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哪里有自闭症康复中心?求介绍?小孩快4岁了,最近我们家长一直叫他都不怎么反应,也不和小朋友玩。

成都哪里有自闭症康复中心?求介绍?小孩快4岁了,最近我们家长一直叫他都不怎么反应,也不和小朋友玩,后来去医院确诊为自闭症,问下大家有没有可以值得推荐的地方,谢谢。

多带出来玩一下,我儿子以前也有点,现在感觉也没啥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5-24

我们说世界上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孩子,自闭症孩子也是一样,没有一模一样的自闭症。自闭症孩子的训练方法也是根据不同的孩子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安排的。一般情况下,自闭症的训练项目包括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和言语训练、认知理解训练、社会交往训练等等。

孤独症儿童的康复教育主要包括以下训练:

精细动作训练:自闭症儿童的早期精细动作训练主要涉及手眼协调能力,用手指抓握物体的能力和协调双手同时运动的能力;

言语训练:通过对构音器官的训练和认知理解能力的训练使患者尽可能改善说、听和语言交际能力;

认知训练:主要对注意力、感知觉、记忆力、思维力、情绪能力、认知灵活性等6大认知能力进行训练,帮助被训者提升认知水平;

感知觉训练:改善孤独症儿童的行为问题和提高自闭症儿童的学习能力;

自理能力训练:针对衣、食、住、行、入厕等方面展开训练,让孤独症孩子可以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情绪问题训练:针对情绪问题进行干预,学会以正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让孩子可以更好地与人交往,融入社会;

社交能力训练:训练孤独症儿童与他人相处的技巧,包括学习认识自己、发展主动行为、处理人际关系等;提高自闭症儿童在其他学习范围中的能力;学习社交规则等。

每个孤独症孩子的症状都是不一样的,问题不一样,程度也有轻有重,所以针对自闭症的康复治疗也要因人而异,康复机构会有专业的老师在经过评估之后根据孩子的现有的能力和缺失的能力,制定出适合每一个孩子的训练计划。

第2个回答  2020-11-04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全称“自闭症谱系障碍”,简称ASD。自1943年美国首次报道自闭症以来,77年过去了,病因仍然没有确切解释。

目前,针对自闭症的核心症状还没有特效药。尽管医生有时候会使用一些药物,但药物只是针对某些症状。比如焦虑、多动行为、重复刻板行为、冲动攻击行为、食欲和睡眠障碍等。而对于自闭症的核心症状,任何药物都几乎没有效果。

国内外几十年的研究和实践证明:持之以恒、科学的康复训练,它对自闭症孩子的矫治作用是不容忽视的。结合正确的家庭辅助训练指导,可以让孩子的训练随时随地进行。

尤其是轻度的自闭症的孩子,早期发现早期干预之后,预后良好。我们收到不少家长反馈说小朋友已经顺利进入普通幼儿园学习。

市面上有这么多康复机构,良莠不齐,家长给孩子挑选康复训练场所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呢?

总结分享以下4点↓↓↓

1、机构要有正规的评估:孩子的课程全面性的发展,又有个性化针对性。
2、机构要公开透明:如家长了解到今天老师上课内容,并学习一些方法,回家后可以对孩子进行泛化。
3、查看老师的资质:自闭症儿童的康复,是极为专业的,一般需要教育学和特殊教育学科的老师;
4、机构应定期举办家长培训:好的机构不只定期举办老师交流培训,还会举办家长的培训。


2015年美国自闭症研究中心曾发布一项,针对22岁以下的青少年儿童的康复干预中,被确认为成熟的方法有14种,也正是我院在运用的14种。

分别是它们

示范法、行为干预、语言训练、认知行为干预、家长培训、同伴训练法、关键反应训练、程序表、脚本法、自我管理法、社会技能训练、以故事为基础的干预训练、自然情境教学法、儿童综合行为疗法。

今天着重讲解以下4种训练方法,其中3种家长可以学习,并应用到生活场景中。

示范法、行为干预、语言训练、认知行为干预

1、家长可以运用的「示范法」

示范法由美国自闭症研究学者创立于1967年,并沿用至今。示范法表示,孩子许多行为并不是通过实践和受到强化而形成的;也就是说一味的指导训练孩子,强化某方面的能力,改善的效果反而不理想(如专一的训练穿衣、走路、接触宠物等)。



示范法所提出的观点是:通过孩子本身存在的学习能力,来改善自身的行为(刻板行为、恐惧行为等)。拿孩子害怕与「宠物」接触来说,在示范法中,会通过如下3种方法去改善孩子。

① 现场示范法

当其他小朋友与狗狗玩耍的时候,父母可以让孩子近距离观望;并多次尝试,能改善孩子怕狗,见到狗就闹情绪的情况。统计显示,此方法改善孩子刻板行为和恐惧的有效率在50%~67%。

② 参与模仿法

如果在看观看小朋友与狗玩耍的过程中,孩子表现出接触欲望,妈妈可以小心的带领孩子与狗轻微接触。也就是模仿其他孩子与狗的玩耍,改善有效率高达80%~92%。



③ 电影、电视-录像示范法

除真实画面外,家长也可以通过播放有关电影、电视,使孩子观看与狗接触的过程,消除对狗的恐惧和孩子对狗的刻板印象。改善有效率为20%~30%。

看了上面的例子,家长对示范法应该也有一定理解了,示范法对于自闭症孩子融入集体和提升正向行为来说,改善率最高可达92%!

训练的优点在于,成效快、适用的生活情境广泛,还可与其他行为治疗方法结合使用,适合于多位小朋友同时治疗。

示范法在我院的运用▼:

与生活中的示范法不同之处在于:康复师会随时记录孩子的进步情况,定期评估孩子变化;并及时更新训练的方法。拿孩子怕狗到能接触狗来说,能在最短的时间达到理想的训练效果。

2、提升孩子主动性的「认知-行为干预」

认知-行为干预属于儿童学习障碍的改善方法之一,与下面提到的「行为干预」不同之处在于:

认知-行为干预强调学习障碍孩子自己形成主动的、自我调控的学习风格。也就是说,行为干预对孩子来说是被动行为,认知-行为干预是主动行为。

「但不管怎么说,两种方法都是被证实有效成熟的训练方法,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训练方法。」

看到这里,有家长可能会疑惑:“让特殊孩子主动做出正向行为,听起来好像不太现实?”



其实,研究学者发现,学习障碍的孩子可以通过改善学习策略(方法),从而改善消极学习的态度,提升主动学习的能力。

拿注意力训练来说▼:

传统的一对一康复教学方式,孩子可能兴趣很低,家长会为了提升孩子某方面能力而忽略孩子的兴趣和意愿;

而将训练方式结合游戏或者VR后,效果就不同了,孩子会愿意参与训练,并容易沉浸在训练中,获得更好的训练效果。

这也是认知-行为干预的特别之处,通过提供让孩子感兴趣的康复方式,让他们主动参与训练,达到良好的训练效果~

3、简单易操作的「行为干预」

行为干预是现在康复训练中,常见的一种改善方式。

其主要方法是▼:

当孩子产生不利行为时「如自伤、伤他等」,做出中断和消除行为的措施;因为简单、易操作、直接针对问题的优点,在改善行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需要注意的,使用消除行为的方法,最好不要引起孩子的过激反应和对孩子造成伤害。

一个例子让家长理解▼:

比如学生在课堂上不遵守纪律,老师会通过惩罚或者正向奖赏的方式来让孩子遵守纪律,这就是简单的行为干预。

行为干预不恰当的老师,则会通过体罚孩子或者威胁等手段达到目的;而恰当的老师则会通过奖赏(糖果、礼物等)。

就像制定某种规则一样,孩子们都需要遵循规则,康复师将言行身教,影响并改善孩子的行为。



4、生活中常见的「语言训练」

关于语言训练,家长可能并不陌生。

对于父母来说,应抓住生活中的每个机会与孩子交流沟通,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

对于康复师来说,针对性的(兴趣爱好、正向意愿)言语训练,可以增强孩子的自我交流能力(表达能力、自我诉求能力)。



语言训练的方法和宗旨在于▼:

结合现代的早教(启蒙故事、音乐等),针对不同的年龄段,通过有趣的童话和益智游戏,从感知、观察、逻辑、思维等方面着手;

让孩子在游戏中、语言交流中手脑并用,从而达到启发幼儿大脑多方位全方面发展的目的。



● 对于普通孩子来说,语言训练会让他更加聪颖,在综合能力的起跑线上比其他孩子先迈出一步。

● 对于特殊孩子来说(语言障碍、智力低下、孤独症等),通过言语训练改善他们的语感、语言能力,从而提升社交、智力、注意力等方面。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