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代社会给人的感觉是生活不易?

如题所述

因为生活节奏快。可以消费的东西很多。幸福感少所以才会感觉生活不易。事实上,关于个体什么时候开始感受到更多社会压力,至少要追溯到现代化进程之初。社会变迁、发展到现在,个体生活、生产和社会交往等的社会实践情境相比传统社会已大为不同了。我看到至少两个答案从“古人”比现代人压力大的角度指责这个答案并未建立在事实基础上。如果以“我们比古人惨多了”为由回避将不可避免的导致对现代人所面临种种问题的忽视。

更何况,现代社会的到来已经使得我们不必面对古人的压力,却面对新的压力来源,一种资本主义“理性牢笼”带来的社会压力来源,这是两个不同的东西,前者指涉狭义上的生存,后者却更多表明宏观环境在社会心理和个体心理的体照。这些压力不但是确实存在的,更深刻影响社会心理,甚至是社会的走向,除非正视之,探寻我们生活时代的种种困境,别无他法。

此外,不愿养孩子的人也会觉得结婚没有绝对必要,而不愿生养孩子只想好好享受自己人生的想法,目前已经成为不少现代人对自己生活方式的设计。物质增长的同时,欲望也在增长。且前者增长的速度远远快于后者。古时候没有iphone,没有宝马,没有单反。物质要求离生活基本需求不远。

越来越长的工作时间。这是一个可笑的悖论。我们的生产力在飞速提高,可是物质生产的需求却远远快过生产力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资本主义经济所要求的效率和利润,要求用更少的人完成更多的工作,而不是用更多的人完成更多的工作。于是,现代人拥有了很多金钱,但却大多数每天工作八小时而没有闲暇。等于费尽精力追求物质,到头来却没有时间去享受得来的物质。

疏离感。城市生活有集中性,但也有匿名性。这使得你每天接触的人大多都属于利益需求,而不是情感需求。人是群居动物,疏离感的增加对幸福是减分。总结:18世纪的时候,现今的大洋洲住着还处于原始时期的波利尼西亚人。

他们每天只工作两小时,内容是种面包树,盖房子,制造工具,其余时间就用来闲逛,跳舞,谈恋爱,在现代人看来,他们物质贫乏,但却比我们幸福快乐得多。原因很简单,在一个没有豪宅,宝马,iphone的世界里,人需要的只是面包、衣裳、房子和爱人,而这些欲望是很容易填满的。坑填满了,自然感觉幸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8-12
因为生活节奏快。可以消费的东西很多。幸福感少所以才会感觉生活不易。众生皆苦,放下即自在。天地皆空,唯有人在其中苦。沧海桑田,人生苦短。天地之空,在于无欲,任由万物在其中自由变幻,它依然安之若泰。人生之苦,皆因无力回天却又耿耿于怀。人本是人,只有承认自己不是万能之主,从而学会放下,才能与天地同自在。 每个人都会有一段异常艰难的时光,在现在生活中,为人处世的最佳境界是不卑不亢。太在乎别人的眼光和评价,只能让自己做事放不开手脚,犹豫不决,失去自我,失去个性,丢失自我的价值。 我们无法预知未来的路,只得集中精力走好脚下的每一步。该发生的总会发生,不管你是否为此焦虑。向前走,向前看,生活就这么简单。每一个坚强的人,都有一颗柔软的心,摆正心态,温柔自相随,哭给自己听,笑给别人看,这就是所谓的人生。放下你无力改变的,追求你力所能及的,人生才自在。每个人都会有一段异常艰难的时光,在现在生活中,为人处世的最佳境界是不卑不亢。太在乎别人的眼光和评价,只能让自己做事放不开手脚,犹豫不决,失去自我,失去个性,丢失自我的价值。
第2个回答  2019-08-12
因为生活节奏快,生活成本高,人们为了生计就需要到处奔波劳碌,压力也会很大,所以感觉生活不容易了。
第3个回答  2019-08-12
问题的潜在假设是分工和效率可以将个体从社会压力中解放出来,但其实真实情况可能完全相反。
事实上,关于个体什么时候开始感受到更多社会压力,至少要追溯到现代化进程之初。社会变迁、发展到现在,个体生活、生产和社会交往等的社会实践情境相比传统社会已大为不同了。
从社会变迁和现代化的角度分析这个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指出:
“生产”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其中工人(广义上的“工人事实上这种生产和管理体制早已延伸到了其他行业,如麦当劳,有学者指出这一过程乃是“社会的麦当劳化”,社会大部分个体都或多或少的处于流水线的生产体制规训之下。
不管是工厂体制还是现代服务业、脑力劳动行业,科层制已经一统天下。韦伯管这个叫“铁笼”,这是一种“理性的牢笼”,科层制当然是为了追求效率,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所以导致了行政管理组织的不可或缺,他们的工作就是管理和监督其他组织个体,保证他们紧密配合进行生产。科层制提供了一整套严格而理性的监督管理手段,以及职业晋升的具体要求。个体想实现组织内的向上流动,就必须努力满足这些要求。值得指出的是,科层制很大程度上是反人性的,是一种官僚主义(甚至有直接将科层制翻译成官僚主义制度的),因为它职责权限规定的相当清楚,不允许职员随意行动,表现出自己的“能动性”,每个人都要照章办事。科层制当然是“工具——目的”倾向的,“在现代社会,通过禁欲寻找天国的强烈愿望逐渐迷失了(这句是针对西方新教徒而言),代之以反映了形式合理性的功利主义、技术主义和实证主义。对于伦理价值的热情,让位于缺乏人性的冷冰冰的整理、归纳、演绎、推理、计算和论证之中。”曼海姆认为,科层制的形式理性代替了实质理性,对人类产生了诸多有害的影响,鲍曼《现代性与大屠杀》可作为这一观点的佐证。生活在其中的个体,当然比传统社会个体更多地感受到冷酷的理性和效率的压力。
就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纵向流动)角度而言,现代社会也将更多压力赋予每个个体。现代社会中,财富和职业比出身和血统更为重要(当然有富二代等问题,但此处我们只讨论更普遍更宏观的社会事实),也就是说,先赋地位趋向于被自致地位替代。原来封闭性的社会体系原来越开放,社会资本和权力随时实现再分配。于是,社会崇尚个体奋斗,但社会开放当然就会导致很多人随时面临资本丧失、地位下降等等风险。于是,有的个体生活在“升职加薪、当上CEO、迎娶白富美”的个体奋斗压力,同时很多个体面对的是各种风险,时刻处于不安全感的压力之中。
社会关系、文化和价值观方面的原因(前面有点长我怕你们不看要不这部分我简单写点哈)。家庭、亲属的非正式社会控制由于个体的空间流动而削弱,取而代之的是正式的国家压力,后者比前者更加冰冷并且不可置疑;个体的陌生人、半陌生人交往也越来越多(职业在个体生涯中的重要作用),个体的言语、姿态、行动等等方面都必须按照社会允可的方式表现自己;如前面所说,现代性社会崇尚个体努力和后天成就,所有人都在某种程度上按照社会和他人的期望调整个体目标,学生面临学业压力,职员面临升职加薪压力,教师面临科研压力,作为大龄单身男博士,面临发论文和找女朋友的双重压力。总的来说,社会期望比以往更大程度的成为个体的目标,这是一个难以逃脱的牢笼,大部分个体都将努力奋斗的价值观内化了,但或多或少(尤其是年轻人)都会感受到社会的压力。
上面分别说了现代社会如何在生产制度、科层制、社会分层、流动、社会关系以及文化、价值观诸方面给予个体跟多压力的。事实上,还有一个更为直接的理论:拥挤理论,指出,人口过度密集会产生一些不良反应,包括生理和心理上的退却,让人普遍有一种“精疲力尽”的感觉(Gove,Hughes&Galla,1979),还让人产生越来越强的敌对情绪(Zeedyk-Ryan&Smith,1983),在芝加哥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高人口密度伴随着高死亡率、家庭紧张、对婴儿的关心下降,以及青少年的行为不端(Galle et al.,1972),还有研究表明,人口密集会导致对有限资源的竞争,从而产生紧张情绪(Jain,1987)。一句话,你压力大都是你那儿人多闹的。
我看到至少两个答案从“古人”比现代人压力大的角度指责这个答案并未建立在事实基础上。如果以“我们比古人惨多了”为由回避将不可避免的导致对现代人所面临种种问题的忽视,更何况,现代社会的到来已经使得我们不必面对古人的压力,却面对新的压力来源,一种资本主义“理性牢笼”带来的社会压力来源,这是两个不同的东西,前者指涉狭义上的生存,后者却更多表明宏观环境在社会心理和个体心理的体照。这些压力不但是确实存在的,更深刻影响社会心理,甚至是社会的走向,除非正视之,探寻我们生活时代的种种困境,别无他法。
编辑推荐 等 4 项收录
点击查看

问题的潜在假设是分工和效率可以将个体从社会压力中解放出来,但其实真实情况可能完全相反。事实上,关于个体什么时候开始感受到更多社会压力,至少要追溯到现代化进程之初。社会变迁、发展到现在,个体生活、生产和社会交往等的社会实践情境相比传统社会已大为不同了。从社会变迁和现代化的角度分析这个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指出:我看到至少两个答案从“古人”比现代人压力大的角度指责这个答案并未建立在事实基础上。如果以“我们比古人惨多了”为由回避将不可避免的导致对现代人所面临种种问题的忽视,更何况,现代社会的到来已经使得我们不必面对古人的压力,却面对新的压力来源,一种资本主义“理性牢笼”带来的社会压力来源,这是两个不同的东西,前者指涉狭义上的生存,后者却更多表明宏观环境在社会心理和个体心理的体照。这些压力不但是确实存在的,更深刻影响社会心理,甚至是社会的走向,除非正视之,探寻我们生活时代的种种困境,别无他法。
第4个回答  2019-08-12
现代社会信息量太大,冲击力太强 ,给人的压力太大,幸福感缺失。同时社会发展太快,稍有不慎就会落伍,给人的生存压力太大。孩子难养,家庭负担太重等等。所以让人感叹生活不易。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