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密集干预好处有哪些??

如题所述

即使孤独症儿童的年龄已经届满三岁,他的学习能力仍然不会减缓。研究表明如果儿童脑神经仍然处于成长时期,脑神经修复或形成新的通路的可能性就要大得多。在关键时期扩展孩子的学习能力就可能为他以后的成长发展提供了更大的机会和空间。

(1)自闭症孩子的年龄越小,就越容易缩小孩子发展的差距。即使孤独症儿童的年龄已经届满三岁,他的学习能力仍然不会减缓。研究表明如果儿童脑神经仍然处于成长时期,脑神经修复或形成新的通路的可能性就要大得多。在关键时期扩展孩子的学习能力就可能为他以后的成长发展提供了更大的机会和空间。

(2)自闭症孩子的年龄越小,根深蒂固的习惯行为越少。幼儿对他们的环境天然感到好奇。这是一个他们形成良好习惯的最佳时间。孩子的年龄越小,他们的负面行为也越没有形成生活中根深蒂固的习惯,有时甚至不需要进行强化去改正他们的行为。

(3)自闭症孩子的年龄越小,就越容易通过自然地方式学习技能。幼儿大部分的学习都是通过游戏和玩耍,他们可以自然地从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学习新技能,比如,在家里和妈妈,爸爸或兄弟姊妹,在公园或者社区跟小朋友一起游戏和玩耍等等。

(4)自闭症孩子的年龄越小,就越容易对孩子进行个性化的干预。幼儿时期进行干预容易进行一对一的个性化的教育,让家长及干预人员及时回应孩子的需要。举例来说,在进行早期教育之前,每个人对孩子的反应都可能不一样,因为没有人知道应该怎样帮助孩子。这种不一致往往会使孩子感到困扰,增加他学习的障碍。实施一致干预计划,加上专业人士和训练有素的家长之间的合作,孩子有更大的机会在较短的时间里掌握新技能。集中,突出重点的教学,是早期教育项目的重要标志。

(5)自闭症孩子的年龄越小,就越容易进行集中干预,重点突破。幼儿时期,孩子跟同龄的其他小朋友在能力上的差别不大,干预的内容和任务相对较简单一些。另外幼儿几乎没有来自学校学习知识方面的任务。有时间集中精力对他们进行语言,行为和社交能力方面的训练。

(6)自闭症孩子的年龄越小,就越容易控制干预的环境。孩子在熟悉,舒适的环境里更容易学习。没有什么环境比在家里更利于学习了,而且孩子所学到的技能也最容易得到泛化。儿童在家庭环境中更容易熟悉新方法,更易熟练所学到的新技能,建立学习和成长的良性循环,从而使他有更大的动机把他学到的新技能运用到其他环境中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1-02
发表在5月份的《发展和行为儿科学》杂志的一项研究称,很多已知失去自闭症诊断的儿童在其幼儿时期都曾接受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密集式行为治疗。
研究人员说,这并非是指早期干预可以预测结果。有些仅接受很少干预的孩子也失去了自闭症诊断,而其他一些接受过相当多治疗的孩子仍然保留了他们的诊断。
这项研究是首次评估那些具有所谓“最佳结果”者的治疗历史。不过,由于其依靠家长的回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所收集的数据可能不是那么准确。
研究人员调查了25位失去诊断者和34位被认为是“高功能”的自闭症患者 — 也就是说,他们的智商都高于77。所有参与者的年龄都介于8-21岁之间,并在性别、非言语智力分值和家庭收入方面相匹配。
研究人员说,与所谓“最佳结果”组不同的是,高功能自闭症参与者在其儿童期更倾向于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或抗抑郁药物。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具有情绪和行为问题。
临床证实,那些最佳的结果组中被诊断为自闭症的孩子在其5岁之前就不再符合诊断标准。
总体而言,那些最佳结果组的参与者比高功能组的参与者在儿童时期具有更好的社会技能,比如,能跟他人进行平衡往复的互动。但是,这两个群体都具有重复性行为和沟通困难。
有趣的是,失去自闭症诊断儿童的家长回忆他们在孩子约17个月大时曾经向儿科医生反映过他们的担忧。在孩子约26个月大时,他们还带孩子看过专科医生,如心理医生或遗传病医生。高功能组儿童的家长也报告采取过这些行动,但只是稍微晚了一点:分别在孩子约22个月和44个月大时的时候。
也许早期咨询是导致这两个群体之间关键差别的原因。最佳结果组中超过80%的孩子在3岁之前接受过旨在提高语言和运动技能的服务,并且超过90 %的孩子参加了幼儿园。他们也往往每周花费很多时间进行治疗,并参加过密集式的针对孩子的语言和社交能力的应用行为分析疗法。
该组中约40 %的孩子在2岁和2.5岁之间进行过治疗,而自闭症组中仅有4%的孩子这样做。自闭症组中只有48 %的孩子在3岁时接受过服务,也只有56 %的孩子参加了幼儿园。
替代性干预法,如无酪蛋白或无麸质饮食或使用补充剂,在这两个群体之间没有不同。这表明,它们不会改变自闭症患者的长期结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