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伯纳是什么样的人?

如题所述

他是英国现代杰出的现实主义戏剧作家,是世界著名的擅长幽默与讽刺的语言大师。

他的最著名的剧作有:《鳏夫的房产》、《华伦夫人的职业》、《武器与人》、《真相毕露》等。其喜剧作品《卖花女》(Pygmalion)因被 Alan Lerner 改编为音乐剧《窈窕淑女》(My Fair Lady),该音乐剧又被好莱坞改编为同名卖座电影而家喻户晓。

同时他还是积极的社会活动家和费边社会主义的宣传者。他支持妇女的权利,呼吁选举制度的根本变革,倡导收入平等,主张废除私有财产。

萧伯纳的一生,是和社会主义运动发生密切关系的一生。他认真研读过《资本论》,公开声言他“是一个普通的无产者”,“一个社会主义者”。他主张艺术应当反映迫切的社会问题,反对“为艺术而艺术”。其思想深受德国哲学家叔本华及尼采的影响,而他又读过马克思的著作,不过他却主张用渐进的方法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反对暴力革命。

扩展资料:

萧伯纳生平

1856年7月26日,出生于爱尔兰的首都都伯林(注释:他出生的时候爱尔兰还是英国的一部分,故有些资料分类他的国籍为英国)的一个小公务员家里。他的父亲是个没落贵族,母亲出身于高贵的乡绅世家,从小受过严格的上等教育。

萧伯纳的童年、青年时代是很不幸的。他的父亲不仅形象极丑,而且是个谁都不喜欢的懒惰者,多半是整天醉醺醺的,老婆孩子的事情一概不管。

萧伯纳年幼时,研究音乐理论的万达里尔李与他们合租了一幢房子。受这位研究音乐的邻居影响,萧伯纳迷恋上了音乐。

13岁时,他就能用口哨吹出许多优秀歌剧的片段。

15岁的萧伯纳因为家里太穷辍学。为了维持生活,他进入都柏林的汤森地产公司当学徒。

1876年,他的父母离婚。萧伯纳告别了年迈的父亲,离开了贫困的故土爱尔兰,随母亲来到伦敦。

年轻的萧伯纳没有工作,靠母亲微薄的薪水维持生活,十分渴望找到一份称心的职业,他先在爱迪生电话公司外务部找到一份差事,可是不久这家公司倒闭了。

别人给他介绍到《大黄蜂》报撰写音乐评论,可不久这份报刊也停刊了。

万般无奈的萧伯纳想以写作谋生,但是他并不顺利,他接着写了5部长篇小说,全部被60家出版社拒绝,这令他更加沮丧。在长达九年的时间里所得的稿酬不过6英镑,其中5英镑还是代写卖药广告的报酬。

1876~1898年在伦敦从事新闻工作,在《明星报》、《星期六评论》上写了很多关于音乐和戏剧的评论文章。

他在易卜生影响下,一贯反对王尔德“为艺术而艺术”的观点,大力倡导和创作以讨论社会问题为主旨的“新戏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萧伯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8-01
一、萧伯纳是一个幽默、正直、不看重名利的人。
当1925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他非常幽默地说:‘干嘛要在一个老头子的脖子上系上一只金铃?’他又说:‘这件事我实在有点想不通。我想我之所以获奖是由于我今年没有写出半个字。’
萧伯纳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已是70高龄的老翁了。14年前,也即1911年时,萧伯纳已经被一位牛津大学的教授、诗人莫雷伊所推荐,成为1911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但是,诺贝尔文学奖的常任秘书威尔逊博士对萧没有好感,指他‘大会诡辩、无情、不文雅’,排斥了他。1921年,他又被一批瑞典学者提名,可是,诺贝尔委员会主席霍尔斯陶穆将他列在高尔斯华绥等人之后的第三位,结果那年度他又没有获奖。1923年,萧伯纳唯一著名的悲剧《圣女贞德》问世,轰动了欧洲文坛,并在英、法、德、瑞典等国一再搬上舞台。一年后,他再度被提名,这一次,他终于获奖。萧伯纳领了奖状,但只把它挂在别墅墙上一个不显眼的角落里,至于6,500英镑的奖金,他就用来建立一个英瑞文化基金会,以奖掖和扶持后起的作家。
1926年,萧伯纳没去斯德哥尔摩亲领诺贝尔文学奖,却于5年后,访问了10月革命后的苏联,在莫斯科度过了他的75岁寿辰。高尔基写信向他祝寿,称颂他为‘勇敢的战士’。1932年,萧伯纳来到中国,这次,他还曾到过香港呢。
二、人物简介:
萧伯纳(George Bernard Shaw,1856年7月26日—1950年11月2日),爱尔兰剧作家。1925年因作品具有理想主义和人道主义而获诺贝尔文学奖,他是英国现代杰出的现实主义戏剧作家,是世界著名的擅长幽默与讽刺的语言大师,同时他还是积极的社会活动家和费边社会主义的宣传者。他支持妇女的权利,呼吁选举制度的根本变革,倡导收入平等,主张废除私有财产。
萧伯纳的一生,是和社会主义运动发生密切关系的一生。他认真研读过《资本论》,公开声言他“是一个普通的无产者”,“一个社会主义者”。他主张艺术应当反映迫切的社会问题,反对“为艺术而艺术”。其思想深受德国哲学家叔本华及尼采的影响,而他又读过马克思的著作,不过他却主张用渐进的方法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反对暴力革命。
三、人物影响:
萧伯纳是西欧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最杰出的代表之一,是现代英国最伟大的戏剧家和批评家,是18世纪以来英国最重要的散文作家,现代最优秀的戏剧评论家,音乐评论家,政治、经济、社会学等方面的卓越的演说家和论文作家。在他6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除了5部长篇小说和大量评论文章外,一共创作了52个剧本。其中《卖花女》在1964年改编成电影《窈窕淑女》,当年获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音乐等八座小金人。他于1925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他的戏剧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并且跨越时间的长河,具有极强的生命力。
萧伯纳的文学作品包含囊括了人文理念之下的不同人性展示、时代现状揭露以及社会改良思考,具有强烈鲜明的批判精神,对于文学艺术的拓展革新以及社会意识的引导改良都具备积极务实的价值效用。国外学界公认,无论是在剧作思想艺术的丰富多样上,还是在对英国乃至于欧美戏剧发展的持久影响上,萧伯纳都是莎士比亚以后最重要的剧作家。从20世纪50年代起,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先后成立了萧伯纳学会。据美国萧伯纳学会统计,世界各国研究萧伯纳的书籍和文章数量之多仅次于莎士比亚。萧伯纳的大部分戏剧作品已进入经典剧目之列,至今仍占据着世界舞台,具有持久不衰的艺术生命力。鲜明丰满的人物形象、精妙优美的戏剧语言、复杂多变的艺术样式,是“萧伯纳式”戏剧的独特魅力所在。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教学《大作家的小老师》的时候,很多老师都不经意地把萧伯纳说成了一个“自负自夸”的人,我以为是不太准确的,所以,教学的时候我着重引导学生来讨论了这两个问题:学生自由读课文。生1:萧伯纳是英国著名作家。娜塔莎是苏联的一个小姑娘。生2:娜塔莎是一个可爱的苏联小姑娘。生3:萧伯纳是一个自夸的人。生4:娜塔莎是萧伯纳的老师。生:小姑娘……这是可爱极了。生2:娜塔莎是一个非常有心计的小姑娘。恩,不对,是一个非常精明的小姑娘。生:她模仿萧伯纳的口吻,让他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认她为师。生:从他说的话中可以看出来。生读两段话。师:萧伯纳真的很自夸吗?小姑娘中真的很精明吗?大家再去读读课文。生自由读课文。生:我觉得小姑娘就是很可爱,就是可能觉得萧伯纳的语气好玩,就学着他了,没有别的想法。生:恩,是的。如果,那么点的小孩就如此有心计,就不可爱了,萧伯纳也就不会跟她玩了。师:讲述萧伯纳的两则故事。生:萧伯纳说这句话的时候,可能是开玩笑。生:萧伯纳说这句话的时候,是因为他喜爱小姑娘,希望给他一个惊喜,同样也希望把这份快乐和喜悦传给她的家人。生:萧伯纳没有必要对小姑娘自夸,因为他确实是一个著名作家。生:如果萧伯纳真的很骄傲的话,就不会和一个普通小姑娘玩了,也不会去拜一个小姑娘为师。师:非常好,同学们,你看,我们就是要再三品味文字,才能读到它真正的味道。正因为萧伯纳谦虚、平等,所以他才会自省,这才是一个真正的萧伯纳。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