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质量,懂的师傅们帮忙解答

情况:本人从事工程质量主题结构检测马上两年,

问题 :1 回弹侧强度 个别工程和标准相差两个标号,如:设计强度:C35
但 回弹之后,计算出的 结构值为 25.1Mpa, 相差这么多,会对工程质量造成多大的危害?(地方的设计单位虽然会考虑保守系数,但我想知道保守系数在多少之内)

2 钢筋保护层检测 测试梁板的保护层,但我至今为止,仍不知道保护层过大和过小,对工程质量的影响,拿板为例:一般设计为15MM的保护层厚度,实测大部分在25MM左右,请问这对工程有何种影响?

3 拉拔试验 植筋好坏程度,虽然只是用于砌块,它对楼体的影响有多大?

本人是富有责任心的,但迫于种种压力(这儿就不说了),在不达到标准时,不得不修改检测值,心里很是没底,想问下楼体在什么情况之下,会出现质量问题,这是我作为一名检查员基本的责任心,但事事难为。。。

望师傅们指点。。。

(不用给我发标准,我看了很多次)

感激不尽!

良心。。。我就匿名了。。。
100分献上!
感谢大伙的回答,补充下,特别是问题1,前两天去了个工地,是3大厂房(高科技领域),每个厂房为2层,我们检测构件为 梁、板、柱,板就不说了,一般问题不大,关键是梁和板,C35的标号,回弹值才是 32MPa(平均),谈话在1.0~1.5之间,真的怕以后出事儿...

题外话:1 本人自认为是非常有责任心的,但干了这项工作后,时不时的觉得其他同事们极缺少责任感,只要有好处什么都成,使我沮丧
2关于责任划分,辈分低的要多担责任而好处较少,心里很不平衡
3 不知道辞去这份工作,还适合干什么?请高人指点(这个重要点,现在就在想)

1、回弹这个东西,和选的点的多少,点的面的处理程度都有关系,不是非常精确的。
其实最精确的是钻芯,也是要有足够的数量的。
差两个强度等级的话,要看是什么构件,还要看工程的结构形式,是否是主要构件,还要看所在的位置。这个尺度只有原来的设计者是最有发言权的,他可以核算的啊。没有设计院的认可,那就是不可以接受的严重问题。
保守系数的问题只是一般的说法。设计中没有这个概念,如果“有”的话,可能是个别的单位在软件的计算结果出来后人为放大的,但是在目前除了大型工业项目外,一般都是开发商的,要这么搞就丢饭碗了。
如果是正常的设计的话,是没有所为的保守系数的,那是设计规范的荷载分项系数和材料的分项系数。这些系数实际上是考虑到荷载的不确定性(使用荷载变化)和材料的非均衡性的(施工误差)。
一般人说的工程“没事”实际上是指在人们正常生活的状态下的结构状态。而设计定义的“没事”是在考虑所有可能因素的状态的(包括大风、雪、满载活荷、地震等等)。所以说一般说的没事只是说在前者的状态下的。 这是两个概念。在设计考虑内的情况下有问题,那就是施工质量的问题了。简单的说下,如果材料强度和设计有出入,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没有什么,如果一旦遇到某个极限的设计状态,就会出事了。(那就是施工质量不好导致的。)当然这情况什么时候发生是无法预测的。
总之就是人们说的没事并不等于真的没事。设计的定义是在规范框架内“正常设计、正常施工、正常使用”在这3个范围内是负责50年的,超过部分设计就没有责任了。

会对工程质量造成多大的危害,一句是说不清楚的,如果心理没底,最好私下和设计沟通,他会告诉你底线的。

2、板一般设计为15MM的保护层厚度,实测大部分在25MM左右,有何影响?
这个问题相对比较好一些,大部分出现的支座的部分,由于施工时工人踩踏造成的。板底钢筋很少出现这个问题。现在的设计规范对梁板构件的最小配筋率不断提高,造成一般办公、住宅等楼板的配筋基本全部为构造配筋。实际计算配筋往往很小。如果板的厚度都在常规范围(板厚在100mm及以上),跨度又一般的话(不大于4.2m),这个的问题影响比较小。如果施工完成拆模后板面没有受力的裂缝的话,那就可以接受。因为施工荷载和使用荷载相当。
梁的情况也是相似的。相对说比板还好些。现在的梁由于软件的原因,一般配筋都比较大些,很多有利因素都没有考虑,新的抗震规范(2010)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就是配筋偏大。
梁板如果在这种情况下有问题会有表现的(主要是观察裂缝),没有就是可以接受的。(很大跨的,配筋特大的除外)
3、拉拔试验 植筋好坏程度,虽然只是用于砌块,它对楼体的影响有多大?
这个是抗震的构造措施,在地震的作用下表现明显。如果满足要求的话,在地震作用下墙体会开裂吸收能量,降低作用在楼体的作用,推迟进入塑性的时间。如果没有符合要求,那么在地震作用下墙体可能会直接与柱墙分开,对人和室内物体造成伤害。如果集中那么就会造成局部超载,导致结构局部毁坏而发生连锁反应。
没有地震作用时,可能会没有什么表现,顶多就是墙体出现点裂缝而已,抹上灰就没有了。

不知道是否对你有帮助,先说这些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3-09
首先我要说的是你要明白自己的位置,你不是施工的,你只是负责检测的,只要据实出报告,就是真的发生了什么事也找不到你的身上,当然,如果你为了收点贿赂把不合格的也要以合格的形式出现在检测报告上,你还是听一下前两位的分析吧。
第一个问题:小心为好,钻心取样吧。
第二个问题:放心为好,现在楼板的设计保护层都已经提到20毫米了,如果按这个标准,25毫米那就没有超出规范允许偏差,所以没问题。
第三个问题:你以为植筋真正合格的有几个?
第2个回答  2011-03-09
我来回答楼主的问题:毕业快9年了!
1、没有问题,C35的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是15Mpa(这个值是心理底线,自己明白就行了);没有多少危害;(楼主你说的32MPa是考虑碳化之前还是之后,最好找点酚酞自己滴定下,刚入行前5年做技术做的最好精一点)
2、保护层过大,容易导致裂纹(标号越高的混凝土更应该注意);过小危险性很大,因为钢筋保护层最大的作用还不是防锈而是保证钢筋与混凝土的握裹力(不过,有箍筋的存在最小保护层都够了,所以不用考虑);
3、植筋的好坏对于平时没有什么作用,而是地震作用时!对于墙体开裂,屁作用也不起!

题外话回答:
1、这是你的书生气还没磨掉。不要怀疑领导(特别是40岁以上的从事你的专业10年以上的);适当的书生气很珍贵,可以拿他做动力,不可做冲动的傻气;
2、你熬上10年你也会这个样子!
3、不要辞!你才干了两年就干不了(建议你去看本书《沧浪之水》)。但是施工的很累、监理很多杂碎;比较舒适的是做甲方,但是人人有口难念的经!

呵呵,就当做你的一个小老哥吧,加我球球,散期而把把刘酒思(需要注明百度问友)不说身份的我不加!!

鄙视复制门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1-03-06
话说这都是潜规则,靠你一个人是没办法的。话这么问题还是要回答。
1.为什么这种工程能存在,并且还能通过验收?参考本文第一行。
解决一个你担心的安全问题。每个设计院的标准都不一样,但是系数都很高,设计院在关键部分的安全系数可能会比理论计算强度大很多倍,有的在5倍以上(因为设计院也怕工程事故追究到自己头上,所以安全系数都尽可能大)。不信你可以找设计规范看看。
2.保护层的作用有,一是保证受力钢筋完全被混凝土包裹住,使其能共同工作;二是保护受力钢筋不受侵蚀。
如果保护层是你说的那范围内,在施工中根本就算不了什么。设计规范中对不同的结构,不同的混凝土强度等都有不同的保护层,一般差距也就在1-2cm左右,实际上差距这个施工中也很难去把握的。另外15mm的保护层,在施工中,需要很高的施工水平,否则很容易就漏筋了,漏筋的危害更大,不排除施工单位有意识的增加了施工误差,以避免漏筋这种最坏情况的出现。
3.如果说是框架结构来说,对于砌体本身不是承重结构,不会对主体结构的安全有影响的。

关于题外话:
1.还是潜规则,这个是没办法的。你不能改变社会,那么你只能去适应社会。另外你也躲不掉,任何地方都有潜规则。铁道部部长不也一样嘛。
2.谁叫你不是领导呢。没看新闻啊,进去的有几个是正职的啊。
3.只有收入好,就继续吧,懂得保护自己就行了。细了也说不清楚。考公务员吧,妥妥的
第4个回答  2011-03-11
回答问题1:设计C35混凝土回弹实测C25?
第一,可能冬季施工混凝土回弹时强度没有达到设计值的75%。
第二,泵送混凝土板面部位因水灰比过大,造成表面灰浆厚度较高,回弹时应该挂去面层部分,或用角磨机磨完后再回弹。
第三,施工浇筑混凝土没做好、过程配料砂过多影响混凝土标号。
这造成的危害吧,没法说,要看部位。要是民用住宅还好点没太大事,工业建筑特别设计有震动要求的建筑物就影响大点。保守系数一般设计院不同系数不同,约在+30%。
回答问题2:钢筋保护层15mm,实际施工检测25mm?
这个也要看部位,要是普通板几乎没太大问题,但要是悬挑板并且还承受外力,问题就严重了,有可能达到满荷载后折断。普通雨棚类悬挑板不受外力作用的也没问题。
回答问题3:钢筋拉拔
建筑植筋特别砌筑拉结钢筋属于抗震配构造钢筋,可以说只要不在十年内地震就没事。但是要是工业建筑填充墙体,拉结钢筋就很重要了,特别建筑物附近有大型设备并且震动力较大的,而建筑物自身标高又高,填充墙体没有拉结钢筋时间长了要出问题,结果很可能墙倒了,砸不砸到人不好说哈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