馒头的来历

四年级寒假作业

馒头,又称馍、馍馍,中国汉族传统面食之一,经常出现在北方人民的餐桌上。用面粉发酵蒸成的食品,形圆而隆起。本有馅,后称无馅的为馒头,有馅的为包子。面食以是以小麦为主要原料,而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也是最早的农作物发源中心。早在五千年以前,居住在黄河流域的中国人,就已经学会了种麦。有了麦,人们就逐渐将它加工成各种面食,面食的种类也多种多样,总体来看馒头已经成为面食种类里面最为广泛被人使用且最频繁的面食之一。面食现在北方流行,后逐渐在南方普及开来。


诸多古老的面食中,烧饼、汤饼等面食都是未经过发酵的,而馒头是中国最著名的发酵面食品,被誉为是古代中华面食文化的象征,现代人常把它同西方的面包相媲美。

1、面食与祭祀故事

《事物绀珠》说,相传“秦昭王作蒸饼”。萧子显在《齐书》中说,朝廷规定太庙祭祀时用“面起饼”,就是“入酵面中,令松松然也”。这里说的“面起饼”,就是最早出现的馒头。可见,中国人吃馒头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战国时期。

2、七擒孟获的故事

说起馒头,最为流传的故事源于三国时期七擒孟获的事件。馒头就有了自己正式的名称。相传是三国时期诸葛亮发明。《三国演义》中讲述诸葛亮七擒孟获,平定南蛮之后,过江受战死冤魂之阻。诸葛亮面对此景心急如焚,想来想去只好祭奠河神,求神降福惩魔,保佑生灵,诸葛亮不忍用人头祭祀,而发明馒头为替代品(也做“瞒头”解释,有隐瞒的意思。用假人头替代说)。于是命杀牛宰猪,包成面团,投于水中以示供奉。后来民间习此风俗。这大概是"馒头"的起源。"馒"通“瞒”或"蛮","馒头"即意为“瞒头”、"蛮头"。从此,在民间既有了“馒头”一说,诸葛亮也被尊奉为面塑行的祖师爷。

这就为我们提供了馒头起源的线索,即馒头起源于野蛮时代的人头祭,尔后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演变成禽肉馅。到南宋时,猪肉馒头很盛行。元代出现了类似后世开花馒头的“煎花馒头”。由此可见,馒头最初是包陷的,后来经历了一个由包陷到实心的演变过程,至清代始有”实心馒头“的记载,后来北方人称无馅的为“馒头”,有馅的为“包子”。从此以后,以种植小麦为主的中国北方地区人们逐渐学会了做馒头,并以馒头为家常主食。馒头出现后,提高了人们主食的质量,并由此派生出花卷、包子等食品。

3、馒头与饮食文化  

馒头中除了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类以外,酵母还富含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和酶类。中国主食馒头基本上都是以面粉、酵母(纯酵母、酒酿或面种)以及水为原料和面,面团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过程后,蒸制而成的。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人们的饮食习惯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但是馒头仍然是我国北方小麦生产地区人们的主要食物,而且在南方也很受欢迎。馒头也成了中华源远流长饮食文化中的一个缩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7

馒头的起源来自一个小故事,这件故事的主人翁就会我们大家耳熟能详的诸葛孔明了,馒头这个食物的发明也是机缘巧合下形成的,非常有意思的小典故。

《三国演义》里曾经有这么一段故事,诸葛亮带兵去攻打蛮族,也就是攻打孟获得胜归来的时候,路过了泸水,也就是现在人们常说的金沙江。到了这里的时候,突然天气大变,大风掀起巨浪,致使行军没办法度过泸水。当时有人向诸葛亮汇报这个情况,诸葛亮也没有好的办法,就找来孟获询问怎么解决。

孟获因为是当地人,对于河神一说深信不疑,并且为了表达自己的归顺之心,就把之前人们遇到这样事情的做法告知了诸葛亮。孟获解释说泸水里有个猖神喜欢作乱,每逢这个时候,人们都要用七七四十九颗人头,加上黑牛白羊等祭奠河神,这样做了之后就会换来风平浪静。

有人建议斩杀俘获的蛮族俘虏来祭奠,诸葛亮多聪明的一个人啊,若是这时候斩杀俘获来的俘虏,不仅会失去孟获,甚至还会因为自己手下士兵的怨恨。于是决定换一种方法。他命手下宰杀牛羊,然后把行军带的面粉和成面团,把面团做成人头大小的样子蒸熟了,以假乱真,假蛮头充当真蛮头,跟牛羊一起丢进泸水,之后果然没有了风浪,继续前行。

这件事情被广为流传,蛮头也成为这种蒸面团的称呼,不过经过漫长历史的演变,蛮头被人们逐渐演化成了“馒头”。

馒头之所以一直在北方流行而不被南方人喜爱,究其原因大概也是因为人们喜欢叫南蛮,而馒头也恰巧来自于此。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8-02-15
  馒头的来历距今已1700多年,它的创造者据说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

  诸葛亮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和军事家,是智慧的象征。他一生为复兴汉室,呕心沥血,勤奋工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不仅在战场上叱咤风云,用兵出神入化,而且对国赤胆忠心,爱民如子。他创制馒头就是一则爱民的典型事例。

  蜀汉建兴三年(225年)秋天,诸葛亮采取攻心战,七擒七纵收服了孟获,与西南少族民族建立良好关系后,班师回朝。大军行到泸水,忽然阴云密布,狂风大作,巨浪滔天,军队无法渡河。诸葛亮精通天文,对天气变化非常熟悉,但这突然的变化,使他也迷惑不解。他忙请教前来相送、对这一带地理气候非常了解的孟获。孟获说:“这里几年来一直打仗,很多士兵战死在这里,这些客死异乡的冤魂经常出来作怪,凡是要在这里渡水的,必须祭供。”诸葛亮想到这些战士,为了国家的利益,抛尸他乡,如今战争结束了,将士们得胜回朝,他们却永远成为异乡孤魂,祭奠他们是应该的。他问孟获用什么作祭品。孟获说:“要用七七四十九颗人头祭供才会平安无事,而且来年肯定丰收。”诸葛亮一听,心里一沉:这些作祟的既然是冤魂,如果再用49颗人头去祭奠,不又是平白无故地增加49个冤魂吗?这样循环往复,冤魂就越积越多,泸水便永无宁日。再说,祭品用人头,这代价也太大了。

  诸葛亮决定不以人头祭泸水。他来到泸水边,只见阴气四起,恶浪汹涌,士兵和战马也处在惊乱之中,看来不祭是不行的。当地土人对诸葛亮说:“上次丞相渡泸水之后,水边就夜夜鬼哭神号。从黄昏至天明,从不断绝。”诸葛亮心想,看来罪在我身上,怎么能牵连无辜军民呢,并决定亲自祭供。诸葛亮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一个用另一种物品替代人头的绝妙办法。他命令士兵杀牛宰羊,将牛羊肉斩成肉酱,拌成肉馅,在外面包上面粉,并做成人头模样,入笼屉蒸熟。这种祭品被称作“馒首”。诸葛亮将这肉与面粉做的馒首拿到泸水边,亲自摆在供桌上,拜祭一番,然后一个个丢进泸水。受祭后的泸水顿时云开雾散,风平浪静,大军顺顺当当地渡了过去。从此以后,人们经常用馒首作供品进行各种祭祀。由于“首”、“头”同义,后来就把“馒首”称作“馒头”。馒头作了供品祭祀后被食用,人们从中得到启示,以馒头为食品。如今,馒头遍布中国各地,还传到世界各地,至于其中包含着的诸葛亮的爱民精神,那知道的人也许就不多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1-12-26
馒头起源于野蛮时代的人头祭,传为诸葛亮征孟获时所发明,形状为人头形,而后随着历史的发展演变,逐渐改为禽肉馅。但中国人吃馒头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战国时期,彼时称为“蒸饼”。



  三国时,馒头有了自己正式的名称,谓之“蛮头”。馒头是一种用发酵的面蒸成的食品。馒头以小麦面粉为主要原料,是中国人日常主食之一。馒头,在北方有些地方也称“馍”等,在浙江温州又被称为“实心包”。其它地方则直接称为“馒头”或“淡包”,一般是半圆外表平整,每逢节日顶部会印上大红印。馒头是以面粉经发酵制成,主要营养素是碳水化合物,是人们补充能量的基础食物
第4个回答  2008-08-08
馒头相传三国时候,蜀国南边 的南蛮洞主孟获总是不断来袭击骚扰,诸葛亮亲自带兵去征伐孟获。泸水一带人烟极少,瘴气很重而且泸水有毒。诸葛亮手下提出了一个迷信的主意:杀死一些“南蛮”的俘虏,用他们的头颅去祭泸水的河神。诸葛亮当然不能答应杀“南蛮”俘虏,但为了鼓舞士气,他想出了一个办法:用军中带的面粉和成面泥,捏成人头的模样儿蒸熟,当作祭品来代替“蛮”头去祭祀河神。打那以后,这种面食就流传了下来,并且传到了北方。但是称为“蛮头”实在太吓人了,人们就用“馒”字换下了“蛮”字,写作“馒头”,久而久之,馒头就成了北方人的主食品了。
馒头的故事

再讲一个馒头的故事:
最近穷疯了,没钱买饼吃,只好吃馒头......
想吃饼的时候,把馒头压扁了当饼吃
想吃面的时候,拿梳子把馒头梳几下当面吃
想吃冰激凌的时候,把馒头放在冰箱里冻冻再吃
想吃海鲜的时候,把馒头放鞋子里面闷闷再吃
想吃饼干的时候,把馒头烤脆了再吃
想喝奶的时候,把馒头上面拧个揪揪再吃
想吃肉的时候,把馒头捏成猪的形状再吃
想吃火锅的时候,把馒头切成片放在开水里捞着吃
想吃香肠的时候,把馒头搓成条再吃
想吃汉堡的时候,把馒头包在纸里再把纸打开吃
想吃香蕉的时候,把馒头皮剥了再吃
想吃鸡腿的时候,找根筷子把馒头穿着吃

由此看来,生活无非就是个馒头,怎么折腾都随你,想象无限,美好无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