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对数学课堂感兴趣

如题所述

一、有趣的教学情境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高昂和智 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由此可见,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课堂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根据不同的内容,创设不同的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是十分重要的。
创设情境的方法有许多,如猜谜、游戏、数学历史背景介绍及合理利用多媒体等。为了让数学课堂更加鲜活,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需要,通过游戏、制作模型、猜谜、小故事等,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情境使所学的内容在学生心中埋下趣味的种子,在可能的情况下,也可多种方式相结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气氛。然而,在很多老师看来,创设情境这一部分是十分烦琐的,不仅要寻找能引起学生兴趣的事物,还要考虑所设情境的科学性、匹配度,因此更多的老师选择了使用练习或复习巩固来代替创设情境,我们不能一概地否定这种做法,在老师精力有限的情况下,这种方法在引入课题上是既方便又有一定效果的,但是,这里在提倡课堂趣味性上则有所不足。能否在兼顾教师备课效率和教学趣味性的同时,注意积攒一些与数学知识有关的小故事、小游戏,使得需要使用时,不至于盲目搜寻呢?
二、多媒体资源的利用
在讲解一些比较抽象的内容时,老师可以使用动画模型进行动态模拟,达到直观的效果,在课后也可以向学生推荐含有与所授课内容相似的含有数学问题的网址。因为有了该课基础内容的铺垫,学生对于此类数学问题一定有着想尝试的冲动,老师不但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创设一些有待进一步探索的“悬念”,也可留给学生部分可以去尝试的资源,可以有效地发挥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积极作用,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使用电脑的习惯。现在,对于大部分年轻教师,特别是对于经济较好地区的教师,运用电脑和网络的能力已加强,这就使如何将电脑运用、多媒体运用于课堂教学相结合成为关注的焦点。很多老师认为课件的制作繁琐费时,大量运用不切实际。事实上,多媒体资源的利用并非是要做到课课使用,也并非是要贯穿一堂课的始终,而是在某一堂课甚至是某一段内容上,当多媒体运用比传统的教学方式更具优势时,我们才将它运用进来使课堂更鲜活。
三、引导学生探索
设问中又巧设悬念,激发学生浓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包括两部分:教师的巧妙引导和学生的自主讨论,引领学生在数学天地探索,对教师本身也是极大的挑战;教师的应变能力,对探索方向的掌控能力都直接影响着探索的进行,而又要在探索中适时为学生创设悬念,带动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教师在循循善诱地引导学生自主发展的同时,要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利用“学生渴求他们未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引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使他们因兴趣而学,而思维,并提出新质疑,自觉的去解决,去创新。学生的自主讨论,使学生在数学课堂生活中学会思考,体验成功;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学会合作,懂得交流;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得到尊重,成为主人。让学生在数学课堂生活中学习的数学知识因为“新鲜”、“有用”、“就在身边”而变得有趣,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因为不断地得到“尊重”、获得“成功”、体验积极的“情感”而得到满足,是数学学习变得更加有趣,最终使学生喜爱数学课堂生活,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为学好数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风趣的语言魅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抑扬顿挫,和谐悦耳的声音,生动活泼、简洁练达的表述,根据需要学生注意的内容、知识,采用不同的语速和音调,根据内容适当插入一些颇具情趣的比喻、典故并在应用比喻时选择生动贴切、浅显熟悉的事物去比喻说明那些抽象深奥的事物或原理等等,都是语言美的良好体现,可以为课堂增加生动性,避免学生听觉疲劳的好办法。要做到这些,也为教师的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通过普通话到成长为一位能够引经据典、表述生动的教师,还需要付出不断的努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30
聪明的人,逻辑思维强的人,无论你怎么教,都可以成为学习高中数学的主人。而有些人,不管你怎么教,她永远不懂,笨笨的,没有办法的。数学是作为衡量一个人能力的一门重要学科,高中数学是初中数学的提高和深化,初中数学在教材表达上采用形象通俗的语言,研究对象多是常量,侧重于定量、计算和形象思维,而高中数学语言表达抽象,逻辑严密,思维严谨,知识连贯性和系统性强。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是一种固定不变的模式,即复习新课-讲授新课-练习巩固。即使在学习环节中注重了预习,也是为了更好地讲授新课,为了更好、更快地让学生接受新知。久而久之,客观上导致了学生思维的依赖性和惰性,因而也就根本谈不上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以致于丧失了创造力。上课基本采用满堂灌的方法,不管学生听不听得懂,反正讲了,学生就该仔细听,就应该会,课上作笔记,课后大量作业做巩固。但是,事实上有些学生根本听不懂,不知道教师讲了些什么,课下只能抄作业,结果学生疲劳厌学,教师疲劳厌教。长此以往,学生一旦习惯了这种被动的学习,学习的主动性就会渐渐丧失。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以讲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早已经过时的,从学生的潜能开发、思维拓展、身心 发展 、自主健全的角度来看,是非常不利的。
高中数学课程应提倡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课程内容,鼓励学生运用计算机、计算器等进行探索和发现。社会的进步对教学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为教学提供新的技术手段,为学习提供新的学习方式。将信息技术运用于数学教学,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信息技术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般来说,高中学生要探究出某个数学问题或者定理,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而这绝不是能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就得到解决,高中学生的主要任务还是学习前人的知识与方法,任何脱离知识基础的探究都是盲目的。应该承认,讲授式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是,它不能和填鸭式教学简单地划上等号。
从小学到高中绝大多数同学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然而并非人人都是成功者,许多小学、初中数学学科成绩的佼佼者,进入高中阶段,第一个跟头就栽在数学上。高中数学学习是中学阶段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不少学生升入高中后,能否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是摆在高中新生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除了学习环境、教学内容和教学因素等外部因素外,同学们还应该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和改进学法。
我整体回忆了这些学生的上课情景,发现学生并不是在主动的学习。课堂效率要提高,首先要保证学案的高质量完成和作业的有针对性的讲解。上课前把应该完成的学案完成,那么学生听课才能听懂、才能有针对性,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才能有什么可说的。学生才能融入到课堂中去。在二调前夕,随着学习内容难度的加大,多数学生的学案完成的就不好,接着就是作业完成的也不好,所以我就花了将近一节课的时间讲作业,下节课的学案讲的还是不够,这样就导致了恶性循环。有听课的老师说学生上课死气沉沉,当时我还以为是经过我的说教之后学生们上课不乱说话了,原来他们是听不懂了。另外,通过批改作业,我会找一些作业完成的不好同学谈话,为他们分析原因,让他们知道该怎么应用基础的知识。让学生知道自己什么会和什么不会也是很不容易的。当他们知道了之后,他们就会找到学习的方向,其实在学生的内心深处都是想提高成绩的,找到了努力的方向,他们就会感觉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自己可以改变成绩不好的局面。
在课堂上,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自己地去发现问题,自己去探索问题,真正改变课堂里教师唱主角的局面,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地、彻底地交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有些重复性的问题只需在第一次讲清楚就可以了,还有一些需要具体计算的步骤让学生自己去做,如果老师把每一个题的完成步骤都给出来,那么学生也就缺乏了学习的主动性,仍然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才能有学习的主动性,成绩好的学生追求更上一层楼,成绩不好的学生找到学习的信心和前进的方向。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