好相反的。

回向即是回转善根,有所趣向,把所造善根力集中加于某目的,使之尽快得以实现。所以,为了达到某特定目的去行善,可以陈述或心中忆念所求之事而回向,同时以广大无私的发心把这些功德回向给其他目的甚或法界众生,还可以令自己的善根增长广大,乃至无量无边。最好按印光大师的开示,先将善根回向法界一切如母众生(暂时离苦得乐,究竟往生西方,同成正觉),然后再进行别的回向。

此外,回向应当与发心相应。我们的发心如果是为一切众生而行善,最后也要为一切众生而回向。前后不应该是矛盾的,如果发的是菩提心,回向却是为自己就不合理。按照大乘佛教的思想,我们既不能为这一世的圆满——自己的健康、长寿、发财而回向;也不能为了获得声闻、缘觉的果位而回向;而是要为证得菩提、获得佛陀的果位而回向,这是最殊胜的回向。这样回向后,善根生生世世也不会穷尽,其善果虽然一次又一次地成熟,却永无完结之时。因为善根已经回向了菩提,所以在未证得菩提之前,它们是不会消失的。

而且善根功德也并不是回向到某处,就不能再回向到另一处(打比方说,并不是回向了法界,就不能再单独回向给自己的上师、父母等),为什么呢?这个善根不是一个实有的东西,因为我们的心性都是横遍十方、竖穷三际,没有时方和方分的边涯,只要以广大的发心摄持,将心量放开,善根就能无有穷尽。
关于回向,学佛人普遍存在一个大误解——慈诚罗珠堪布

有关回向的比喻,是一个人舍不得将食物独自享用,而将它与众人分享。那么,在回向之后,自己的善业是否也随之而减少了呢?不是的,善根在此方面的特点,是与世俗事物恰好相反的。

就如某人以十元钱来用于十人共分,此人只能得一元钱一样。
但是,善根却不是这样的,越是回向给众生,善根就越增长;

越是舍不得回向,善根就有可能越减少。

为什么呢?这个善根不是一个实有的东西,因为我们的心性都是横遍十方、竖穷三际,没有时方和方分的边涯,只要以广大的发心摄持,将心量放开,善根就能无有穷尽。

所以,地藏经里七一的比喻,并不是说,回向给众生了,就用掉了七分之一的善根,而且也只能是七分之一的善根

地藏经上七一的比喻,是针对我们这些心量狭小的世俗凡夫而言,因为我们世俗凡夫,心量狭小,不能真诚的打开心量,回向众生,所以善根会随享用或小回向(不清净的回向,不广大的回向,不平等的回向)的使用(即成熟)而消减,

就好比一杯水,我们因为心量不广大,不能将其汇入大海中,那么这杯水必定会因为我们的的享用(回向给自己)或给眷属的享用(回向给亲缘眷属)而消耗,喝光,而七一的比喻,就是说,无论我们怎样请眷属来享用,他也只能喝到七分之一那么多

但是若能清净,平等,广大的将一切功德回向给一切众生,那么就等于把这杯水倒入了大海之中,那么这杯水就不会再干涸,消减,而且也再也没有七一的限制,任何众生,都能享用到完整的一杯水,乃至整个大海,如是善根回向给菩提和众生,这个功德永远也不会耗尽,而且哪怕一个小小的善根,今天布施一毛钱,或者念1遍观音心咒,或者用1分钟的转经轮,若回向给一切众生证得菩提,那么你没有获得佛果之前,此善根永远不会消失。反之,假如你做了非常大的善法(一盆水,一缸水),却没有回向,或者回向不广大,清净,平等,那么这善根则很容易毁坏,最终亦消耗至全无

参考资料:http://www.folou.com/thread-154199-3-1.htm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1-19
师兄,您好!
皈依没有什么要求的。皈依不是受戒,不是出家,只是把身心信仰三宝。
你可以看看圣严法师的《正信的佛教》《学佛群疑》里面有详尽的解释。百度搜索一下。
看看这个: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22842013.html
至于回向方面,就是统一的回向文就是,
“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一般诵经之前都是先念炉香赞,然后开经偈,然后再念经文,念佛号就不用。每本经书翻开来一般就先是炉香赞,后是开经偈,开经偈就是“无上甚深微妙法······”那四句。按着里面念就可以了。诵经之后就要念回向文,如果是心中无所求的,那么就念上面那个统一的回向文就可以了。
南无阿弥陀佛!
第2个回答  2011-11-18
回答1.皈依前后没有什么要求,只要办理皈依证,平时初一十五吃素,买一套海清,2.回向一般是晚课做完,回向一天的功德 末学、没有想楼上讲的那么好、有什么错误请指出、
第3个回答  2011-11-19
建议先对佛教有个正确的认识,请看《认识佛教》,然后多听经,了解自己此生的目标和念佛的方法,了解了之后就再结合念佛,将佛法落实在生活中。有了信、解、行,就能证。建议你听《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4个回答  2011-11-19
皈依没有要求,可以去寺院跟师傅讲看具体怎么皈依。也可以每次念诵前发愿自愿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三遍。
一般经书如楼上善知识所讲,没有特别回向就照经书念,回向文有很多,选择自己喜欢有缘的念,如果有其他愿望,可以再加进去,比如,弟子xx愿将念诵功德回向于我累世冤亲债主历代宗亲,愿他们离苦得乐,早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