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5战斗机是怎么作战的?

如题所述

强击机是从低空和超低空打击地面、水面目标的作战飞机。强击机又名攻击机。它的主要作战用途是,直接支援地面部队作战,打击敌人行进中的部队、集结的敌群、防御工事、坦克、火炮阵地、雷达、舰艇、指挥中心、前线机场、交通枢纽等军事要地。

强击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特别是法西斯德国创造的“闪击战”,充分使用了强击机。如,德国人闪击波兰、攻击前苏联边境地区、攻击撤退中的英法联军等,以及日本人袭击美军基地珍珠港等,都充分发挥了强击机的战术性能。那带着强大的呼啸声,从空中向人群俯冲的强击机,使一些缺乏作战经验的土兵丧胆。一个批次的冲击,足可以使一个团的步兵在一段时间内丧失战斗力。强击机的冲击,带来的不仅是密集的枪弹、炮弹,还有让人心惊肉跳的心理恐惧。正是由于强击机在空对地作战中的巨大作用,才使各军事大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拼命发展强击机。

战后,强击机也没有退出历史舞台,而是在新材料和新技术的支撑下,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强击机在二战期间主要是螺旋桨式飞机,到了50年代,都变成了喷气式飞机。速度和攻击能力都有了更大的提高。60年代,强击机又变成了超音速飞机,其速度更快,攻击力更强。70年代到80年代,不仅飞机的性能在提高,特别是武器装备更加讲究,各国都注重机载武器的威力、精度和杀伤效率。现代强击机则是在低空、超低空、稳定性、大威力、高效率等方面得到发展。比如,一些现代强击机具有优良的低空稳定性和操作性,可以准确地对地面目标实施有效攻击;有良好的下视界,可以搜索到更隐蔽的地面和水上目标;装备有高性能、大威力攻击武器,如火箭弹发射器、机关炮、精确制导炸弹、反坦克集束炸弹、空对地导弹等。可以对地面永久性工事、厚装甲车辆、隐蔽的指挥中心、坚固的交通枢纽等,实施强有力的攻击。

美、英和前苏联等发达的军事大国,为了满足强击机在航空母舰上的起落要求,还在起飞和着陆等方面对飞机进行了专门改进,使飞机能够在短炮道起落,甚至发明了垂直起降强击机。

新中国的强击机研制比较晚。在50年代的朝鲜战争和解放一江山岛的战役中,所使用的强击机都是花大价钱从前苏联购买进来的。为了适应保卫国家领空的需要,我国的航空工业部门,于50年代就提出了研制本国的强击机的要求。1958年,南昌航空工业公司提出研究设计国产强击机的意见,获得批准后,他们开始了长达数年的艰苦努力。1965年,国产第一架强击机初步完成了设计定型,1968年又进行了改进。到1970年,首批强击机交付部队使用。中国终于有了自己制造的强击机。该机种被命名为“强-5”飞机。

强-5强击机是喷气式超音速攻击机。该机全长16.73米,高4.51米,翼展9.7米,机翼面积27.95平方米。最大起飞重量12000公斤,空机重量6950公斤。最大载油量5140升;最大平飞速度1.12倍音速。飞机的动力系统采用了2台加力推力涡轮喷气式发动机。使飞机的最大爬升率达到了每秒103米,实用升限为16000米;作战半径400到600公里,最大航程2000公里。满载时巡航速度为800公里。

该机的武器系统主要是:两侧翼根部安装有2门23毫米口径机炮,各备弹100发。机身和机翼下各设4个挂点,可按多种方式组合的炸弹、火箭弹发射器、空对空导弹和副油箱等。可挂2个火箭筒或2×7枚90-1型火箭或2×8枚火箭弹。也可挂4枚50至250公斤的炸弹。还可挂鱼雷等重量较大的炸弹等。

机载装备主要有,导航雷达、控制导弹发射的计算机、电子对抗设备、目标搜索与识别系统等。

强-5机型研制成功之后,航空工业部门,根据军事斗争发展的需要,不断对该机型进行改进,先后生产出了改型的强-5机,如强-5Ⅰ型、强-5Ⅱ型、强-5Ⅲ型等。在改进型的强-5机上,不断增加新装备和更高效的武器。比如,增大了发动机的功率,使强击机的航程一下子提高了26%,低空作战半径增大了35%。还加装了全向告警器、干扰设备等,换装了新型射击轰炸瞄准具,提高了轰炸投弹精度。采用了压力加油,增加了外挂火箭和多种炸弹。更换了电子设备。还装备了红外寻的空中格斗导弹,使强击机具有了防备歼击机进攻的能力。改进型的强-5飞机,具有较先进的水平,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承担国土防御作战任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