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伯纳简介

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我的百科 我的贡献草稿箱sy31qxw 实习小编 一级(32) | 我的百科 | 我的知道 | 我的消息(1/1) | 我的空间 | 百度首页 | 退出

  新闻 网页 贴吧 知道 MP3 图片 视频 百科 帮助设置

  首页 自然 文化 地理 历史 生活 社会 艺术 人物 经济 科学 体育 编辑词条 萧伯纳百科名片
  萧伯纳萧伯纳(George Bernard Shaw,1856年7月26日-1950年11月2日),直译为乔治·伯纳·萧,爱尔兰剧作家,1925年「因为作品具有理想主义和人道主义」而获诺贝尔文学奖,是英国现代杰出的现实主义戏剧作家,是世界著名的擅长幽默与讽刺的语言大师。萧伯纳的一生,是和社会主义运动发生密切关系的一生,他认真研读过《资本论》,公开声言他“是一个普通的无产者”,“一个社会主义者”。然而,由于世界观上的局限性,他没能成为无产阶级战士,而终生是一个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
  目录[隐藏]

  戏剧特点
  生平
  思想
  作品
  爱情观
  趣闻
  名言
  萧伯纳的长寿经验[经常从事体育锻炼]
  [生活简朴 布衣素食]
  [勤奋创作 重视规律]
  [幽默机智 乐观豁达]
  戏剧特点
  生平
  思想
  作品
  爱情观
  趣闻
  名言
  萧伯纳的长寿经验 [经常从事体育锻炼]
  [生活简朴 布衣素食]
  [勤奋创作 重视规律]
  [幽默机智 乐观豁达]

  [编辑本段]戏剧特点
  萧伯纳的戏剧最突出的特点是紧密结合现实政治斗争,敢于触及资本主义社会最本质的问题,把剥削阶级的丑恶嘴脸暴露在公众面前。在艺术手法上,他善于通过人物对话和思想感情交锋来表现性格冲突和主思想。萧伯纳的戏剧性语言尖锐泼辣,充满机智,妙语警名脱口而出。他的最著名的剧作有:《鳏夫的房产》、《华伦夫人的职业》、《武器与人》、《真相毕露》等。其喜剧作品《卖花女》(Pygmalion)因被 Alan Lerner 改编为音乐剧《窈窕淑女》(My Fair Lady),该音乐剧又被好莱坞改编为同名卖座电影而家喻户晓。 三十年代初,萧伯纳访问苏联和中国,与高尔基,鲁迅结下诚挚友谊。
  [编辑本段]生平

  萧伯纳1856年7月26日,出生于爱尔兰的首都都伯林一个小公务员家里。他的父亲是个没落贵族,母亲出身于高贵的乡绅世家,从小受过严格的上等教育。著名作家萧伯纳的童年、青年时代是很不幸的。他的父亲不仅形象极丑,而且是个谁都不喜欢的懒惰者,多半是整天醉醺醺的,老婆孩子的事情一概不管。
  萧伯纳年幼时,研究音乐理论的万达里尔李与他们合租了一幢房子。受这位研究音乐的邻居影响,萧伯纳迷恋上了音乐,13岁时,他就能用口哨吹出许多优秀歌剧的片段,由于家里太穷,15岁的萧伯纳不得不辍学。为了维持生活,他进入都柏林的汤森地产公司当学徒。1876年,他的父母离婚。萧伯纳告别了年迈的父亲,离开了贫困的故土爱尔兰,随母亲来到伦敦。年轻的萧伯纳没有工作,靠母亲微薄的薪水维持生活,十分渴望找到一份称心的职业,他先在爱迪生电话公司外务股找到一份差事,可是不久这家公司倒闭了,别人给他介绍道《大黄蜂》报撰写音乐评论,可不久这份报刊也停刊了。万般无奈的萧伯纳想以写作谋生,但是他并不顺利,他接着写了5部长篇小说,全部被60家出版社所拒绝,这令他更加沮丧。在长达九年的时间里所得的稿酬不过6英镑,其中5英镑还是代写卖药广告的报酬。1876~1898年在伦敦从事新闻工作,在《明星报》、《星期六评论》上写了很多关于音乐和戏剧的评论文章。他在易卜生影响下,一贯反对王尔德“为艺术而艺术”的观点,大力倡导和创作以讨论社会问题为主旨的“新戏剧”
  文学道路的坎坷并没有使萧伯纳灰心丧气,为了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他更加勤奋的学习和写作,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还热心于参加社会活动。但他有一个弱点,就是从小害羞,不敢在大庭广众之下说话,这样怎么可能被社会承认呢?为了克服这个缺点,萧伯纳参加了一个叫“考求者学会”的辩论会。由于经常当众与学者们辩论,不久,他就克服了自身的缺点,为了给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他特意留起了讽刺家式的发型,对着镜子练习怎样以潇洒的手势来加强演说效果。不久,他便以爱尔兰式的机智幽默赢得了听众,很快就成为了一位令人倾倒的演说家。在12年的时间里,他是靠演讲过日子的。他吸取了当初演讲从失败到成功的经验,坚信自己在文学道路也不会失败。他鼓励自己,仍然每日写一定数量的文章。
  19世纪的英国戏剧一蹶不振,萧伯纳嘲笑它们是迎合低级趣味的“糖果店”,他认为戏剧应该依赖对立思想的冲突和不同意见的辩论来展开。不过,当他听了评剧家朗诵了易卜生的剧本《培尔·金特》后,感受到“一刹那间,这位伟大诗人的魔力打开了我的眼睛。”才开始对戏剧产生浓厚的兴趣,安下心来研究易卜生的剧本,并写下了《易卜生主义的精华》一书,这部书在欧洲戏剧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在易卜生的影响下,萧伯纳看清了戏剧这个武器,不仅能扫荡英国舞台的污秽,而且能倾诉自己对这个黑暗现实谁社会的不满,于是,他立志要革新英国的戏剧。
  1892年,萧伯纳正式开始创作剧本,他的第一个戏剧集《不愉快的戏剧集》,其中包括《鳏夫的财产》、《华伦夫人的职业》、《荡子》三个剧本;第二个戏剧集包含有《武器与人》等4部剧本;第三个戏剧集《为清教徒而写的戏剧集》包含《魔鬼的门徒》等3个剧本。他的戏剧果真改变了19世纪末英国舞台的阴霾状况,他本人也成为了戏剧界的革新家,掀开了英国戏剧史的新一页。
  1896年萧伯纳结了婚,婚姻改变了萧伯纳的一些生活习惯,唯一不变的是他对戏剧的热爱,写出了《英国佬的另一个岛》、《巴巴拉少校》、《皮革多利翁》、《伤心之家》、《圣女贞德》等大量优秀的作品。
  1925年,萧伯纳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他把这笔约合8000英镑的奖金捐给了瑞典的穷作家们。
  1950年11月2日,萧伯纳在赫特福德郡埃奥特圣劳伦斯寓所因病逝世,终年94岁。萧伯纳毕生创造幽默,他的墓志铭虽只有一句话,但恰巧体现了他的风格:“我早就知道无论我活多久,这种事情迟早总会发生的。”
  [编辑本段]思想
  思想中的萧伯纳萧伯纳的世界观比较复杂,他接受过柏格森、叔本华和尼采的哲学思想,又攻读过马克思的《资本论》。 1884年他参加了“费边社”,主张用渐进、点滴的改良来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反对暴力革命。在艺术上,他接受易卜生影响,主张写社会问题,反对奥斯卡·王尔德的“为艺术而艺术”的唯美主义主张。萧伯纳将自己划归于易卜生流派。他主张摈弃以罗曼蒂克、尖锐情景和血淋淋的结局来构筑情节的旧式悲剧,坚决反对以巧合、误会和离奇的情节耗尽观众注意力的所谓“佳构剧”,提倡剧本的任务是引起观众的思考,情景必须是生活化的。他曾明确提出,戏剧是“思想的工厂,良心的提示者,社会行为的说明人,驱逐绝望和沉闷的武器,歌颂人类上进的庙堂”。
  [编辑本段]作品
  主要作品:
  电影《窈窕淑女》(奥黛丽·赫本主演)
  ●《鳏夫的房产》(Widowers' Houses)
  ●《圣女贞德》(Saint Joan)
  ●历史剧 《卖花女》(Pygmalion)
  (1964年改编成电影《窈窕淑女》,当年获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音乐等八座小金人。)
  ●《魔鬼的门徒》(The Devil's Disciple)
  ●《人与超人》(Man and Superman)
  ●《伤心之家》(Heartbreak House)
  ●《华伦夫人的职业》(Mrs Warren's Profession)
  ●《巴巴拉少校》(Major Barbara)
  ●《苹果车》(The Apple Cart)
  ●《医生的两难选择》(The Doctor's Dilemma)
  ●《长生》或《千岁人》(Back to Methuselah)
  [编辑本段]爱情观
  萧伯纳说过:“此时此刻在地球上,约有两万个人适合当你的人生伴侣,就看你先遇到哪一个,如果在第二个理想伴侣出现之前,你已经跟前一个人发展出相知相惜、互相信赖的深层关系,那后者就会变成你的好朋友,但是若你跟前一个人没有培养出深层关系,感情就容易动摇、变心,直到你与这些理想伴侣候选人的其中一位拥有稳固的深情,才是幸福的开始,漂泊的结束。
  爱上一个人不需要靠努力,只需要靠“际遇”,是上天的安排,但是“持续地爱一个人”就要靠“努力”,在爱情的经营中,顺畅运转的要素就是沟通、体谅、包容与自制 (面临诱惑有所自制)。有许多人总是被“际遇”所迷惑与苦恼,意念不停、欲念不断、争逐不散,而忘了培养经营感情的能力才是幸福的关键。 所以不要去追问到底谁才是我的Mr.Right,而是问在眼前的伴侣关系中,我能努力到什么程度、成长到什么程度,若没有培养出经营幸福的能力,就算真的Mr.Right出现在你身边,幸福依然会错过的,而活在犹疑与遗憾当中,这不就是许多“爱情虚无症”的遭遇与心态吗?
  [编辑本段]趣闻
  ● 同你玩的姑娘
  有一次,爱尔兰著名作家萧伯纳从苏联访问回来,他对朋友们谈了这次访问的感想。他说:“有一天我在街头遇见一个苏联小姑娘,那小姑娘聪明活泼,逗人喜爱,便同她玩了很久,临别的时候,我对他说:“你回去告诉你妈妈,就说今天同你玩的是世界有名的作家萧伯纳。”而小姑娘听了我的话,竟然学着我的口吻说: “你回去也告诉你妈妈,就说今天同你玩的是苏联小姑娘娜塔莎。”
  “啊!”朋友们听了,都禁不住大笑起来。
  “一个人不论有多大的成就,他对任何人都应该平等相待,要永远谦逊。”萧伯纳深有感触地说。
  ● 劣性遗传

  大作家萧伯纳年轻的时候,便名声大噪了。美国著名舞蹈家邓肯有一次写信给他,说:“假如我们两个结婚,生下的孩子头脑象你,面孔象我,该有多好哟。”
  萧伯纳接到信,笑了笑,一本正经地给她回了一封信,其中一段是这样写的:“要是生的孩子,头脑象你,而面孔象我,那岂不是糟透了!”
  ● 捐 赠
  美国妇女和平行动委员会曾写信给萧伯纳,请他为筹款义卖捐赠一本亲笔签名的书。萧伯纳回信拒绝说:“我认为这种该由联合国进行的事业,对于你们小小的妇女行动委员会来说真是太大了。”
  结果,委员会竟然拍卖了这封信,得到了一百七十美元;而当时一本萧伯纳亲笔签名的书只售七十美元。
  ● 皮鞋油商标

  有一次,一个皮鞋油制造厂的老板要求萧伯纳允许该厂用他的名字作为一种新品种的皮鞋油的商标。老板对萧伯纳大大地恭维了一番之后说:“这样一来,世界上千百万人都会知道您的大名了。”
  萧伯纳立刻回答道:“但是没有穿皮鞋的人可例外哪!”
  ● 征询狗的意见
  文学大师萧伯纳,有一天接到一位小姑娘写给他的一封信,信中说:“您是一位最使我敬佩的作家。为了表示对您的热爱,我打算用您的名字来命名我的小狮子狗。不知您的意见如何?”
  萧伯纳回信说:“亲爱的孩子,我十分赞同你诚恳的希望。但是,最主要的一点是,你一定要和你的小狮子狗商量商量,并征得它的同意才是。”
  ● 巧对奚落
  有一次,瘦削的萧伯纳遇到一位大腹便便的商人。商人想借机奚落他,便说:“人们看见你,就知道世界上现在正在闹饥荒。”萧伯纳不慌不忙地予以回击,说:“人们看见你,就知道闹饥荒的原因了。”虽然他只是在别人的原话里加上几个字,但经过这样的改动之后,谁都能读出话中对商人惟利是图、为富不仁、奸诈狡猾的无情揭露与针砭意味。这样的“妙答”真是大快人心。
  又有一次,有一个资本家想在众人面前羞辱萧伯纳。他大声宣告说:“人们说,伟大的戏剧家都是白痴。”萧伯纳笑着说道:“先生,我看此时此刻你就是最伟大的戏剧家。”想羞辱别人反而自取其辱,这个人脸都气绿了。
  ● 劳动和运动
  在一次宴会上,萧伯纳恰好与某纺织厂经理的太太并座。“亲爱的萧伯纳先生,”这位身体肥胖、娇声娇气的阔太太问道:“你是否知道哪种减肥药最有效?”
  萧伯纳注视了一下这位邻座,装出一副正经的神态,用手持着长须答 道:“我倒是知道有一种药,但是,遗憾的是,我无论如何也翻译不出这个药名,因为劳动和运动这两个词。对您来说是地道的外国字。”
  ● 越来越年轻的雕像
  萧伯纳崭露头角以后,法国著名雕刻艺术大师法朗索瓦·奥古斯特·罗丹曾为他塑过一次雕像。几十年后的一天,萧伯纳把这尊雕像拿出来给朋友看,并说:“这件雕像有一点非常有趣,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变得越来越年轻了。”
  [编辑本段]名言
  Behind every successful man, there is a woman and behind every unsuccessful man, there are two. --Bernard Shaw
  每个成功的男人后面都有一个女人;每个不成功的男人后面都有两个女人。 —萧伯纳
  I was born intelligent - education ruined me. --Bernard Shaw
  我生下来时很聪明的——教育把我给毁了。 —萧伯纳
  Practice makes perfect..... But nobodys perfect...... so why practice? --Bernard Shaw
  完美无缺苦练来……但没有一个人是完美无缺的……所以干吗要苦练呢? —萧伯纳
  If it is true that we are here to help others, then what exactly are the others here for? --Bernard Shaw
  有人说我们来到这个世上就是要帮助别人的,倘若此话非虚,那么请问,别人来到这个世界又是干什么的? —萧伯纳
  Since light travels faster than sound, people appear bright until you hear them speak. --Bernard Shaw
  由于光速比音速快,所以在我们听到人们开口之前,个个都显得很聪明。 —萧伯纳
  Money is not everything. There is Mastercard & Visa. --Bernard Shaw
  金钱并非一切,还有信用卡呢。 —萧伯纳
  One should love animals. They are so tasty. --Bernard Shaw
  人们应该喜爱动物,它们好吃来着呢。 —萧伯纳
  Every man should marry. After all, happiness is not the only thing in life. --Bernard Shaw
  每一个男人都应该结婚。毕竟,幸福不是人生中惟一的东西。 —萧伯纳
  The wise never marry and when they marry they become otherwise. --Bernard Shaw
  明白人从不结婚,结了婚就不明白了。 —萧伯纳
  Success is a relative term. It brings so many relatives. --Bernard Shaw
  成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就看你怎么看,无怪乎成功人士大家都拿他当自家亲戚看。 —萧伯纳
  "Your future depends on your dreams." So go to sleep. --Bernard Shaw
  “未来取决于梦想。”所以赶紧睡觉去。 —萧伯纳
  There should be a better way to start a day than waking up every morning. --Bernard Shaw
  开始新的一天,应该有比每天早上一觉醒来更好的方式。 —萧伯纳
  "Work fascinates me", I can look at it for hours. --Bernard Shaw
  “工作令我着迷”,我可以一看好几个小时。 —萧伯纳
  God made relatives; Thank God we can choose our friends. --Bernard Shaw
  上帝造就了亲戚;感谢上帝给了我们选择朋友的机会。 —萧伯纳
  The more you learn,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you forget. The more you forget, the less you know. So why learn? --Bernard Shaw
  学得越多,知道得越多。知道得越多,忘得越多。忘得越多,知道得越少。那么何必学呢? —萧伯纳
  ● 愚人总会发现有更愚的人钦佩他。
  ● 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
  ● 人喜欢习惯,因为造它的就是自己。
  ● 人生有两出悲剧。一是万念俱灰;另一是踌躇满志。
  ● 你应该小心一切假知识,它比无知更危险。
  ● 许多伟大的真理开始的时候都被认为是亵渎行为。
  ● 自我控制是最强者的本能。
  ● 不要企图永远活下去,你不会成功的。
  ● 好书读的越多越让人感到无知。
  ● 知识不存在的地方,愚蠢便自命为科学。
  ● 科学始终是不公道的。如果它不提出十个问题,也就永远不能解决一个问题。
  ● 理智的人使自己适应这个世界;不理智的人却硬要世界适应自己。
  ● 多思、寡言、少写。
  ● 如果我们不能建筑幸福的生活,我们就没有任何权利享受幸福,这正和没有创造财富无权享受财富一样。
  ● 对我来说,在享受人生的乐趣方面,有钱和没钱的差别是微乎其微的。在我这一种人看来,金钱就是安全和避免小苛政的工具。
  ● 一个尝试错误的人生不但无所事事的人生更荣耀,并且有意义。
  ● 人生的真正欢乐是致力于一个自己认为是伟大的目标。
  ● 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蜡烛,而是一支由我们暂时拿着的火炬,我们一定要把它燃得十分光明灿烂,然后交给下一代的人们。
  ● 许多伟大的真理开始的时候都被认为是亵渎的行为。
  ● 所谓天才人物指的就是具有毅力的人、勤奋的人、入迷的人和忘我的人。
  ● 劳动是惟一导向知识的道路。
  ● 我年轻时注意到,我每做十件事有九件不成功,于是我就十倍地去努力干下去。
  ● 成功网罗着大量的过失。
  ● 恐怕你们不常想吧。在一年中想两三次的人已经不多。我每星期总想一两次,所以名闻天下。
  ● 躯体总是以惹人厌烦告终。除思想以外,没有什么优美和有意思的东西留下来,因为思想就是生命。
  ● 所谓爱国心,是指你身为这个国家的国民,对于这个国家,应当比对其他一切的国家感情更深厚。
  ● 对我来说,在享受人生的乐趣方面,有钱和没钱的差别是微乎其微的。在我这一种人看来,金钱就是安全和避免小苛政的工具:假使社会能给予我这两件东西,我将要将我的钱抛到窗外去,因为保管金钱是很麻烦的事情,而且又吸引寄生虫,并且招来人们的忌恨。
  ● 我的生命属于整个社会;在我有生之年,尽我力所能及为整个社会工作,这就是我的特殊的荣幸。
  ● 如果我们能够为我们所承认的伟大目标去努力,而不是一个狂热的自私的肉体在不断的抱怨为什么这个世界不使自己愉快的话,那才是真正的乐趣啊!
  [编辑本段]萧伯纳的长寿经验
  在萧翁94岁时,曾有人向他提出一个问题:“一个人究竟能活多少岁数?”萧翁道出了他的健康长寿经验。

  [经常从事体育锻炼]

  萧翁的体育锻炼方式多种多样:游泳、划船、爬山、打网球、骑单车、跑步、骑马、日光浴、冷水浴、体操,甚至拳击都是他的爱好,其中游泳和日光浴,是他酷爱的项目。每当他写作到疲累时,他就下海游泳。他喜欢在阳光下做日光浴,特别是到了晚年,简直成了太阳的“崇拜者”。为了更多地得到阳光,他在故乡的庭院里造了一间茅屋。这间茅屋的房基安装了轴承,可随阳光的移动而转动。这样,萧翁在这间茅屋里写作,整天可接受阳光的照射。

  [生活简朴 布衣素食]

  萧伯纳出身贫苦,有着艰苦的生活体验。因此,即使成名,他也并不为此所动,依然崇尚俭朴的生活。在饮食方面,他喜欢素食,早餐晚餐多半是可可茶、黑面包、通心粉、小扁豆、鸡蛋和一定数量的生菜。但他终身禁烟忌酒,即使在宴会上,他也是滴酒不沾,以矿泉水代酒。这种合理的饮食方式,促进了他健康长寿。在衣着上,他不慕华丽,不趋时尚,喜棉毛织物,讲求的是舒适、大方和整洁。

  [勤奋创作 重视规律]

  萧翁对创作极为勤奋,而且又有很好的生活规律与工作节制,注重劳逸结合。每天很早起床,到郊外跑步、骑自行车。为了保持身体的健康,规定自己每天写作最多20 页文稿,并规定写多长时间就出去游一次泳,或是散步、骑自行车,绝不因为贪多写点而过分疲劳,影响身心的健康。所以他到高龄时,仍保持精力充沛,文思泉涌。

  [幽默机智 乐观豁达]

  萧伯纳生性乐观,胸襟豁达,具有高度的幽默感与机智,被称为“英国文学史上最诙谐作家”。他的作品常以幽默的形式表现出机智与风趣;同时,也是他待人接物处世交际的方式。在家庭生活中,对妻子相敬如宾;对朋友体贴入微;对误解攻击的论敌,从不发火,能保持超脱和镇静的态度或以机智的语言、幽默的妙用去化解;对穷困不幸的人,能给予同情与爱心。科学研究和实验证明,机智风趣的幽默感,是增进健康长寿的增补剂。萧翁的现身说法,信而有证。

  扩展阅读:
  1.书籍《影响人类文明与历史进程的101位世界名人》
  开放分类:
  英国,文学家,作家,戏剧家,诺贝尔文学奖

  [我来完善]
  “萧伯纳”相关词条:
  更多
  威廉·莎士比亚布莱希特加缪梅特林克威廉·巴特勒·叶芝贝克特希尼米开朗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4-01
萧伯纳
萧伯纳(George Bernard Shaw,1856年7月26日-1950年11月2日),直译为乔治•伯纳•萧,爱尔兰剧作家,1925年「因为作品具有理想主义和人道主义」而获诺贝尔文学奖,是英国现代杰出的现实主义戏剧作家,是世界著名的擅长幽默与讽刺的语言大师。萧伯纳的一生,是和社会主义运动发生密切关系的一生,他认真研读过《资本论》,公开声言他“是一个普通的无产者”,“一个社会主义者”。然而,由于世界观上的局限性,他没能成为无产阶级战士,而终生是一个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

萧伯纳的戏剧最突出的特点是紧密结合现实政治斗争,敢于触及资本主义社会最本质的问题,把剥削阶级的丑恶嘴脸暴露在公众面前。在艺术手法上,他善于通过人物对话和思想感情交锋来表现性格冲突和主思想。萧伯纳的戏剧性语言尖锐泼辣,充满机智,妙语警名脱口而出。他的最著名的剧作有:《鳏夫的房产》、《华伦夫人的职业》、《武器与人》、《真相毕露》等。其喜剧作品《卖花女》(Pygmalion)因被 Alan Lerner 改编为音乐剧《窈窕淑女》(My Fair Lady),该音乐剧又被好莱坞改编为同名卖座电影而家喻户晓。 三十年代初,萧伯纳访问苏联和中国,与高尔基,鲁迅结下诚挚友谊。
生平

萧伯纳1856年7月26日,出生于爱尔兰的首都都伯林一个小公务员家里。他的父亲是个没落贵族,母亲出身于高贵的乡绅世家,从小受过严格的上等教育。著名作家萧伯纳的童年、青年时代是很不幸的。他的父亲不仅形象极丑,而且是个谁都不喜欢的懒惰者,多半是整天醉醺醺的,老婆孩子的事情一概不管。
萧伯纳年幼时,研究音乐理论的万达里尔李与他们合租了一幢房子。受这位研究音乐的邻居影响,萧伯纳迷恋上了音乐,13岁时,他就能用口哨吹出许多优秀歌剧的片段,由于家里太穷,15岁的萧伯纳不得不辍学。为了维持生活,他进入都柏林的汤森地产公司当学徒。1876年,他的父母离婚。萧伯纳告别了年迈的父亲,离开了贫困的故土爱尔兰,随母亲来到伦敦。年轻的萧伯纳没有工作,靠母亲微薄的薪水维持生活,十分渴望找到一份称心的职业,他先在爱迪生电话公司外务股找到一份差事,可是不久这家公司倒闭了,别人给他介绍道《大黄蜂》报撰写音乐评论,可不久这份报刊也停刊了。万般无奈的萧伯纳想以写作谋生,但是他并不顺利,他接着写了5部长篇小说,全部被60家出版社所拒绝,这令他更加沮丧。在长达九年的时间里所得的稿酬不过6英镑,其中5英镑还是代写卖药广告的报酬。1876~1898年在伦敦从事新闻工作,在《明星报》、《星期六评论》上写了很多关于音乐和戏剧的评论文章。他在易卜生影响下,一贯反对王尔德“为艺术而艺术”的观点,大力倡导和创作以讨论社会问题为主旨的“新戏剧”
文学道路的坎坷并没有使萧伯纳灰心丧气,为了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他更加勤奋的学习和写作,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还热心于参加社会活动。但他有一个弱点,就是从小害羞,不敢在大庭广众之下说话,这样怎么可能被社会承认呢?为了克服这个缺点,萧伯纳参加了一个叫“考求者学会”的辩论会。由于经常当众与学者们辩论,不久,他就克服了自身的缺点,为了给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他特意留起了讽刺家式的发型,对着镜子练习怎样以潇洒的手势来加强演说效果。不久,他便以爱尔兰式的机智幽默赢得了听众,很快就成为了一位令人倾倒的演说家。在12年的时间里,他是靠演讲过日子的。他吸取了当初演讲从失败到成功的经验,坚信自己在文学道路也不会失败。他鼓励自己,仍然每日写一定数量的文章。
19世纪的英国戏剧一蹶不振,萧伯纳嘲笑它们是迎合低级趣味的“糖果店”,他认为戏剧应该依赖对立思想的冲突和不同意见的辩论来展开。不过,当他听了评剧家朗诵了易卜生的剧本《培尔•金特》后,感受到“一刹那间,这位伟大诗人的魔力打开了我的眼睛。”才开始对戏剧产生浓厚的兴趣,安下心来研究易卜生的剧本,并写下了《易卜生主义的精华》一书,这部书在欧洲戏剧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在易卜生的影响下,萧伯纳看清了戏剧这个武器,不仅能扫荡英国舞台的污秽,而且能倾诉自己对这个黑暗现实谁社会的不满,于是,他立志要革新英国的戏剧。
1892年,萧伯纳正式开始创作剧本,他的第一个戏剧集《不愉快的戏剧集》,其中包括《鳏夫的财产》、《华伦夫人的职业》、《荡子》三个剧本;第二个戏剧集包含有《武器与人》等4部剧本;第三个戏剧集《为清教徒而写的戏剧集》包含《魔鬼的门徒》等3个剧本。他的戏剧果真改变了19世纪末英国舞台的阴霾状况,他本人也成为了戏剧界的革新家,掀开了英国戏剧史的新一页。
1896年萧伯纳结了婚,婚姻改变了萧伯纳的一些生活习惯,唯一不变的是他对戏剧的热爱,写出了《英国佬的另一个岛》、《巴巴拉少校》、《皮革多利翁》、《伤心之家》、《圣女贞德》等大量优秀的作品。
1925年,萧伯纳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他把这笔约合8000英镑的奖金捐给了瑞典的穷作家们。
1950年11月2日,萧伯纳在赫特福德郡埃奥特圣劳伦斯寓所因病逝世,终年94岁。萧伯纳毕生创造幽默,他的墓志铭虽只有一句话,但恰巧体现了他的风格:“我早就知道无论我活多久,这种事情迟早总会发生的。”
思想

思想中的萧伯纳
萧伯纳的世界观比较复杂,他接受过柏格森、叔本华和尼采的哲学思想,又攻读过马克思的《资本论》。 1884年他参加了“费边社”,主张用渐进、点滴的改良来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反对暴力革命。在艺术上,他接受易卜生影响,主张写社会问题,反对奥斯卡•王尔德的“为艺术而艺术”的唯美主义主张。萧伯纳将自己划归于易卜生流派。他主张摈弃以罗曼蒂克、尖锐情景和血淋淋的结局来构筑情节的旧式悲剧,坚决反对以巧合、误会和离奇的情节耗尽观众注意力的所谓“佳构剧”,提倡剧本的任务是引起观众的思考,情景必须是生活化的。他曾明确提出,戏剧是“思想的工厂,良心的提示者,社会行为的说明人,驱逐绝望和沉闷的武器,歌颂人类上进的庙堂”。
主要作品:

电影《窈窕淑女》(奥黛丽•赫本主演)

●《鳏夫的房产》(Widowers' Houses)
●《圣女贞德》(Saint Joan)
●历史剧 《卖花女》(Pygmalion)
(1964年改编成电影《窈窕淑女》,当年获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音乐等八座小金人。)
●《魔鬼的门徒》(The Devil's Disciple)
●《人与超人》(Man and Superman)
●《伤心之家》(Heartbreak House)
●《华伦夫人的职业》(Mrs Warren's Profession)
●《巴巴拉少校》(Major Barbara)
●《苹果车》(The Apple Cart)
●《医生的两难选择》(The Doctor's Dilemma)
●《长生》或《千岁人》(Back to Methuselah)
爱情观
萧伯纳说过:“此时此刻在地球上,约有两万个人适合当你的人生伴侣,就看你先遇到哪一个,如果在第二个理想伴侣出现之前,你已经跟前一个人发展出相知相惜、互相信赖的深层关系,那后者就会变成你的好朋友,但是若你跟前一个人没有培养出深层关系,感情就容易动摇、变心,直到你与这些理想伴侣候选人的其中一位拥有稳固的深情,才是幸福的开始,漂泊的结束。
爱上一个人不需要靠努力,只需要靠“际遇”,是上天的安排,但是“持续地爱一个人”就要靠“努力”,在爱情的经营中,顺畅运转的要素就是沟通、体谅、包容与自制 (面临诱惑有所自制)。有许多人总是被“际遇”所迷惑与苦恼,意念不停、欲念不断、争逐不散,而忘了培养经营感情的能力才是幸福的关键。 所以不要去追问到底谁才是我的Mr.Right,而是问在眼前的伴侣关系中,我能努力到什么程度、成长到什么程度,若没有培养出经营幸福的能力,就算真的Mr.Right出现在你身边,幸福依然会错过的,而活在犹疑与遗憾当中,这不就是许多“爱情虚无症”的遭遇与心态吗?
趣闻
● 同你玩的姑娘

有一次,爱尔兰著名作家萧伯纳从苏联访问回来,他对朋友们谈了这次访问的感想。他说:“有一天我在街头遇见一个苏联小姑娘,那小姑娘聪明活泼,逗人喜爱,便同她玩了很久,临别的时候,我对他说:“你回去告诉你妈妈,就说今天同你玩的是世界有名的作家萧伯纳。”而小姑娘听了我的话,竟然学着我的口吻说: “你回去也告诉你妈妈,就说今天同你玩的是苏联小姑娘娜塔莎。”
“啊!”朋友们听了,都禁不住大笑起来。
“一个人不论有多大的成就,他对任何人都应该平等相待,要永远谦逊。”萧伯纳深有感触地说。
● 劣性遗传

大作家萧伯纳年轻的时候,便名声大噪了。美国著名舞蹈家邓肯有一次写信给他,说:“假如我们两个结婚,生下的孩子头脑象你,面孔象我,该有多好哟。”
萧伯纳接到信,笑了笑,一本正经地给她回了一封信,其中一段是这样写的:“要是生的孩子,头脑象你,而面孔象我,那岂不是糟透了!”
● 捐 赠
美国妇女和平行动委员会曾写信给萧伯纳,请他为筹款义卖捐赠一本亲笔签名的书。萧伯纳回信拒绝说:“我认为这种该由联合国进行的事业,对于你们小小的妇女行动委员会来说真是太大了。”
结果,委员会竟然拍卖了这封信,得到了一百七十美元;而当时一本萧伯纳亲笔签名的书只售七十美元。
● 皮鞋油商标

有一次,一个皮鞋油制造厂的老板要求萧伯纳允许该厂用他的名字作为一种新品种的皮鞋油的商标。老板对萧伯纳大大地恭维了一番之后说:“这样一来,世界上千百万人都会知道您的大名了。”
萧伯纳立刻回答道:“但是没有穿皮鞋的人可例外哪!”
● 征询狗的意见
文学大师萧伯纳,有一天接到一位小姑娘写给他的一封信,信中说:“您是一位最使我敬佩的作家。为了表示对您的热爱,我打算用您的名字来命名我的小狮子狗。不知您的意见如何?”
萧伯纳回信说:“亲爱的孩子,我十分赞同你诚恳的希望。但是,最主要的一点是,你一定要和你的小狮子狗商量商量,并征得它的同意才是。”
● 巧对奚落
有一次,瘦削的萧伯纳遇到一位大腹便便的商人。商人想借机奚落他,便说:“人们看见你,就知道世界上现在正在闹饥荒。”萧伯纳不慌不忙地予以回击,说:“人们看见你,就知道闹饥荒的原因了。”虽然他只是在别人的原话里加上几个字,但经过这样的改动之后,谁都能读出话中对商人惟利是图、为富不仁、奸诈狡猾的无情揭露与针砭意味。这样的“妙答”真是大快人心。
又有一次,有一个资本家想在众人面前羞辱萧伯纳。他大声宣告说:“人们说,伟大的戏剧家都是白痴。”萧伯纳笑着说道:“先生,我看此时此刻你就是最伟大的戏剧家。”想羞辱别人反而自取其辱,这个人脸都气绿了。
● 劳动和运动
在一次宴会上,萧伯纳恰好与某纺织厂经理的太太并座。“亲爱的萧伯纳先生,”这位身体肥胖、娇声娇气的阔太太问道:“你是否知道哪种减肥药最有效?”
萧伯纳注视了一下这位邻座,装出一副正经的神态,用手持着长须答 道:“我倒是知道有一种药,但是,遗憾的是,我无论如何也翻译不出这个药名,因为劳动和运动这两个词。对您来说是地道的外国字。”
● 越来越年轻的雕像
萧伯纳崭露头角以后,法国著名雕刻艺术大师法朗索瓦•奥古斯特•罗丹曾为他塑过一次雕像。几十年后的一天,萧伯纳把这尊雕像拿出来给朋友看,并说:“这件雕像有一点非常有趣,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变得越来越年轻了。”
名言
Behind every successful man, there is a woman and behind every unsuccessful man, there are two. --Bernard Shaw
每个成功的男人后面都有一个女人;每个不成功的男人后面都有两个女人。 —萧伯纳
I was born intelligent - education ruined me. --Bernard Shaw
我生下来时很聪明的——教育把我给毁了。 —萧伯纳
Practice makes perfect..... But nobodys perfect...... so why practice? --Bernard Shaw
完美无缺苦练来……但没有一个人是完美无缺的……所以干吗要苦练呢? —萧伯纳
If it is true that we are here to help others, then what exactly are the others here for? --Bernard Shaw
有人说我们来到这个世上就是要帮助别人的,倘若此话非虚,那么请问,别人来到这个世界又是干什么的? —萧伯纳
Since light travels faster than sound, people appear bright until you hear them speak. --Bernard Shaw
由于光速比音速快,所以在我们听到人们开口之前,个个都显得很聪明。 —萧伯纳
Money is not everything. There is Mastercard & Visa. --Bernard Shaw
金钱并非一切,还有信用卡呢。 —萧伯纳
One should love animals. They are so tasty. --Bernard Shaw
人们应该喜爱动物,它们好吃来着呢。 —萧伯纳
Every man should marry. After all, happiness is not the only thing in life. --Bernard Shaw
每一个男人都应该结婚。毕竟,幸福不是人生中惟一的东西。 —萧伯纳
The wise never marry and when they marry they become otherwise. --Bernard Shaw
明白人从不结婚,结了婚就不明白了。 —萧伯纳
Success is a relative term. It brings so many relatives. --Bernard Shaw
成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就看你怎么看,无怪乎成功人士大家都拿他当自家亲戚看。 —萧伯纳
"Your future depends on your dreams." So go to sleep. --Bernard Shaw
“未来取决于梦想。”所以赶紧睡觉去。 —萧伯纳
There should be a better way to start a day than waking up every morning. --Bernard Shaw
开始新的一天,应该有比每天早上一觉醒来更好的方式。 —萧伯纳
"Work fascinates me", I can look at it for hours. --Bernard Shaw
“工作令我着迷”,我可以一看好几个小时。 —萧伯纳
God made relatives; Thank God we can choose our friends. --Bernard Shaw
上帝造就了亲戚;感谢上帝给了我们选择朋友的机会。 —萧伯纳
The more you learn,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you forget. The more you forget, the less you know. So why learn? --Bernard Shaw
学得越多,知道得越多。知道得越多,忘得越多。忘得越多,知道得越少。那么何必学呢? —萧伯纳
● 愚人总会发现有更愚的人钦佩他。
● 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
● 人喜欢习惯,因为造它的就是自己。
● 人生有两出悲剧。一是万念俱灰;另一是踌躇满志。
● 你应该小心一切假知识,它比无知更危险。
● 许多伟大的真理开始的时候都被认为是亵渎行为。
● 自我控制是最强者的本能。
● 不要企图永远活下去,你不会成功的。
● 好书读的越多越让人感到无知。
● 知识不存在的地方,愚蠢便自命为科学。
● 科学始终是不公道的。如果它不提出十个问题,也就永远不能解决一个问题。
● 理智的人使自己适应这个世界;不理智的人却硬要世界适应自己。
● 多思、寡言、少写。
● 如果我们不能建筑幸福的生活,我们就没有任何权利享受幸福,这正和没有创造财富无权享受财富一样。
● 对我来说,在享受人生的乐趣方面,有钱和没钱的差别是微乎其微的。在我这一种人看来,金钱就是安全和避免小苛政的工具。
● 一个尝试错误的人生不但无所事事的人生更荣耀,并且有意义。
● 人生的真正欢乐是致力于一个自己认为是伟大的目标。
● 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蜡烛,而是一支由我们暂时拿着的火炬,我们一定要把它燃得十分光明灿烂,然后交给下一代的人们。
● 许多伟大的真理开始的时候都被认为是亵渎的行为。
● 所谓天才人物指的就是具有毅力的人、勤奋的人、入迷的人和忘我的人。
● 劳动是惟一导向知识的道路。
● 我年轻时注意到,我每做十件事有九件不成功,于是我就十倍地去努力干下去。
● 成功网罗着大量的过失。
● 恐怕你们不常想吧。在一年中想两三次的人已经不多。我每星期总想一两次,所以名闻天下。
● 躯体总是以惹人厌烦告终。除思想以外,没有什么优美和有意思的东西留下来,因为思想就是生命。
● 所谓爱国心,是指你身为这个国家的国民,对于这个国家,应当比对其他一切的国家感情更深厚。
● 对我来说,在享受人生的乐趣方面,有钱和没钱的差别是微乎其微的。在我这一种人看来,金钱就是安全和避免小苛政的工具:假使社会能给予我这两件东西,我将要将我的钱抛到窗外去,因为保管金钱是很麻烦的事情,而且又吸引寄生虫,并且招来人们的忌恨。
● 我的生命属于整个社会;在我有生之年,尽我力所能及为整个社会工作,这就是我的特殊的荣幸。
● 如果我们能够为我们所承认的伟大目标去努力,而不是一个狂热的自私的肉体在不断的抱怨为什么这个世界不使自己愉快的话,那才是真正的乐趣啊!
[
萧伯纳的长寿经验
在萧翁94岁时,曾有人向他提出一个问题:“一个人究竟能活多少岁数?”萧翁道出了他的健康长寿经验。

[经常从事体育锻炼]

萧翁的体育锻炼方式多种多样:游泳、划船、爬山、打网球、骑单车、跑步、骑马、日光浴、冷水浴、体操,甚至拳击都是他的爱好,其中游泳和日光浴,是他酷爱的项目。每当他写作到疲累时,他就下海游泳。他喜欢在阳光下做日光浴,特别是到了晚年,简直成了太阳的“崇拜者”。为了更多地得到阳光,他在故乡的庭院里造了一间茅屋。这间茅屋的房基安装了轴承,可随阳光的移动而转动。这样,萧翁在这间茅屋里写作,整天可接受阳光的照射。

[生活简朴 布衣素食]

萧伯纳出身贫苦,有着艰苦的生活体验。因此,即使成名,他也并不为此所动,依然崇尚俭朴的生活。在饮食方面,他喜欢素食,早餐晚餐多半是可可茶、黑面包、通心粉、小扁豆、鸡蛋和一定数量的生菜。但他终身禁烟忌酒,即使在宴会上,他也是滴酒不沾,以矿泉水代酒。这种合理的饮食方式,促进了他健康长寿。在衣着上,他不慕华丽,不趋时尚,喜棉毛织物,讲求的是舒适、大方和整洁。

[勤奋创作 重视规律]

萧翁对创作极为勤奋,而且又有很好的生活规律与工作节制,注重劳逸结合。每天很早起床,到郊外跑步、骑自行车。为了保持身体的健康,规定自己每天写作最多20 页文稿,并规定写多长时间就出去游一次泳,或是散步、骑自行车,绝不因为贪多写点而过分疲劳,影响身心的健康。所以他到高龄时,仍保持精力充沛,文思泉涌。

[幽默机智 乐观豁达]

萧伯纳生性乐观,胸襟豁达,具有高度的幽默感与机智,被称为“英国文学史上最诙谐作家”。他的作品常以幽默的形式表现出机智与风趣;同时,也是他待人接物处世交际的方式。在家庭生活中,对妻子相敬如宾;对朋友体贴入微;对误解攻击的论敌,从不发火,能保持超脱和镇静的态度或以机智的语言、幽默的妙用去化解;对穷困不幸的人,能给予同情与爱心。科学研究和实验证明,机智风趣的幽默感,是增进健康长寿的增补剂。萧翁的现身说法,信而有证。
第2个回答  2010-03-30
萧伯纳
乔治·萧伯纳George Bernard Shaw(1856-1950) 爱尔兰戏剧家

生平

萧伯纳(1856~1950)Shaw,GeorgeBernard英国剧作家,评论家。1856年7月26日生于都柏林,1950年11月2日卒于英格兰东部海瑞福德郡一小村镇。其母是优秀女中音歌手。萧伯纳中学毕业后在地产公司当小职员。1876~1898年在伦敦从事新闻工作,在《明星报》、《星期六评论》上写了很多关于音乐和戏剧的评论文章。他在易卜生影响下,一贯反对王尔德“为艺术而艺术”的观点,大力倡导和创作以讨论社会问题为主旨的“新戏剧”,并于1891年发表了评论文集《易卜生主义的精髓》。萧伯纳的第一部剧作,是揭露和批判资产阶级如何靠经营贫民窟房产重利盘剥的《鳏夫的房产》。2年后写出的《华伦夫人的职业》则是对资本主义另一条生财之道的鞭挞和剖析。剧中的华伦夫人出身贫苦,靠开妓院发家后,供养女儿受高等教育,指望女儿能凭身分和教养找个“有钱的男人”,从而跻身上流社会。但却对女儿隐瞒了身世,女儿在洞悉原委后尽管谅解了母亲,却不再接受其供养和教训而自去独立谋生。以上两剧是典型的易卜生式社会问题剧,也是萧伯纳早期批判现实主义戏剧的代表作。包括这两出戏在内,萧伯纳1892~1939年共写了51部戏,其中除《圣女贞德》是描写法国青年女爱国者在英法百年战争中领导农民反抗英军被俘牺牲的唯一一部悲剧外,大都是喜剧或带有喜剧意味的笑剧、闹剧、狂剧以及历史剧、哲理剧、政治幻想剧等,题材、手法虽有变化,讽刺、暴露的精神则始终如一。其他小说诗歌文学作品有《武器与人》《康蒂妲》《风云人物》《魔鬼的门徒》《凯撒与克莉奥佩特拉》《人与超人》《英国佬的另一个岛》《巴巴拉少校》《医生的困境》《安德洛克勒斯与狮子》《皮格马利翁》《伤心之家》《回到玛土撒拉》《苹果车》等。
父亲做过法院公务员,后经商失败,酿酒成癖,母亲为此离家去伦敦教授音乐。受母亲熏陶,萧伯纳从小就爱好音乐和绘画。在都柏林美以美教会中学毕业后,因经济拮据未能继续深造, 15岁便当了缮写员,后又任会计。1876年移居伦敦母亲处,为《明星报》写音乐评论,给《星期六评论》周报写剧评,并从事新闻工作。

思想

萧伯纳的世界观比较复杂,他接受过柏格森、叔本华和尼采的哲学思想,又攻读过马克思的《资本论》。 1884年他参加了“费边社”,主张用渐进、点滴的改良来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反对暴力革命。在艺术上,他接受易卜生影响,主张写社会问题,反对奥斯卡·王尔德的“为艺术而艺术”的唯美主义主张。

作品

萧伯纳的文学始于小说创作,但突出的成就是戏剧,“他的戏剧使他成为我们当代最迷人的作家”(颁奖辞)。 1885至1949年近64个创作春秋中,他共完成了51个剧本。前期主要有《不愉快戏剧集》,包括《鳏夫的房产》(1892)、《荡子》(1893)和《华伦夫人的职业》(1894)等;《愉快的戏剧集》由《武器与人》(1894)、《康蒂妲》(1894)、《风云人物》(1895)和《难以预料》(1896)组成。第三个戏剧集名为《为清教徒写的戏剧》,其中有《魔鬼的门徒》(1897)、《凯撒和克莉奥佩屈拉》(1898)和《布拉斯庞德上尉的转变》(1897)。
进入 20世纪之后,萧伯纳的创作进入高峰,发表了著名的剧本《人与超人》(1903)、《芭芭拉少校》(1905)、《伤心之家》(1913)、《圣女贞德》(1923)、《苹果车》(1929)和《真相毕露》(1932)、《突然出现的岛上愚人》(1936)等。其中《圣女贞德》获得空前的成功,被公认为他的最佳历史剧,是“诗人创作的最高峰”(颁奖辞)。
萧伯纳杰出的戏剧创作活动,不仅使他获得了“ 20世纪的莫里哀”之称,而且“因为他的作品具有理想主义和人道精神,其令人激励和讽刺往往蕴含着独特的诗意之美”,于1925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是英国现代杰出的现实主义戏剧作家,是世界著名的擅长幽默与讽刺的语言大师。萧伯纳的一生,是和社会主义运动发生密切关系的一生,他认真研读过《资本论》,公开声言他“是一个普通的无产者”,“一个社会主义者”。萧伯纳的戏剧性最突出的特点是紧密结合现实政治斗争,敢干触及资本主义社会最本质的问题,把剥削阶级的丑恶嘴脸暴露在公众面前。在艺术手法上,他善于通过人物对话和思想感情交锋来表现性格冲突和主思想。萧伯纳的戏剧性语言尖锐泼辣,充满机智,妙语警名脱口而出。他的最著名的剧作有:《鳏夫的房产》、《华伦夫人的职业》、《武器与人》、《真相毕露》等。三十年代初,萧伯纳访问苏联和中国,与高尔基,鲁迅结下诚挚友谊。

著名作家萧伯纳的童年、青年时代是很不幸的。
他的父亲不仅形象极丑,而且是个谁都不喜欢的懒惰者,多半是整天醉醺醺的。
老婆孩子的事情一概不管。
萧伯纳15岁时就不得不出去找事做。
20岁时,萧伯纳去了伦敦,却不知到何处寻找工作,后来他参加了许多讨论社团。
起初他总是感到困窘,逐渐地情况好了起来,他知道怎么把话说得通晓明白,不久他就被各种集会邀请前去做专题演讲。在12年的时间里,他是靠演讲过日子的。

然而萧伯纳并没有满足于眼前的成功,他想将这新发现的才能应用于写作。
于是,他给自己规定每日必写5页东西,不管好坏,一概不拘。
就这样过了4年,他从自己的那些文章里总共才得到30美元的稿费,这不免使他很失望。
但他仍然没有放弃写作,他接着写了5部长篇小说,全部被60家出版社所拒绝,这令他更加沮丧。
但他吸取了当初演讲从失败到成功的经验,坚信自己这次也不会失败。他鼓励自己,仍然每日写一定数量的文章。
就这样全力以赴,未受过正规学校教育的萧伯纳成了世界上最有名气、收入最多、最为人们所喜爱的作家之一。
成功是主动的进取,不是被动的乞求施舍。

参考资料: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第3个回答  2010-03-27
萧伯纳(1856-1950)是英国现代杰出的现实主义戏剧作家,是世界著名的擅长幽默与讽刺的语言大师。他的最著名的剧作有:《鳏夫的房产》、《华伦夫人的职业》、《武器与人》、《真相毕露》等。三十年代初,萧伯纳访问苏联和中国,与高尔基鲁迅结下诚挚友谊。
第4个回答  2010-04-01
萧伯纳(George Bernard Shaw,1856年7月26日-1950年11月2日),直译为乔治·伯纳·萧,爱尔兰剧作家,1925年「因为作品具有理想主义和人道主义」而获诺贝尔文学奖,是英国现代杰出的现实主义戏剧作家,是世界著名的擅长幽默与讽刺的语言大师。萧伯纳的一生,是和社会主义运动发生密切关系的一生,他认真研读过《资本论》,公开声言他“是一个普通的无产者”,“一个社会主义者”。然而,由于世界观上的局限性,他没能成为无产阶级战士,而终生是一个资产阶级改良主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