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肺结节最危险?

如题所述

一般来讲,医生会结合CT征象具体分析结节危险性的高低。对于实性结节,直径小于5毫米的实性结节为低危结节;直径介于5毫米至15毫米且无明显恶性CT征象的结节为中危结节。

直径大于15毫米或直径在8毫米至15毫米之间,看起来“不乖的”,比如像花朵一样长了小花瓣(医学上称之为“分叶”)、周围有毛刺、与胸膜有牵拉(主要是由于肺癌间质中纤维组织收缩作用所致的向心性牵拉)等恶性CT征象的结节,为肺癌高危结节。

注意,良恶性结节都可以牵拉胸膜,这需要由影像科医生根据经验加以区分。在实性结节、部分实性结节和磨玻璃密度结节中,部分实性结节的恶性概率是最高的,因此其肺癌风险度评价标准也不同。

部分实性结节的肺癌风险度评价标准是以直径8毫米为界,大于者为高危结节,小于或等于者为中危结节。而肺纯磨玻璃密度结节直径大于5毫米者为中危,小于者为低危。

扩展资料

结节增大或建议手术:

CT检查发现肺小结节后需要综合分析,最好是多学科会诊(MDT),以决定下一步应该采取的处理措施。

医生不仅需要考虑肺小结节的危险评分,还要考虑患者是否具有高危因素。依据2017年肺癌国际指南,需要把年龄、性别、吸烟史、种族、有肺癌病史和家族史,以及致癌物暴露史等因素综合考虑。

直径小于6毫米的单个或多个结节低风险者,无需随访复查。对于高危人群,实性结节12个月后复查CT,部分实性结节3-6个月复查,如无变化可每隔2-4年随访一次。直径为6-8mm的实性结节可6-8个月复查CT,18-24个月再复查CT;部分实性结节3-6个月复查CT;磨玻璃结节可6-12个月复查CT。如结节增大、产生实性成分或实性成分增大且持续存在,建议手术。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什么样的肺结节最危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1-19

很多人体检的时候发现自己被检测出肺结节,这个肺结节到底是什么?会不会癌变呢?

检测出肺结节的项目一般为CT扫描,随着人工智能辅助薄层低剂量螺旋CT在肺部体检中的广泛应用,肺结节的检出率也逐年增高。但请大家放心,一般检测出结节来,超过90%为良性,也就是说检测出肺结节并不意味着得了不治之症。

肺结节是指肺内直径小于或等于3厘米的类圆形或不规则病灶,造成肺结节的主要原因包括很多,比如吸烟、空气污染、细菌真菌感染、结核球、硬化性血管瘤等。

如何确定是好是坏呢?

一般应以结节的大小、形状和密度等多方面进行判断。

如果体检上的是2~4毫米的微小结节,一般不用太过担心;

4~7毫米之间的肺结节,癌变的几率也仅有1%;

如果结节的直径在8毫米~2厘米,恶性概率约为15%。

如果直径超过2厘米,大概75%为肺癌。

除了直径外,还要看肺结节的密度以及边缘,边缘光滑、锐利的为良性病变,边界不清、轮廓不规则、分叶、毛刺边缘等多位恶性结节。

以国际公认的肺结节随访指南规定,实性结节6毫米以下不用在意,6~8毫米每半年做一次 CT,如果两年无法变化则没啥大事儿;8毫米以上每三个月做一次CT。

亚实性结节随访要做得勤一些,6毫米以下的结节半年随访一次;6毫米以上的结节半年随访一次,至少持续关注五年。部分实性结节,建议3个月查一次。

【参考文献】

[1]胡蔓. 肺结节绝大多数为良性[N]. 湖北日报,2021-09-05(004).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3-14
​1.肺结节越大,恶性的可能性越大,结节直径在1厘米以上恶性概率较大。
2.有长期吸烟史的患者,恶变的可能较大,建议吸烟的患者尽早戒烟,持续的吸烟,肺部发生恶性结节的可能远大于戒烟的患者。
3.有肿瘤家族史以及有肺外肿瘤的患者,肺结节恶性的可能性更大。
4.部分实性或磨玻璃病灶恶性的概率比实性结节恶性的概率要更高,建议平时生活中要多喝水,注意休息,饮食上多吃一些清淡,易于消化性的食物,比如说大米粥、银耳粥之类的,可以多吃一些含有高维生素、高蛋白和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对身体的恢复有所帮助的。
第3个回答  2024-03-08

这个不好直接对比了,结节危不危险要看结节的性质、大小、增长速度、感染等因素综合决定的。就拿磨玻璃结节和实性结节来说,都有良恶性之分,直接对比不合适。

肺结节将按类型分为纯磨玻璃结节、混合磨玻璃结节和实性结节,如果说哪个更容易发展成肺癌,混合性磨玻璃结节概率最高,为63%,其次是纯磨玻璃为18%,实性结节为7%,从恶性概率上,混磨比实性可怕。

如果两个结节都是恶性肿瘤情况下,实性结节的密度高于磨玻璃,实性成分越多,代表浸润的程度越高,对身体造成的危险程度越大,这样看实性又比混磨可怕。

无论是实性结节还是磨玻璃结节,可不可怕看的主要是个综合,结节的大小、形态、位置、恶性征象等,举个例子,哪怕你只是个4mm的磨玻璃结节,但如果这个是中央型、有血管穿行、空洞、胸膜牵拉、毛刺,那么它就是可怕的!我们一般讲恶性征象如果占2个就比较危险了。

但是我们普通人害怕结节,主要还是因为结节在随访期间存在我们不能预测的风险,比如直径大小变大了,形态改变了(出现恶性征象)、密度增加了(实性成分变多),这些变化可能使结节趋向恶性。所以大家才会害怕,谁都不想自己肺里面的这个定时炸弹最后爆炸!

你肯定听过很多医生说:“哎呀,这个随访吧,等长大到8mm过来切掉。”

这符合逻辑吗?肯定不符合!

不符合的地方有两个:

1、为什么不能现在切掉?

2、为什么一定要等它长大,而不是做控制?

1很好理解,现在太小了,也太早了,你是晚上9点钟的高铁票,没必要现在早上9点钟就去高铁站。同样,还有随访空间一定是随访,切掉的肺不会再生,影响的是后半辈子的肺功能,继而影响生活、工作。

那2怎么理解呢?

一些非上海地区的医生可能还没接触到比较先进的处理方式,或者一些医生还保留在吃消炎药消炎的阶段。其实现在市面上有一些产品对于随访阶段结节的控制已经相对很成熟了,我一直在说的肺部靶向雾化剂是其中一种。

我们长结节的部位,它的细胞肯定病变坏死了,那么如果我可以让这个地方不断新生健康的细胞,不断让肺的自身免疫变强,同时我还让肺里面的炎症变没了,你想想,这个结节在随访的时候还存在「变大」的环境么?

这里和你分享一位结友的案例,随访期她通过肺部靶向雾化剂的调理下,三个月不到,5.8mm混合性磨玻璃结节成功变小成3.6mm,刚开始判断是原位癌,但是现在结节明显变小了,随访空间往上提了很多。

案例中提到的肺部靶向雾化剂,不仅我们医院在使用,上海其他的医院也在给患者使用,从患者使用反馈结果来说,效果显著:肺部炎症消失了,结节变小,结节控制的很好......

为什么它这么厉害呢?

肺部靶向雾化剂具有消炎抗菌、修复与再生受损的细胞和器官,促进新生健康细胞的新陈代谢,提高肺部活力等作用,可调控炎性结节、肿瘤性质结节、肺内微小结节,变小乃至消散。

它通过雾化方式,精确定位到肺部患处,雾化剂的功效会全方面显现在肺部患处乃至整个肺部和呼吸道上下。

上面分享的只是其中一个案例,我接触的结友中,有不少通过雾化剂的调理下成功让结节变小、得到控制。

大家都不想在肺上挨一刀,无论是什么性质的结节,随访期一定要做好调控的工作,以防止结节变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