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梦空间》是一部怎样的影片?

如题所述

由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的电影《盗梦空间》是一部集艺术审美和技术追求于一体的美国商业类型科幻大片,该片让主人公带领观众在梦境与现实间游走,如此虚实结合的设计或许会让观众产生疑惑,不清楚主人公身在梦境还是现实,所以导演为影片制造了很多元素来区分梦与非梦的状态。好莱坞的大制作影片通常以场面的宏大、场景的华丽、特效的设计著称,而本片不但集合了这些商业元素,还存在艺术的可观性。有人说,《盗梦空间》是“发生在意识结构内的当代动作科幻片”。这样的一个定义既说明了该片的艺术欣赏价值,同时又体现了其技术实现的研究价值。

  宏大的空间场面创造视觉冲击力

  在电影《盗梦空间》中,梦境与现实的交错让观众目不暇接。梦境在本片占了很大的空间,导演投入资金为梦境制造了很宏大辉煌的场面,很多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东西,都通过梦境完成的。制造梦境就相当于建造一座迷宫,场面的奇幻之处让观众大饱眼福,几何的构图、建筑物规则密集的摆放排列都给观众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大雨漫天、车水马龙,马路上由于大雨的冲刷而显得混乱不堪。一辆火车行驶在马路上撞了好几台汽车,使马路更加处于瘫痪状态。这个梦境中所发生的事情在现实中是不会出现的,但也正因为情节如此设计才使观众区分开梦境与现实的关联,从而更好地理解全片。在梦境中,撞车事件频出、枪击爆破场景频发,这种画面往往可以带动观众的紧张情绪,从而有身临其境之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所带来的艺术美感使本片更加吸引观众,增强了本片的商业性,同时也不乏艺术欣赏性,可谓是一举双得。

  导演为了展现梦境中场面的宏大,采用了纵横交错的镜头运作方式,缓慢地推拉延伸使场面更加波澜壮阔。在梦境被毁坏的那一刻,梦境中的建筑物顷刻毁坏掉,碎石砸下、铺天盖地都是扬尘,导演运用慢镜头更加突出了气流的力量感,造成了更大的视觉冲击力。

  在梦境中,枪战和开车的场面导演利用晃镜头展现,使画面质感并不清晰,却更加体现了梦境的不真实性,以及主人公内心的混乱和迷茫。主人公柯布痛丧妻子,在他的梦境中,妻子再次复活,生活在他的梦境中,面对妻子与他的回忆,他内心是无比恐惧和痛心的。在梦里看到妻子与自己低语,导演用微微晃动的镜头展现了柯布内心的小小恐慌,在面对妻子时他似乎毫无勇气面对,这也是他梦境中的软肋。

  多变的音乐特效制造强烈紧张气氛

  电影若想凸显出气氛的紧张感和压迫感,音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较弱跳动的音乐可以营造神秘的气氛,渐强宽广的音乐可以制造紧张的感觉。

  在柯布先生第一次带领阿丽玛德尼进入梦境时,周边人物都注视着梦境的核心人物,也就是阿丽玛德尼。导演在此处设计的音乐十分诡异神秘,若有若无、恍若空灵。当梦境空间结构发生改变,马路向上翻折,让空间变成一个循环的状态,这时的音乐渐强,展现了场面的宏大气魄。

  梦境中,柯布受人追击,混乱的场面配上杂乱无章的欢快音乐,更加增强了追击场面的动感,同时表现了柯布内心的紧张感。为了表现打斗场面的激烈,导演用强烈低沉的音乐与画面配合,主旋律很稳重。柯布被卡在墙缝间时,音乐戛然而止,只留下紧密的鼓点声,这样的处理更能够凸显紧张气氛,也为人物的命运进行了留白,引起了观众的好奇心和强烈的质疑,增强影片的节奏感和可观性。

  片中,大部分的情节是发生在梦境中的,人物进入梦乡之时,导演往往加上舒缓的音乐,好像是暴风雨前的宁静,让观众随着主人公放松。当柯布在梦中与妻子相遇时,妻子往往用气息微弱却十分有女人味道的语气和他说话,这时的音乐往往充满了神秘感,声音几乎是空白的,隐隐可以听到一些声响,却仿若是自然的风声,十分亲切随和。导演似乎故意将人物的呼吸声放大,那种声音直接压迫观众的心脏和听觉神经,制造了强烈的紧张感。

  导演在不同的情况下应用不同的音乐,恰到好处地增强了影片想要表达的效果,不但很好地刻画了人物心理,而且对于人物关系和情感的表达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12-28


本片是克里斯托弗·诺兰的第十部导演作品,也是诺兰进一步壮大他作为另类叙事片导演的里程碑。对于这部2010年的影片,十年前他的《记忆碎片》,应该就为其重视电影叙事和电影逻辑埋下了伏笔。这条草蛇灰线也是诺兰展露其过人才智的较早表现。


对于和希区柯克出生在同一个国度的电影导演,这位英国人在《盗梦空间》里为我们展现了英国人特有的想象力和严密的逻辑。影片的故事很简单:一个特工因为被人误认为杀了自己的妻子,而遭到通缉,为了能够回家,他利用自己的“盗梦”技能为一位公司大亨服务,从而改变另一个公司继承者的意识。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不一定能打动观众,但是在诺兰的电影逻辑主导下,电影对“盗梦”这一概念进行了极致的深化。


在这部电影中,“盗梦”被描述为盗梦者可以进入客体的梦境中,利用客体的映射和盗梦者的意识对客体的潜意识进行解读和更改,甚至添加。这样的一项技术被主角柯布和他的团体所掌握。一个具有首创性的概念首先就会吸引大批的观众,但是有好的概念,并不一定能出好的电影。比如同时期的一部电影《时间规划局》,尽管它的电影概念也是十分新颖:在未来,世界上不再具有纸币或者硬币,取而代之的是时间,也就是说在未来,时间就是作为交换价值的货币,富者可以长生不老,贫者则未老先死。这样的一个电影概念应该说也可以拍出好的作品,但是烂俗的电影套路和陈旧的叙事方法使这部本来可以升为佳品的电影却遭到诟病。


《盗梦空间》能做到在IMDB榜单上排到第十四名,可以说是相当了不起的,这是导演的成功,也是电影的制作团队的成功。


 在叙事上,本片裁剪的相当精妙,重点叙述了两次盗梦,尤其是后一次;还有就是为后一次盗梦的准备阶段,没有丝毫多余的细枝末节,免去了烂俗的男主人公的感情纠纷,也没有繁冗的前期铺垫,精致的剪辑使得电影尽管长达两个半小时,但却让人觉得观影时间过得很快,这有赖于导演对于电影节奏的把握,能做到类似这一点的,就是大卫·芬奇了。再而本片在后一次盗梦行动中,描述的多重梦境。其实这是一种非线性叙事的手法,所以如何掌控好这一叙事节奏就显得十分重要,本片在最终,告诉我们男主一共进入了五重梦境,前四层为层层深入,而最后一次是被称为“潜意识深渊”,而当镜头对准第五层梦境中衰老的斋藤时,他拿起手枪的瞬间,镜头转到了现实中的柯布身上。这样的剪辑可谓是神来之笔。


在叙事线上,电影其实有两条线,一条明线,一条暗线,明线就是故事的主要情节,而暗线则是男主柯布揭开内心心结的过程。电影在处理上,把暗线隐藏在明线之中。比如在女副手闯入柯布的梦境中,窥探了男主内心的秘密,这样的一个情节其实是在为后面第四层梦境中的男主与妻子的交谈做出了铺垫。双线条的叙述对电影的逻辑和情感做到了划分和交融;严密的“盗梦”技巧和逻辑是属于电影的理性部分,而另一方面是男主的内心世界的剖析,这属于感性情感,在因为自己的潜意识灌注下,妻子在现实世界中自杀的结果始终成为男主的心结,这也是导致男主片头“盗梦”失败的根本因素,而故事的重大阻力也是基于这样的一个诱因。


在电影的结尾,由明线的顺利完成也在昭示着暗线的落幕,其实如果我们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的话,就可以发现,明线之所以会出现,就是暗线的不可释放而造成的,简单点说,主角之所以参与“盗梦行动”,是由于他想回家,而他之所以难以回家,就是因为他妻子自杀,而他妻子的自杀如果进一步推理的话,也是由于男主为了进行试验,从而对他的妻子的潜意识进行了改写,导致了这样的一个局面,而这样的一个局面其实就是暗线的发展与解决。所以我们可以说,这部电影的明线是暗线的外在表现,而暗线则是明线的内在诱因。


在上面的分析中,我们知道了本片的叙事和内容是十分充实和精细的,但是如果电影只是这样,还不能称作佳片。一部好的电影,在电影的画面感、电影的配乐以及电影内核的诠释上也是十分考究的。


本片的整体画面感看过的观众自然明了。特效的恰到好处、选景的全方位考虑、偏冷的现代感色调,还有就是磅礴而凌厉的动作效果都可以归于电影画面感的成功;而在配乐方面,被称为好莱坞电影的“标准配置”的汉斯·季莫,操刀了这部电影的配乐《time》,大气磅礴的高潮部分和冷静沉思的开端和收尾,也在暗喻着这部电影的内在节奏,观影中的心情也随着配乐的庄重和雄浑,而顿生苍凉之感。而在主题内核方面,笔者觉得电影的英文名“inception”就可以诠释一二。“inception”本意“奠基、本源”之意,电影通过梦境这样一个虚无的、形而上的概念,去操纵现实中的决定,这样的一个思路本身就是一种大胆的假设。


现代社会是一个理性、科技运行的社会,这样一个前提,必然导致一个更多关注现实社会的结果,既然科学可以揭开一切,我们何必寻思人生的奥秘?我们的一生有一半的时间是在睡觉,而睡眠时的唯一运动就是“做梦”,尽管弗洛伊德曾经从心理学的角度去剖析这样一个神秘的境界,但是弗洛伊德关注的是梦境反映,也就是说,当我们把梦境说出来时,弗洛伊德会告诉我们这样的梦境暗喻着我们怎样的心理,我们的儿时,我们的内心存在什么问题。但是诺兰的这部电影却不是这样,他关注的是梦境本身,是我们能在这样一个占据人生二分之一时间的境界,我们能利用这样的一个境界去对我们的现实世界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这一首创性的思考其实就是这部电影真正给我们带来的东西,沉思我们这个社会,也在沉思我们本身的个体。作为哲学家的诺兰带来的东西远比作为电影导演带给我们的东西更加深沉,也更加耐人寻味。


而关于电影最后,男主究竟有没有回到现实,笔者想在这里做出自己的解释与思考:男主回到了现实,理由有三:一是最后象征梦境的永恒旋转陀螺速度不断减慢;二是男主数次在梦中看到的孩子总是没有正脸,而在最后回家的时候却看到了正脸;第三个理由就不像前面两个那样具有确凿性,从电影的发展逻辑来看,男主在第四层梦境中,已经解决了内心的心魔,放下了对妻子的愧疚,这说明暗线的发展已经完成了,而明线中的是否回到现实也是伴随着暗线的发展,所以我们可以推知男主最终回到了现实。这样的一个结局也可以解释为诺兰的电影人物关怀。

第2个回答  2017-03-03

由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的电影《盗梦空间》是一部集艺术审美和技术追求于一体的美国商业类型科幻大片,该片让主人公带领观众在梦境与现实间游走,如此虚实结合的设计或许会让观众产生疑惑,不清楚主人公身在梦境还是现实,所以导演为影片制造了很多元素来区分梦与非梦的状态。好莱坞的大制作影片通常以场面的宏大、场景的华丽、特效的设计著称,而本片不但集合了这些商业元素,还存在艺术的可观性。有人说,《盗梦空间》是“发生在意识结构内的当代动作科幻片”。这样的一个定义既说明了该片的艺术欣赏价值,同时又体现了其技术实现的研究价值。

  宏大的空间场面创造视觉冲击力

  在电影《盗梦空间》中,梦境与现实的交错让观众目不暇接。梦境在本片占了很大的空间,导演投入资金为梦境制造了很宏大辉煌的场面,很多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东西,都通过梦境完成的。制造梦境就相当于建造一座迷宫,场面的奇幻之处让观众大饱眼福,几何的构图、建筑物规则密集的摆放排列都给观众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大雨漫天、车水马龙,马路上由于大雨的冲刷而显得混乱不堪。一辆火车行驶在马路上撞了好几台汽车,使马路更加处于瘫痪状态。这个梦境中所发生的事情在现实中是不会出现的,但也正因为情节如此设计才使观众区分开梦境与现实的关联,从而更好地理解全片。在梦境中,撞车事件频出、枪击爆破场景频发,这种画面往往可以带动观众的紧张情绪,从而有身临其境之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所带来的艺术美感使本片更加吸引观众,增强了本片的商业性,同时也不乏艺术欣赏性,可谓是一举双得。

  导演为了展现梦境中场面的宏大,采用了纵横交错的镜头运作方式,缓慢地推拉延伸使场面更加波澜壮阔。在梦境被毁坏的那一刻,梦境中的建筑物顷刻毁坏掉,碎石砸下、铺天盖地都是扬尘,导演运用慢镜头更加突出了气流的力量感,造成了更大的视觉冲击力。

  在梦境中,枪战和开车的场面导演利用晃镜头展现,使画面质感并不清晰,却更加体现了梦境的不真实性,以及主人公内心的混乱和迷茫。主人公柯布痛丧妻子,在他的梦境中,妻子再次复活,生活在他的梦境中,面对妻子与他的回忆,他内心是无比恐惧和痛心的。在梦里看到妻子与自己低语,导演用微微晃动的镜头展现了柯布内心的小小恐慌,在面对妻子时他似乎毫无勇气面对,这也是他梦境中的软肋。

  多变的音乐特效制造强烈紧张气氛

  电影若想凸显出气氛的紧张感和压迫感,音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较弱跳动的音乐可以营造神秘的气氛,渐强宽广的音乐可以制造紧张的感觉。

  在柯布先生第一次带领阿丽玛德尼进入梦境时,周边人物都注视着梦境的核心人物,也就是阿丽玛德尼。导演在此处设计的音乐十分诡异神秘,若有若无、恍若空灵。当梦境空间结构发生改变,马路向上翻折,让空间变成一个循环的状态,这时的音乐渐强,展现了场面的宏大气魄。

  梦境中,柯布受人追击,混乱的场面配上杂乱无章的欢快音乐,更加增强了追击场面的动感,同时表现了柯布内心的紧张感。为了表现打斗场面的激烈,导演用强烈低沉的音乐与画面配合,主旋律很稳重。柯布被卡在墙缝间时,音乐戛然而止,只留下紧密的鼓点声,这样的处理更能够凸显紧张气氛,也为人物的命运进行了留白,引起了观众的好奇心和强烈的质疑,增强影片的节奏感和可观性。

  片中,大部分的情节是发生在梦境中的,人物进入梦乡之时,导演往往加上舒缓的音乐,好像是暴风雨前的宁静,让观众随着主人公放松。当柯布在梦中与妻子相遇时,妻子往往用气息微弱却十分有女人味道的语气和他说话,这时的音乐往往充满了神秘感,声音几乎是空白的,隐隐可以听到一些声响,却仿若是自然的风声,十分亲切随和。导演似乎故意将人物的呼吸声放大,那种声音直接压迫观众的心脏和听觉神经,制造了强烈的紧张感。

  导演在不同的情况下应用不同的音乐,恰到好处地增强了影片想要表达的效果,不但很好地刻画了人物心理,而且对于人物关系和情感的表达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6-12-28


本片是克里斯托弗·诺兰的第十部导演作品,也是诺兰进一步壮大他作为另类叙事片导演的里程碑。对于这部2010年的影片,十年前他的《记忆碎片》,应该就为其重视电影叙事和电影逻辑埋下了伏笔。这条草蛇灰线也是诺兰展露其过人才智的较早表现。


对于和希区柯克出生在同一个国度的电影导演,这位英国人在《盗梦空间》里为我们展现了英国人特有的想象力和严密的逻辑。影片的故事很简单:一个特工因为被人误认为杀了自己的妻子,而遭到通缉,为了能够回家,他利用自己的“盗梦”技能为一位公司大亨服务,从而改变另一个公司继承者的意识。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不一定能打动观众,但是在诺兰的电影逻辑主导下,电影对“盗梦”这一概念进行了极致的深化。


在这部电影中,“盗梦”被描述为盗梦者可以进入客体的梦境中,利用客体的映射和盗梦者的意识对客体的潜意识进行解读和更改,甚至添加。这样的一项技术被主角柯布和他的团体所掌握。一个具有首创性的概念首先就会吸引大批的观众,但是有好的概念,并不一定能出好的电影。比如同时期的一部电影《时间规划局》,尽管它的电影概念也是十分新颖:在未来,世界上不再具有纸币或者硬币,取而代之的是时间,也就是说在未来,时间就是作为交换价值的货币,富者可以长生不老,贫者则未老先死。这样的一个电影概念应该说也可以拍出好的作品,但是烂俗的电影套路和陈旧的叙事方法使这部本来可以升为佳品的电影却遭到诟病。


《盗梦空间》能做到在IMDB榜单上排到第十四名,可以说是相当了不起的,这是导演的成功,也是电影的制作团队的成功。


 在叙事上,本片裁剪的相当精妙,重点叙述了两次盗梦,尤其是后一次;还有就是为后一次盗梦的准备阶段,没有丝毫多余的细枝末节,免去了烂俗的男主人公的感情纠纷,也没有繁冗的前期铺垫,精致的剪辑使得电影尽管长达两个半小时,但却让人觉得观影时间过得很快,这有赖于导演对于电影节奏的把握,能做到类似这一点的,就是大卫·芬奇了。再而本片在后一次盗梦行动中,描述的多重梦境。其实这是一种非线性叙事的手法,所以如何掌控好这一叙事节奏就显得十分重要,本片在最终,告诉我们男主一共进入了五重梦境,前四层为层层深入,而最后一次是被称为“潜意识深渊”,而当镜头对准第五层梦境中衰老的斋藤时,他拿起手枪的瞬间,镜头转到了现实中的柯布身上。这样的剪辑可谓是神来之笔。


在叙事线上,电影其实有两条线,一条明线,一条暗线,明线就是故事的主要情节,而暗线则是男主柯布揭开内心心结的过程。电影在处理上,把暗线隐藏在明线之中。比如在女副手闯入柯布的梦境中,窥探了男主内心的秘密,这样的一个情节其实是在为后面第四层梦境中的男主与妻子的交谈做出了铺垫。双线条的叙述对电影的逻辑和情感做到了划分和交融;严密的“盗梦”技巧和逻辑是属于电影的理性部分,而另一方面是男主的内心世界的剖析,这属于感性情感,在因为自己的潜意识灌注下,妻子在现实世界中自杀的结果始终成为男主的心结,这也是导致男主片头“盗梦”失败的根本因素,而故事的重大阻力也是基于这样的一个诱因。


在电影的结尾,由明线的顺利完成也在昭示着暗线的落幕,其实如果我们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的话,就可以发现,明线之所以会出现,就是暗线的不可释放而造成的,简单点说,主角之所以参与“盗梦行动”,是由于他想回家,而他之所以难以回家,就是因为他妻子自杀,而他妻子的自杀如果进一步推理的话,也是由于男主为了进行试验,从而对他的妻子的潜意识进行了改写,导致了这样的一个局面,而这样的一个局面其实就是暗线的发展与解决。所以我们可以说,这部电影的明线是暗线的外在表现,而暗线则是明线的内在诱因。


在上面的分析中,我们知道了本片的叙事和内容是十分充实和精细的,但是如果电影只是这样,还不能称作佳片。一部好的电影,在电影的画面感、电影的配乐以及电影内核的诠释上也是十分考究的。


本片的整体画面感看过的观众自然明了。特效的恰到好处、选景的全方位考虑、偏冷的现代感色调,还有就是磅礴而凌厉的动作效果都可以归于电影画面感的成功;而在配乐方面,被称为好莱坞电影的“标准配置”的汉斯·季莫,操刀了这部电影的配乐《time》,大气磅礴的高潮部分和冷静沉思的开端和收尾,也在暗喻着这部电影的内在节奏,观影中的心情也随着配乐的庄重和雄浑,而顿生苍凉之感。而在主题内核方面,笔者觉得电影的英文名“inception”就可以诠释一二。“inception”本意“奠基、本源”之意,电影通过梦境这样一个虚无的、形而上的概念,去操纵现实中的决定,这样的一个思路本身就是一种大胆的假设。


现代社会是一个理性、科技运行的社会,这样一个前提,必然导致一个更多关注现实社会的结果,既然科学可以揭开一切,我们何必寻思人生的奥秘?我们的一生有一半的时间是在睡觉,而睡眠时的唯一运动就是“做梦”,尽管弗洛伊德曾经从心理学的角度去剖析这样一个神秘的境界,但是弗洛伊德关注的是梦境反映,也就是说,当我们把梦境说出来时,弗洛伊德会告诉我们这样的梦境暗喻着我们怎样的心理,我们的儿时,我们的内心存在什么问题。但是诺兰的这部电影却不是这样,他关注的是梦境本身,是我们能在这样一个占据人生二分之一时间的境界,我们能利用这样的一个境界去对我们的现实世界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这一首创性的思考其实就是这部电影真正给我们带来的东西,沉思我们这个社会,也在沉思我们本身的个体。作为哲学家的诺兰带来的东西远比作为电影导演带给我们的东西更加深沉,也更加耐人寻味。


而关于电影最后,男主究竟有没有回到现实,笔者想在这里做出自己的解释与思考:男主回到了现实,理由有三:一是最后象征梦境的永恒旋转陀螺速度不断减慢;二是男主数次在梦中看到的孩子总是没有正脸,而在最后回家的时候却看到了正脸;第三个理由就不像前面两个那样具有确凿性,从电影的发展逻辑来看,男主在第四层梦境中,已经解决了内心的心魔,放下了对妻子的愧疚,这说明暗线的发展已经完成了,而明线中的是否回到现实也是伴随着暗线的发展,所以我们可以推知男主最终回到了现实。这样的一个结局也可以解释为诺兰的电影人物关怀。

第4个回答  2016-12-25

第二次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发现有两句话出现了多次,一句是take a leap of faith(saito和mal),另外一句是become an old man full of regret(saito和cobb)。

cobb曾差点在limbo中失去了真实的自己,丢下了真实世界的孩子,还被判过mal,总之没有take a leap of faith,并在limbo中become an old man full of regret。

saito在直升机上保证cobb完成任务后,自己能帮他回家见到孩子。可他进入limbo后和cobb当年一样慢慢失去意识,没能兑现诺言,在悔恨中逐渐变老。相反cobb充分信任了队友和saito,在十分不确定的情况下take a leap of faith,完成了任务,还去limbo找到了saito,给他机会一起回去honor the agreement,变回年轻人重新来过。于是最后大家在飞机上醒来,cobb他们完成任务,saito立马拨通了电话,cobb得以和孩子团聚。

通过这次任务,双方都学会了互相信任,并互相把对方从regret中拯救出来,得以重生。
有意思的是,最后Fischer内心得出的结论也是不要follow his father’s step. 父亲希望自己做真正的自己,这样才不会失望。
所以我觉得这部电影的意义在于要忠于自己内心深处的选择,抗住外界的压力,更不要自我欺骗,这样才不会老来遗憾。


剧情虽然有点扑朔迷离,但是只要静下心来把这部电影原原本本地看完的话,那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理性和感性的大考验了。

相似回答