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师教学存在的问题

如题所述

1、教师没有进行充分的备课
由于目前课堂学习的重点是学生,要将课堂的时间、空间大部分交给学生,让其主动参与。因此部分教师会抓住其中的漏洞,只是将学生调动起来,便让自己处于“解放”的状态。这种行为是错误的。作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过程,并不表示教师的责任减轻了。相反,教师更要做好备课工作,将学生可能出现的讨论结果进行准备。要主动引导学生如何学习,将学生的求知要求作为数学课堂的教学主线,尽量保证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够共同探讨、研究数学问题。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才能将他们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将“教材研究”转化为“教材、学生双研究”,从备“教材”转化到备“教材和学生”上面来。
2、课堂提问题频繁且低效
在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问题“作为教学的重点,频繁的对学生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这已经成为了数学课堂的明显特征。有一项研究调查分析,在一个教授“分式的乘除”的课堂上,老师提出了160个问题,具体的提问环节如下:教学引入环节,教师提问21次,用时88.5秒,占整堂课的3.50%;讲解新知识环节提问1次,用时1秒,占整堂课的0.04%;例题讲解提问“次,用时193秒,占整堂课的7.62%;学生练习提问6次,用时12秒,占整堂课的0.47%;教师讲解练习提问39次,用时166秒,占整堂课的6.56%;课中小结提问9次,用时82.5秒,占整堂课的3.26%;课末总结提问13次,用时42秒,占整堂课的1.66%。在160个提问中,能够真正激发学生深层次思考的理解性提问只有16个,而封闭性提问却有144个,占了总提问数的90%。
课堂研究发现过多的封闭性提问对学生的高层次的思维活动不利,只能让他们进行表面上的思考。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要保证师生之间的互动,但是教师不能只是追求量,要重点关注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
3、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度低
在现代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要提倡“以学为本”,教师要提高很好的指导作用。但是从目前的数学课堂教学情况上分析,发现教学中仍然存在着教师的讲解为主、学生具有较少的参与度。当然教师的讲解环节是不能减少的,它能够有效的为学生提供一定的点拨、指导、启发的作用。不过课堂讲解上往往也会出现学生已经明白教师讲解的内容的情况,但教师又生怕其学生不懂,一直重复的解释,这样只能迫使学生跟随老师的步伐上课,而没有进行主动的思考。这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是有负作用的。
为了保证课堂的有效教学,其中重点的环节就是教师要带领学生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思考问题是非常必要的,这样能够有效的让学生掌握知识的技能。组织课堂的练习的方式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教师是在讲完新知识后,就立马组织课堂练习,并立即进行答案的讲解,然后再进行练习。这往往会出现满堂练的情况,对学生的知识技能的掌握及消化吸收没有提供足够的时间。虽然这种方式没有保证学生拥有立体互动及个性解读的机会。
4、过于追求形式,忽视课堂的效果【文章编号】2095-3089(2013)9-0156-01
为了提高课堂的学习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需要保证课堂形式的多样性。因此在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创设一定的数学情境。数学情境是按照教学的目标及内容创设的。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学生的教学知识及技能的掌握情况。将枯燥的数学知识,以丰富形象的数学情境表示出来,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但是一些教师由于过多追求课堂形式的多样性,而将传授知识技能的重点问题忽略,并减少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与探究。这样在课堂上,学生没有进行相应的思考与创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学的质量。因此,要控制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不能过分追求形式,而忽略了课堂的实际效果。
对于课堂存在的问题提出的解决对策

1、制定相应的备课大纲
随着课堂改革的进行,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已被重点关注。教师要充分意识到备课的重要性,因为备课的质量将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水平。为了帮助教师对数学课程教学目标有更深的认识,我们建议教师要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理解教学目标,通过参考一些先进的备课大纲进行备课,要充分保证其教学质量。教师的备课大纲大体上可以分为课程目的、课程标准、开始新课、新课教学、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课堂练习、分级指导、结束新课这八个方面。教师在新课的教授过程中,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新课的教学。在制定备课方案时,一定要注意结合我国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有效的备课大纲。
2、要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进行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是通过面向全体学生的方式,将数学知识的思维过程进行讲解,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创新能力。教师要及时有效的引导学生进行认真严谨的思考、敢于探索,增加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望。在数学课堂中,要尽量创设一个民主合理的学习环境,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提问,并设置合理的教学环节,适时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提问环节中,要减少无效且低效的提问。有效的提问主要是要拥有合理的提问内容及教师适当的提问语速及音调。在课堂提问中,要尽量减少封闭性的提问,其难度要适中,进行识记性的提问、理解性的提问或是创造性的提问。要在一定的程度上保证提问的质量。
3、加强业务学习
新课程强调学科教学内容要具有开放性、交叉性、整合、综合性,教师传统的专业知识储备已经不能满足实施新课程教学的需要,教师必须加强自学自研,不断充电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把加强自学自研作为职业发展的需要来对待,要积极探索适合本校、本班初中生数学学习的教学方式,时刻保持研究和创新的态度,以渊博的学识、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来影响学生,引导学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