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两位教师教学《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的感悟
上学年,我校举行了同上一节课教学研讨活动,课题是:《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安排了两位教师执教。他们教学片段如下:
片段一:
第一位教师先创设情境:引出例题“76-19=”后,教师点明课题并引导学生探究:
师:动脑筋想一想、算一算“76-19=”的差是多少?怎么想的?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看谁的方法多?
(在学生小组内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进行了全班交流。)
师:谁能把你的方法说一说。
生1:我是先算76-10=66,再算66-9=57。所以76-19=57。
生2:我是先算76-20=56,再算56+1=57。所以76-19=57。
生3:我是先把76看成79,79-19=60,60-3=57。所以76-19=57。
生4:我是用竖式算的。
生5:我是这样算的:先76-9=67,再67-10=57。所以76-19=57。
生6:我把76看成80,把19看成20,80-20=60,60-4=56,56+1=57。所以76-19=57。
生7:我把19看成16和3,76-16=60,60-3=57。所以76-19=57。
生8:我是这样算的:76看成80,80-19=61,61-4=57。所以76-19=57。
……
[感悟:本节课让学生独立地尝试、探索,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口算方法,交流尤其充分!让学生在小组和全班交流自己的口算方法,可以使全体学生共享智慧。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边板书边反复用“还有不同的方法吗?”伴随着鼓励性语言,并用“你怎么想的”引导学生表述自己的思维过程。整个交流过程学生积极主动,踊跃参与,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最后老师说:“同学们,大家的办法真多!以后你们就用自己喜欢的办法来进行口算。”课堂教学效果良好。 但有个疑问?学生交流得似乎很热闹,老师理解了各个学生的发言,问题是学生之间是否相互也都听懂了吗?本节课教师的教学语言中几乎没有一句引导学生相互沟通的话,板书中也没有用归类来引导学生对各种算法进行整理的暗示。我们认为:“在交流时教师应适时介入,引导学生比较各种算法的异同,以达到相互沟通和理解,并在比较中让学生寻找合理、简便的算法,从而培养学生优化算法的意识。”因此,交流不仅要让学生讲出不同的算法给他人听,更要在理解他人的算法,并做出比较和判断。
片段二:
第二位教师也是先创设学生春游情境:引导列出算式即“76-19=”。师述: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并板书课题。
师:大家想一想:76-19= 该怎样口算?同桌互相说一说。
师:指名汇报。谁来说一说你怎么算的?
生1:我是这样算的:76-10=66,66-9=57。所以76-19=57。
师:谁听懂他的意思了?谁能解释一下?
生2:他的意思是先把19分成10和9,用76减10等于66,66再减9等于57。所以76减19等于57。
师:与他的方法一样的还有吗?(许多学生举手示意相同)与他的方法差不多(相近)的有吗?
生3:我的办法与他的差不多,我也是把19分成10和9的,不过我是先减9,再减10的,答案也是57。
师:你们的方法相同,只是先减哪一个数的次序不同。还有与他的方法不一样的吗?
生4:我是这样算的:76-20=56,56+1=57。所以76-19=57。
师:谁听懂了?能不能解释呢?
生5:他把减数19看成20,先76减20,因为多减了1,所以要再加1。
师:没有听懂的同学还有吗?能不能提提自己的疑问?
生6:明明是减法,为什么要加1?
师:谁再来解释一下……
[感悟: 本节课不仅让学生充分地表达,而且引导学生彼此沟通,相互理解,还要让学生比较和分析他人的发言。这种交流能够让学生之间相互沟通并理解不同的算法,比较分析寻找相对合理和最优的算法。可见,有效的交流不仅是学生对思维结果和思维过程的表达,它更像一种对话——多种观点的分享、沟通和理解,更是多种观点的分析、比较、归纳、批判和整合的互动过程,最终形成学生对退位减法的深刻理解。让学生进行“有效交流”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理念,它往往伴随着合作学习、小组学习等组织形式。那么在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中,怎样让学生进行有效交流呢?交流什么?值得我们探讨。从数学学科角度来看,交流中的数学本质表现在哪里?两位数减两位数中的难点是“退位减法”,而位置值”和“重组”是构成退位减法的核心要素。正是因为有位置值上数字的权重才会有“退一当十”,而退位后数字之间重组的多样化才导致了学生的多种算法,有效交流可以让学生多角度理解数字之间“重组”的方式,体验到“位置值”的核心作用。本节课教学充分地让学生进行有效交流,不仅表现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对话,更是学生与数学本质的一种对话——这才是触及学科本质的有效交流。]
参考资料:http://www.fyeedu.net/info/6035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