冢头镇的概况

如题所述

冢头镇素有“小上海之称”,是一个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中原名镇,曾孕育出许多著名的历史人物,如汉高祖刘邦的重要大将纪信,汉文帝之母薄姬,清朝诗人仝轨,近代抗日名将牛子龙等。
冢头自古交通便利,商业发达,商贾云集,曾有“小上海”之美称,有“日进斗金”之说。镇内现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面积有3万余平方米,有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建造被称作“河南第一桥”的兰河七孔石桥;建于明万历年间的解学士故宅;刘斯和故宅和秦都司故宅。这些故宅都为一门四进四合院的建筑风格,主房为两层楼房,有方形雕花木窗,花纹细美,工艺精湛。院内红石作阶,青石铺路,现整体院落保存完好。
冢头镇十分重视对古镇的保护,先后投入100万元横穿东西两寨对兰河进行绿化,投入500万元对明清古街进行加固。该镇2007年被省建设厅命名为“中州名镇”;2008年被省文化厅命名为“民间艺术之乡”,被省建设厅命名为“河南省历史文化名镇”。
2010年,经专家组考察、评估、论证、验收,冢头镇一举申报成功“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冢头镇党委、政府对源渊流长的历史文化、悠久的饮食文化进行规划,并把挖掘地方文化,打响小吃品牌、开发旅游业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整合风俗文化和茶食文化,提高品位和档次,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重振“小上海”昔日风采。
西寨村、东街村、北街村是冢头镇的中心,西寨村大街是冢头的一个招牌,古镇2000多年积淀的精华,都在这条街上体现出来。在这条仅仅数百米长的街道上,荟集大小古店铺多达百个,并不宽阔的街道两侧,随处可见明清时代的建筑。走在冢头镇的西寨大街上,让人有徘徊在异乡和进入古装电影的感觉。仔细一琢磨,是这里的建筑使然。在冢头最热闹的大街上,除了极个别的新楼房穿插其间外,临街的门面房多是飞檐斗拱、青砖黛瓦的古建筑。据当地人说,这些古建筑多为明清时期所建。  值得提及的是,一些古建筑有明显的南方风格痕迹,这可能是南方商人在此居住时所建。笔者在东大街口,看到矗立着一通石碑,是清朝时期重建该街的记录,这印证了当地人的说法。另外,镇中蓝河上连接镇东镇西的那座建于明朝的七孔红石桥,东大街上的古老辘轳井,“大跃进”时期的砖拱房等,都给笔者留下了深刻印象。让人顿生时光倒流之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