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和道德一样吗?

如题所述

联系:在通常情况下,这两个词意思相近,可以互换。在英语中,Ethics(伦理)直接具有“道德”的含义。
区别:
(1)作为日常用法,“伦理”更具客观、外在、社会性意味;“道德”更多地或更有可能用于个人,更含主观、内在、个体性意味。道德是伦理的载体和形式,伦理则构成了道德的基础和前提
(2)作为价值本身,伦理的核心是正当(适当、合适、合宜等),道德的核心是善(或美德、德性、好等)。
(3)作为规范,伦理具有普遍性,道德具有独特性。
(4)作为评价尺度,伦理的尺度是对与错,道德的尺度是好与坏、善与恶。

伦理与道德的区别即不同的属性
1, 伦理是生命个体内在的自我理性控制行为的原则,是个体动物性本能不可逾越的标准底线。比如懒惰,
在实际生活中懒惰既不违反道德,也不违反法律,但是它却不是人类理性提倡的行为,或者说这种行为只是动物的一种惰性而已,在既不违法也不违反道德的前提下,它违反了生命积极进取的生物意志,也就是说它不是人类理性提倡的行为,因而也不是人类提倡的或说应该具有的基本品德或德行,所以一个好吃懒惰的人的懒惰行为是违反正常人的德行或反伦理的行为,即是恶的或消极的。
而道德是个体在实际生活中应该遵循的外在规则,即道德只是相等同的个体之间相互性约定或应该遵守的规则,它介于伦理与法律法规、职业规范等社会管理的条文之间,既是伦理的高级形式,又是社会化行为规范的下线,即当社会或群体的约定达到法制化规约或职业化限定时,就已经不是道德范畴,因而违反法制化规约或职业条例和时,应当受到相应的处罚,但是,道德没有社会化法庭,道德法庭依然存在,只是正如康德所言,它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比如,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人同动物一样能够尽到养育子女或后代的责任,但一定比例的人群,却不愿承担瞻仰年老体弱的父母的义务——这一定程度上是同普通动物是一致的,事实上作为人,这样的行为既不一定违法(受到法律的制裁),也不一定违背道德,但这样的行为却严重违背了伦理——人与动物的区别,这个基本伦理都做不到的人,也许任何人都别指望他会有高尚的道德或完整的人格,所以他在社会生活中的个体是残缺的或德行是不能保障的。
2,伦理强调的是家庭内在或社会生活中作为生物性个体间的秩序与规则。除中国传统伦理规定的父子有亲、夫妻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等贯常的亲情关系及它们之间和各自内在的内涵——父有父的尊严与责任,子者有子的角色与义务等外,在社会生活中,个体之间许多时间不是法律、职业、利益等关系相处或相遇,因而此时的个体与个体之间没有任何社会性关系而纯为生物性意义的个体关系,比如扶老携幼、某个个体突然受到不可预测事情而需要帮助时的被帮助行为等,尤其表现在生命个体不平等状态时的纯自然性的行为选择,以及你救助一只无家可归的猫咪或流浪犬、受伤的飞鸟等,这是人道主义的内涵也正是伦理的基本表象。在人类现有的文明中,唯一的伦理性机构就是没有任何政治色彩、没有国家概念、没有利益企图亦没有任何人群或个体概念区别的国际红十字组织——即国际红十字会,它的本质只要一个:从伦理上救助一切需要救助的人类生命!当然,某些国家或某些人以国际红十字会的名誉做的其他事,不是国际红十字会成立的目的。
而道德以各个体的独立为原则,强调的是个体自我的平等与规则,实现相互或相对的公平与公正,因而道德的主体是个体的自我,而不存在集体道德的概念,也就是道德的实践本身只能标量个体德行而不可能代表别人也有这种或必须拥有这种德行。
3,伦理的义务与实践具有双向性,即伦理前提下的任何行为的实施本身,有施比有受,一方的付出,对方亦需要接受这种付出,比如爱心,关照,慈善行为等;而道德的义务与实施是单向,即只能这样做或者不能这样做,因而道德只有施方而无受方;比如不能随便丢弃垃圾、高空住宅不可向外抛物,或公共场所不得大声喧哗等,它们都不属伦理范畴,因为每个个体在心目中都应该明晰的知道这些行为的可能后果,所以个体自我的约束是道德的前提,但是如果在生活中这些行为一旦被法律法规限制,则已经不是道德的范畴,既它们上升到社会管理或群体管理的法制规范,因而,道德义务与守法一样都只具有单向性,付出了当然不能企图有任何回报.
4,伦理具有客观性,即它往往客观存在着相对固定的规则或限定着当事者行为的实施,存在必须或不可以、可以等肯定或否定的事实判断;但道德往往带有明显的主观性,即道德行为的判断、实施的标准等因个体的变化而变化,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情感、理智等决定着道德判断的不同因素,所以正如康德第三个命题说的那样,道德的立法都是自我的,因而不具有社会性,也就不可能要求别人同你一样执行你自己认为的道德标准,或者说,伦理的实施本身是他律的,即伦理是建立在对他人的意志或群体意志的尊重或服从;而道德的实施本身是自律的,即道德是建立在自我的意志之上作出的自认为正确的事实判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12-17
伦理和道德不太一样。
伦理和道德的含义基本相同,都与行为准则有关,但也有一些细微的差别.伦理主要指客观的道德法则,具有社会性和客观性;而道德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法,主要指称个人的道德修养及其结果.
,“伦理”与“道德”是伦理学或道德哲学中的两个核心概念,但二者长期处于概念模糊和逻辑混乱状态,导致伦理学和道德教育“名不正而言不顺”.作者通过对这两个概念进行以词源学为基础的三重比较:汉语言文化中的比较、英语文化中的比较、中西文化中的比较,进而得出结
论:当代“伦理”概念蕴含着西方文化的理性、科学、公共意志等属性,“道德”概念蕴含着更多的东方文化的情性、人文、个人修养等色彩.“西学东渐”以来,中西“伦理”与“道德”概念经过碰撞、竞争和融合,目前二者划界与范畴日益清晰,即“伦理”是伦理学中的一级概念,而“道德”是“伦理”概念下的二级概念.二者不能相互替代,它们有着各自的概念范畴和使用区域.
第2个回答  2015-12-17

    不一样。

    伦理是指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相互关系时应遵循的道理和准则。

    道德包括伦理,都属于调整和约束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但伦理常用与家庭等有亲属关系的人.道德使用范围更广。

    伦理一般是指一系列指导行为的观念,是从概念角度上对道德现象的哲学思考.它不仅包含着对人与人、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之间关系处理中的行为规范,而且也深刻地蕴涵着依照一定原则来规范行为的深刻道理。

    道德是通过行为规范和伦理教化来调整个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意识形态,是以善恶评价的方式调整人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准则、标准和规范的总和。

    道德规范的调控作用几乎体现于人们的所有活动领域,既体现在日常生活中,也体现在有组织的社会活动中。道德属于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状况。

    道德还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它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通过社会的或一定阶级的舆论对社会生活起约束作用。

    区别:

    (1)作为日常用法,“伦理”更具客观、外在、社会性意味;

    “道德”更多地或更有可能用于个人,更含主观、内在、个体性意味。

      道德是伦理的载体和形式,伦理则构成了道德的基础和前提。

    (2)作为价值本身,伦理的核心是正当(适当、合适、合宜等),道德的核心是善(或美德、德性、好等)。

    (3)作为规范,伦理具有普遍性,道德具有独特性。

    (4)作为评价尺度,伦理的尺度是对与错,道德的尺度是好与坏、善与恶。

第3个回答  2011-12-11
不一样,但有交集
比如哥哥爱上弟弟的女友,这本身是一个伦理问题,但是如果哥哥强行和女友发生关系就扯上道德问题了,如果只是放在心里就只是一个伦理问题
再比如路边看到老年人摔倒不管,是一个道德问题,但如果还上前推搡,那就上升为道德+伦理问题
伦理是按人际关系定义出来的一个范畴
道德是按人的本性善良衍生出来的一个范畴
人际关系中本身可能也存在道德规范,道德规范也由围绕伦理的成分,因此,兼容并包,但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完全等同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1-12-09
不一样,伦理是哲学上的概念,伦理一般认为包括道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