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该怎么样去引导?有什么技巧和方法?举例说明最好

如题所述

要想更好的理解古诗的思想内容与意义,更好的鉴赏古诗就要分以下几步:
一、从了解古诗及作者的社会背景开始,例如:琵琶行【年代及作者】:
唐•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到了其曾祖父时,又迁居下邽(音guī)(今陕西渭南北)。白居易的祖父白湟曾任巩县[河南巩义]县令,与当时的新郑[属河南]县令是好友。见新郑山川秀美,民风淳朴,白湟十分喜爱,就举家迁移到新郑城西的东郭宅村(今东郭寺)。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2月28日)正月二十日,白居易在东郭宅降生了。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属河南],享年75岁。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
【当时背景】:元和十一年(816)年秋,白居易因得罪权贵,被贬江州司马。遭逢贬谪客居僻乡的诗人意兴阑珊,每日里只是邀朋唤友,在浔阳江头饮酒遣怀。江州湿寒偏远,知音难求,诗人心中的愁苦可想而知。就是在这样的境遇之下,诗人无疑中结识了一位技艺高超命运悲苦的琵琶女。她 “铮铮然有京都声” 的音乐让人折服,她辗转流离的不幸遭遇让人伤痛,琵琶声里,作者的心弦被一再拨起。遭逢知音的喜悦、对琵琶女身世的同情与怜悯纠缠在一起,百感交集。似曾相识的遭遇更引起了诗人的感同身受的深深共鸣。作者以此为契机,长歌当哭,向这个摧残了琵琶女也摧残着自己的社会,挥洒出了悲愤的控诉之诗。对封建社会的冷暖世故、商人薄情的厌恨,对琵琶女悲惨命运的深切同情,对自己无辜被贬的满怀抑郁,和琵琶女萍水相逢却相知共勉真诚酬答的深切情意,夹杂在一起,在凡六百一十二言中一起喷涌而出,发于肺腑,气势雄浑。
二、在掌握文言字词的基础上熟读:
如【琵琶行】:【诗分类】:七言古诗【注释】
〔1〕浔阳江:即流经浔阳境内的长江。索索:形容枫树、 芦荻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2〕回灯:移灯。重:再。
〔3〕转轴拔弦:将琵琶上缠绕丝弦的轴,拧动以调音定调 。
〔4〕掩抑:掩蔽,遏抑。思:读去声。
〔5〕拢:左手手指按弦向里(琵琶的中部)推。 抹:向左拔弦,也称为“弹”。霓裳:即《霓裳羽衣曲》。六玄:大曲名,又叫《乐世》、《绿腰》、《录要》,为歌舞曲。
〔6〕大弦:指最粗的弦。小弦:指最细的弦。嘈嘈:沉重 舒长。切切:细促轻幽。
〔7〕间关:莺语流滑叫“间关”。幽咽:遏塞不畅状。
〔8〕迸:溅射。
〔9〕曲终:乐曲结束。拔:奏弹弦乐时所用的拔子。当心 画:用拔子在琵琶的中部划过四弦,是一曲结束时经常用到的右手手法。
〔10〕舫:船。
〔11〕敛容:严肃矜持而有礼貌的态度。
〔12〕虾蟆陵:在长安城东南,曲江附近,是当时有名的游乐地区。
〔13〕教坊:唐代官办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
〔14〕秋娘:唐时歌舞妓常用的名字。五陵:在长安城外,汉代王个皇帝的陵墓。缠头:用锦帛之类的财物送给歌舞妓女。
〔15〕绡:精细轻美的丝织品。
〔16〕钿头云篦:镶嵌着花钿的发篦(栉发具)。击节:打拍子。
〔17〕颜色故:容貌衰老。
〔18〕浮梁:古县名,唐属饶州。在今江西省景德镇市。
〔19〕来去:走了以后。
〔20〕梦啼妆泪:梦中啼哭,匀过脂粉的脸上带着泪痕。阑干:形容流泪。
〔21〕重(读平声):重新,重又之意。唧唧:叹声。
〔22〕呕(音欧)哑嘲哳(音折):形容声音噪杂。
〔23〕琵琶语,琵琶声,琵琶所弹奏的乐曲。
〔24〕却坐:退回到原处。促弦:把弦拧得更紧。
〔25〕向前声:刚才奏过的单调。
〔26〕青衫:唐朝八品、九口文官的服色。
三、摘抄出其中的名句:
如:1、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译文:千呼万唤,琵琶女这才羞怯怯走了过来,还用怀中抱着的琵琶,遮住了半个脸面。
2、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译文:别有一种深沉的忧愁,在其中暗暗萌生,此时这无声的意味,更胜过有声的情趣。
3、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译文:同是流落在天涯的异乡人啊,偶然相逢,便可倾谈心事,又何必是早已相识的呢!
四、在以上几步的基础上深入,将其分为几部分,一部分一部分的赏析:
如【琵琶行】自开篇至“犹抱琵琶半遮面”为第一部分,记叙了琵琶女的出场。
自“转轴拨弦三两声”至“唯见江心秋月白”为此诗的第二部分,细致入微地刻画了琵琶女高超的技艺,丰满圆实地塑造出了琵琶女的优美形象。第二个阶段是正常的表演阶段。作者连用几个专业的演奏术语来表现琵琶女技艺的纯熟。
第三个阶段是表演的收尾阶段。从“沉吟放拨插弦中”到“梦啼妆泪红阑干”是诗歌的第三部分,追述了琵琶女的不幸身世。
从“我闻琵琶已叹息”至结尾为诗歌的第四部分,诗人同情琵琶女的遭遇,联系自己的命运,抒发了自己的贬谪之苦,引起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情感共鸣。将诗歌的主题升华到一种人生大温暖的境界。
以上就是我分析鉴赏诗歌的几个步骤。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3-15
古典诗歌或描绘景物,或叙述事情,或刻画人物,或阐发情感,其内容和取材范围大抵与小说、散文等叙述类文本体裁相近,甚至可以说古典诗歌就是最简洁、最含蓄、跳跃性最强的散文和小说,因而我觉得要读懂古典诗歌可以引入叙述类文本解读的六何原则: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如何。当然古典诗歌的解读和小说、散文又略有不同,诗歌重在抒情言志,为了更准确更有侧重,我们可以把此改为五要素: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情,借此对诗歌进行初步的感知。
以2009年高考(全国卷II)为例:
军城早秋 严武[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陕西华阴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我们进行初步解读:何时:广德二年(764)早秋;何地:军城;何人:主将严武;何事:率兵西征,攻击吐蕃军队并取得胜利;何情:诗人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
通过对五要素的梳理我们对这首诗有了最肤浅的感知:早秋时节大将军严武在军城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